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表是有关文化的词源解析,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

词源解析

“文”

“纹理”,引申出”人为修养和美、善、德行之义”

“化”

改变

“文””化”并联使用

引申出”以文教化”之义

“文化”(合成一个词使用)

文治和教化

A. 道法自然     B. 以人为本     C. 和而不同     D. 敬天保民

2. 湖北随州春秋时期曾国贵族墓地考古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其中出土的编钟上有”余(曾侯宝)文王之孙,穆之元子,出邦于曾的铭文。曾国最初左右文武”(辅佐周王室),后来则左右楚王(臣服于楚国)。曾国左右楚王的史实反映出

A. 最初分封范围仅限于王族

B. 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动摇

C. 青铜器铸造工艺开始成熟

D. 诸侯有权在领地继续分封

3. 《商君书》云: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制民,若冶于金、陶于土也。”这说明秦

A. 完成对全国的统一             B. 冶铁业发展很迅速

C. 行政管理上行县制             D.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4. 秦在灭六国之后,长途远征岭南越地,但旷日持久,粮食绝乏,越人击之,秦兵大败。而后秦军步步为营,很快就打过岭南,攻占两广,一直到越南北部,设置了桂林、象郡等郡。促使秦军转败为胜的重要举措是

A. 商鞅变法,富国强兵         B. 统一文字,政令通达

C. 开凿灵渠,保障后勤         D. 设立郡县,加强集权

5. 下列所述史实与秦的灭亡构成因果关系的一项是

A. “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B. “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

C. “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十年,为户籍相伍。

D.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6. “今淮南地远数千里者,越两诸侯,而县(悬)属于汉……其势不可久。为解决这类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 惩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

B. 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C. 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D. 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7. 下图是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从图中得出关于这一时期社会特征的认识,恰当的是


A. 人口大量迁徙

B. 社会开放包容

C. 文化艺术璀璨

D. 经济繁荣发展

8.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大量防治疫病的方法,东晋葛洪在他的著作中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此著作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肘后备急方》             D. 《唐本草》

9. 史书记载,(北魏后期)稻谷亩产量一般在4斛(斛,旧量器名)左右,若精心耕作,可达10斛,大大超出了汉代平均亩产3斛的水平。冶铁业也大有发展……酿酒业、制瓷业以及其他供城市消费的手工业,从业人数增加很快”。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A. 北方各民族交往交流的趋势不断加强

B. 北方的社会经济在北魏后期得到发展

C. 各地对统一文化的认同感也日趋强烈

D. 南方的经济得到开发并逐渐超过北方

10. 下列对于隋唐至明清时期的数量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时期

隋朝

唐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数量(个)

1255

1573

1127

1171

1358

A. 各朝代县的数量与疆域范围的大小相关

B.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人口最多的时期

C. 县是古代设置的地方基层管理行政机构

D. 县是中国古代长期设立的地方行政建置

11. “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察举制     C. 租庸调制     D. 科举制

12. 北京古城肇兴于________初之分封,初为蓟。及辽代,建南京,又称燕京,为陪都。_______朝继起,于公元1153年,迁都燕京,营建中都,此乃北京正式建都之始。文中空格处应填

A.
    B.
    C.
    D.

13. 有学者认为,1113世纪,中国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与前代比较,没有任何一个领域不显示出变化。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其论据的是

①科举制继续发展门第观念不断淡化

②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③城市中有瓦子勾栏等娱乐活动场所

④雕版印刷术逐渐被活字印刷术取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 宋代川陕地区的茶园买卖频繁,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交子遂成为交易的重要中介。宋仁宗时,政府始置”益州交子务”,”凡为交子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贯”。这说明

A. 宋代的茶业交易由官府主导     B. 纸币成为宋代主要流通货币

C. 商业发展推动政府政策调整     D. 宋代的茶税已经超过农业税

15. 饮食习惯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北京特产果脯的制作方法是由契丹人保存水果的蜜渍”法演变而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契丹、女真也注重节令食品,如端午”进艾糕,各点大黄汤”,重阳”饮菊花酒”,从中可以看出

