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本试卷有两道大题,考试时长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45分)

1. 人们铺设道路、开凿运河,发明和改进运输工具,不断拓展路线,将人员和物资越来越快捷地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其主要推动力包括

①物质生产越来越丰富
②人类交流需求的增加

③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④纸币成为最重要的货币形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如下图所示,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元朝大运河航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B. 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C. 南货北运供给大都 D. 洛阳城市经济衰落

3. 如图纪念邮票中的伊敦号是轮船招商局初创时向英国购置的,1873年首航日本神户、长崎,开创了中国商轮驶入国际航线的历史。此举标志着中国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近代造船工业诞生

C. 近代海军初具规模 D. 航运业进入新阶段

4. “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下列出现在狂飙时期的历史现象应是

A. 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了运河系统

B. 英国第一艘商用汽船成功横渡大西洋

C. 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

D. 能搭载数百人的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5. 下表是根据《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编制的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运营线路

运营车辆

运营线路长度

全年客运总量

公共电汽车

881

24 231

19 299千米

33.3亿人次

轨道交通

22

5 210

609千米

37.8亿人次

A.

公共电汽车是北京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B. 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C.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

D. 轨道交通因价格低廉吸引了市民乘坐

6.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可以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不包括的是

A. 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B. 便利了人们的沟通和联系

C. 加强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D. 促使人们纷纷涌向大城市居住

7. 疫病与战争、饥荒并称为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其流行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下列有关疫病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
②导致政治变动,如帝国瓦解

③推动医学进步
④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8.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 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9.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其研究有启发作用的是

A. 华佗的麻沸散” B.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

C. 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法 D. 威廉·哈维的《心血运动论》

10. 19世纪,接种疫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护供水、掌握有关抗菌剂的知识……这一切使西北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至少每千人的30%降低到1914年每千人的15%左右。欧洲的人口从1750年的14000万急剧地上升到1800年的18800万、1850年的26600万。这表明,西北欧死亡率降低和欧洲人口的增长源子

A. 医学知识普及并深入发展 B.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C. 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 D. 工业革命向全球拓展

11. 下列成就反映了

时间

成就

1963

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断手再植成功

1965

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5

人工角膜试制成功

1988

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

2010

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开始推广

A. 中国医疗技术发展迅速 B. 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发展

C. 医疗保障制度发挥作用 D.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12. 下面是一些关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宣传画。这些宣传画有利于


①全民卫生意识的提升
②文明卫生生活方式的养成

③医疗卫生体系的完善
④医疗卫生常识的普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3. 如图是中国文化区域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①文化起源广泛但不均衡
②遗址分布都在黄河流域

③大部分属于旧石器时代
④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4.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思想家出现了关于君主的各种思想言论,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②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

A. ①④③②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①②③

15. 《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A. 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B. 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

C. 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 D. 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

16. 罗马法学家吉拉尔力证《十二铜表法》的真实性。他从三个维度表明《十二铜表法》并非虚构:

历史

罗马古典作家的著作中多有《十二铜表法》的记载,且常引用其律文。

法律

《十二铜表法》的内容适合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农村公社解体后的自然经济社会,而不适合于公元前二世纪末手工业和商业已有了相当发展的罗马共和国时代。

语言学

《十二铜表法》条文所用的文字,都是当时的古拉丁文,和公元前二世纪以前所习用的拉丁文,其体裁大不相同。

吉拉尔的撰述过程表明

A.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B.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C. 利用不同类型史料进行互证能形成更具说服力的解释

D. 文学作品中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记录准确可信

17. 如图是一幅从意大利古城庞贝出土的马赛克镶嵌画,创作于公元前1世纪早期,描绘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与学生探讨哲学问题的情景。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古罗马人信奉柏拉图的政治理念

B. 出土文物是确认史实的唯一依据

C. 古罗马的文化缺乏创新精神

D. 古希腊文化在古罗马得到传承

18. 如图反映的是教皇为皇帝加冕,取材于公元8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的国王丕平献土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及图片最能说明


A. 教会介入世俗权力,逐渐形成王权与教权并立格局

B. 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C. 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D. 基督教会控制着欧洲社会的精神生活

19. 下列拜占庭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对其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B. 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