A. 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

B. 宋代北京地区成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

C.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重阳起源于唐宋时期

D. 两宋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达到鼎盛时期

16. 成吉思汗在东西方世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这是因为

A. 指挥蒙古铁骑横扫了中亚内陆,西征至欧洲

B. 建立了历史上首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

C. 蒙古族的首领,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D. 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17. 明朝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及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犹以江南地区为盛。明朝工商业市镇兴起,其表现有

①”洪、永、熙、宣之际,百姓充实,府藏衍溢。盖是时,劭农务垦辟,土无莱芜,人敦本业……故上下交足,军民胥裕。”

②”距郡西三十里有朱泾,居民数千家,商贾辐辏,置邮走两浙,达两京者不少辍,实为要津。”

③”东半城,贫民专靠织机为业,日往富家佣工,抵暮方回。”

④”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之声通彻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光启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崇祯元年,又与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同修新法历书,故能得其一切捷巧之术,笔之书也。”这说明《农政全书》

A. 体现出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     B. 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C. 反映出科技发展总结性特点     D. 反映了明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

19. 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城市、工业城市、商业城市等三类新型城市发展迅速,日渐成为新的全国性或区域性中心城市,并形成与传统中心城市相抗衡的局面,如上海之于北京、青岛之于济南,重庆之于成都等等。这一现象说明

A. 中国近代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B. 近代新型城市经济功能突出

C. 外来侵略阻碍近代城市发展     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0. 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所过大小集镇,均不寂寞,沿途民户亦繁,口外货车更源源不绝,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益,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安,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由此可见,京张铁路的意义有

①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政府的铁路利权

②促进沿线地区商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③京张铁路的修建挽救了清政府统治危机

④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1. 有学者认为,近代图书馆的产生过程离不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这三次社会变革运动……在这三次变革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图书馆在近代化道路上逐步全面展开”。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图书馆得以发展的原因是

A.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B. 近代新式学堂的出现

C. 近代社会的不断变革         D. 西方思想传播的推动

22. 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到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推动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是

A. 这一时期中国人口增长迅速

B. 改革开放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C. 信息技术发展便利人口普查

D. 经济全球化带来人口的流动

23. 202142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首次发布《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并同期发布《中国2020年度重要医学进展》(如下表)。这体现了中国

领域

数量(项)

临床医学

5

口腔医学

2

基础医学与生物学

8

药学

4

卫生健康与环境

6

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

3

新冠肺炎防治专题

12

A. 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B.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开始建立

C. 医学成就与所处的时代相关

D. 人民健康状况明显得到改善

24. 关于文字起源有很多说法,如楔形文字是受陶筹启发,陶筹是呈现各种几何形状的陶制物,苏美尔人发现陶筹可以记数,于是产生了文字。《史记》中说仓颉见鸟兽蹄选之迹,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这两种文字起源的共同点是

A. 经历从图形到文字的演变     B. 描绘自然景物时联想

C. 在泥板上压出一道道笔画     D. 雕刻在龟甲或兽骨上

25. 下列各项中能够反映西欧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社会生活的是

A. 拜占庭帝国文化成就         B. 古罗马的建筑和法律

C. 古希腊的戏剧和雕塑         D. 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

26. 有学者认为,希腊化时代的希腊文化既非希腊文化的单纯传播,也非东方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文化,而是以希腊文化为主体,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下与其他各种文化汇合形成的一种既多元又统一的文化。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希腊化时代是欧亚非大陆间文化交流的时代

B. 亚历山大统治马其顿的时代称为希腊化时代

C. 希腊化时代西亚北非文化彻底失去地区特点

D. 希腊化时代也是希腊文化史上的东方化时代

27. 以下各项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

是古代罗马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B

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了《罗马民法大全》

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C

玛雅人知道零的概念,还创造出20进制

创造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法

D

12世纪朝鲜完成《三国史记》

创制了本民族文字

28.

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帝国,下列对拿破仑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推翻了欧洲各国专制统治
②传播了民主等启蒙思想

③促进了欧洲民族主义觉醒
④欧洲政治文化得以重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9. 19世纪以来,煤气灯、电灯相继出现,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这反映出

A. 工业化过程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

B. 城市生活开始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C. 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民众的生活

D. 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0.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截止到20171月,共有193个国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这说明

①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②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③世界遗产都得到了有效保护
④国际社会对世界遗产保护达成共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4题,共55分。

31. 10分)《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

材料一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汉书·艺文志》称《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隋书·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宋代以来,有人认为《孙子兵法》并不是孙武的著作;较多的人则认为传世的《孙子兵法》可能源出于孙武,完成于孙膑,是春秋末期到战国中期长期战争经验的总结,并非一个人的著作。


出土的《孙膑兵法》竹简(部分)

材料二 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汉墓发掘出大批竹简,经研究断定该墓为汉武帝统治初期的墓葬,汉简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共计出土《孙子兵法》竹简约300余枚,《孙膑兵法》竹简440枚,11000余字。

1)根据材料说明当今人们研究《孙膑兵法》可以依据的史料类型有哪些。(4分)

2)说明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出土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6分)

32. 18分)交流与文明的发展

材料一
距今5000年前后中华大地上的各个区域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这些文明各自走着自己的道路,中华大地呈现出区域文明百花争艳的局面。与此同时,各个区域的文明彼此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相互交流,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中华文明核心的共性因素,如以玉为贵的观点、龙的信仰、祖先崇拜、天人合一、礼仪制度、和合思想等。距今4300年前后,由于环境变化和社会内部变化等原因,长江上中下游、黄河上游和下游以及辽河流域等曾经盛极一时的区域文明相继发生衰变,而中原地区的文明兼收并蓄,吸收周边地区各文明的先进因素,迅速发展,一跃成为最为兴盛的文明,开启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历史格局,形成了早期中国。

——摘编自王巍《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中国的形成特点。(8分)

 

材料二
为了适应大一统国家的政治需要,康熙帝在位时,曾组织中西方科技力量测绘了地图。雍正帝继位后,继续任用西方传教士重新编绘《十排皇舆全图》。《十排皇舆全图》北起北冰洋,南到海南岛,东北濒海,东南至台湾,西抵黑海与地中海交汇处。图中以北京中经线为本初子午线,纬线也以北京居中。图上的行政建置,以不同的符号着不同的颜色表示,如北京为凸,橙色;全国各府为框,黄色(各省首府则加贴红纸签注省名)等等,共以五级符号加以区别。图中自长城以南,凡重要关隘、卫、堡、城、镇、营、讯均贴黄纸浮签,用汉文标注出驻扎官兵人数。如在东南沿海及台湾府属地黄纸浮签较多。

——摘编自孙果清《深藏内府、密不示人的清雍正朝<十排皇舆全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十排皇舆全图》。(10分)

 

33. 14分)丝绸之路学的兴起

材料一
德国人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书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指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中国与河间地区(即①阿姆河与②锡尔河之间地带),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他认为”在汉朝以后,陆路丝路贸易严重衰落,西方商人很少再与中国人打交道,使得西方世界逐渐淡忘了他们之前所了解的中国,因此两汉以后’丝绸之路’的概念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1)材料一、二中所描述的丝绸之路的终点有什么不同?运用材料二中的信息评述两汉以后’丝绸之路’的概念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这一观点。(6分)

 

材料三
横亘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稍有历史知识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它实际上是在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东西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对沿途各国、对我们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哲学等等方面影响既广且深。

——季羡林《丝绸之路贸易史研究·序》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论证。(8分)

 

34.13分)评析

据学者估计,在欧洲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陆之前,当地印第安人口大约有1亿,其中1/3生活在墨西哥,另外1/3生活在南美安第斯地区。但自西班牙人到达之后,美洲人口出现灾难性衰减。到16世纪中后期,墨西哥的人口已减少到300万,到17世纪早期进一步下降到160万。欧洲人的军事行动和对土著劳工的残酷折磨,固然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但印第安人急剧减少的根本因素则是欧洲人所带来的传染病。在西班牙人征服阿兹特克人的过程中,印第安人因天花肆虐而无法对西班牙人发动进攻,最终被西班牙人战胜。同样的现象发生在秘鲁。印加帝国的国王及其继承人都死于天花,从而导致内乱的发生,为西班牙殖民者的进攻创造了条件。继天花之后,麻疹又席卷而来,同样造成大量当地人口死亡。而面对无情蹂躏印第安人的可怕疾病,西班牙人却几乎置之度外,这极大地震撼了印第安人。他们把这场灾难归结为超自然的因素:神灵庇护白人侵略者和他们的所作所为,而对印第安人却毫不宽恕地进行惩罚。迷茫之中,印第安人只能屈从于征服者的统治。

评析是一种重要的史学研究方法,通常从历史现象的背景、内容、影响等角度进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对材料中所述历史现象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C

A

C

A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C

A

D

D

A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C

A

D

A

B

D

D

B

 

第二部分

31. 1)文献史料如《汉书》等,实物史料如出土的汉代竹简等。(4分)

2)汉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同时出土,确证孙武、孙膑各有兵书传世;也与《汉书. 艺文志》的载录形成互证。利于了解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利于了解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等。(6分)

32. 1)各个区域文明独自发展、各具特色、百花争艳;各个区域文明彼此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逐渐形成了以天人合一、祖先崇拜、礼仪制度等观念为核心的共性因素;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原地区文明逐渐崛起,开启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历史格局;呈现出由多元向一体化发展的特点。(8分)

2)示例:清朝初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巩固发展,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加强,文化上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十排皇舆全图》的绘制体现了这些时代特征。该图在绘制过程中引入西方科技对于地球知识的最新成果,体现出清统治者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趣;该图的绘制以北京为经纬线的中心,体现出清天朝上国的观念;同时该图将大清帝国疆域的各个方位标识清楚、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重要体现。不同行政建置的标注反映出清朝中央集权加强,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管辖。

综上,《十排皇舆全图》的绘制反映了当时中西方地图测绘的先进水平,也是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有力见证。(10分)

33. 1)材料一中丝绸之路到达河间地区、印度,材料二中直达地中海岸边。(2分)

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汉代以后,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继续发展,道路支线数量增加,到达地区更远。(4分)

2)评分参考

水平一(0-2分)

观点不明确,列举事例不典型

水平二(3-5分)

观点明确,列举一个事例并从一个角度加以论证,逻辑较清晰,叙述结构基本完整

水平三(6-8分)

观点明确,列举一个以上的事例并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叙述结构完整

水平四(9-10分)

观点明确,列举两个以上的事例并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叙述结构完整

示例:

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始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为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自汉代起,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很早经由中亚向西传播;苜蓿、葡萄、西瓜等物种,通过西域传入中原地区。东西方物质文化的交往交流,丰富了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俗、思想观念等。

两汉之际,佛教自中亚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医药知识也传到阿拉伯地区。

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西亚和北非人的审美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东西方文化交往交流的大动脉。(8分)

34. 答案要点:

背景: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开辟新航路;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但与其他大陆基本处于隔绝状态。(4分)

现象: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奴役、印第安人对欧洲殖民者带来的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因而大量死亡。(3分)

影响:摧毁了印第安人的抵抗意志和力量,有利于欧洲殖民者在当地建立殖民统治;印第安人大量死亡造成美洲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奴贸易兴起;美洲印第安人数量锐减,欧洲人和非洲黑人数量激增,改变了当地的人口结构和文化结构。(6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