C. 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了《罗马民法大全》

D. 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哥特式穹项而闻名

20. 被誉为欧洲中世纪四大英雄史诗之一的《伊戈尔远征记》,描绘的是主人公伊戈尔为消除公国的外患——盘踞在黑海沿岸的波洛夫人,率远征军进行征伐的故事。在伊戈尔身上,兼有着为自己民族抵御外敌的英雄气概和追求个人荣誉、轻率行动的性格特征。这说明

A. 《伊戈尔远征记》是市民文学的代表作

B. 作者对主人公伊戈尔的评价持双重态度

C. 伊戈尔远征加剧了基辅罗斯的解体危险

D. 封建贵族的忠诚与勇敢促进了社会发展

21. 美国史学家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中说: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上述材料评价的作品应是

A. 《摩诃婆罗多》 B. 《汉谟拉比法典》

C. 《吉尔伽美什》 D. 《荷马史诗》

22. 关于古代日本文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源氏物语》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女作家

B. 神道融合佛教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C. 12世纪完成《三国史记》

D. 浮世绘是已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

23. 2018年在成都举办的玛雅的世界: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藏古代玛雅艺术品特展上,参观者可能看到的是

①美洲金字塔上的城砖
②包含太阳历与太阴历的石碑

③由很多图画和符号组成的文字
④用于记事的结绳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4. 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北欧和印度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进入小亚细亚的发展成为赫梯人 B. 进入伊朗高原的发展成为亚述人

C. 进入巴尔干半岛的发展成为希腊人 D. 进入印度河流域的发展成为雅利安人

25. 376年,黑海北岸的西哥特人,抵挡不住匈奴人的进攻,经罗马帝国皇帝允许,渡多瑙河进入帝国,是为日耳曼人大迁徙的开始。日耳曼人大迁徙

A. 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 促进日耳曼人封建制度的瓦解

C. 促进了罗马生产力的发展 D. 是历史上的严重灾难

26. 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A. 经济重心南移 B. 农业生产恢复

C. 社会分工扩大 D. 民族交融加强

27. 下表是某大洲15-19世纪居民人种变化的估计数值(单位:人)。通过对表中信息的解读,你认为该大洲最有可能是

年份

白人

黑人

混血人种

原住民

1490

0

0

0

50 000 000

1570

138 000

235 000

25 000

9 700 000

1650

725 000

815 000

644 000

9 105 000

1852

1 319 000

1 188 000

6 252 000

8 211 300

A. 亚洲 B. 欧洲 C. 非洲 D. 美洲

28. 19世纪上半期,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西进运动,把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的13个州向西扩展到太平洋沿岸。随着疆界的不断扩张,新的领土的开发和利用,急需大批劳动力。外来移民迅速增加,形成了一股空前规模的移民浪潮。在这股移民潮中,大量华工从事的主要工作是

A. 开矿筑路 B. 金融证券 C. 建立牧场 D. 买办经商

29. 如图为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的比例示意图。由此可推知


A. 美国难以实现民族间的文化认同

B. 美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移民国家

C. 美国民族和文化多样性日益凸显

D. 美国移民逐渐占据人口的大多数

30. 欧洲难民危机是欧债危机以来西方遭遇的又一次严重挑战,规模为二战后所罕见,西亚、北非成为难民来源的重灾区。应该说,在这场难民危机中,美国是罪魁祸首,欧洲则是助纣为虐。欧洲难民危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这是因为西方国家推行

①霸权主义
②强权政治
③人权优先论
冷战政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道小题,3110分,3219分,3326分,共计55分)

31. 10分)司马光修史

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各种史料。他另外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取舍史料的理由。以下是《考异》的几个事例:

材料一
关于隋末名将薛仁果的名字,《考异》提到《旧唐书》《新唐书》《柳宗元集》写作仁杲,《太宗实录》写作仁果。而唐太宗陵墓前有石马六匹,其中一匹的铭文为白蹄乌,平薛仁果时所乘。《考异》认为石马铭文最可据

材料二
关于唐玄宗的生日,《考异》提到《玄宗实录》记载的是八月一日,但通过查询历法发现这一时间有误。玄宗时文人顾况有诗曰:八月五夜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即皇帝)。故而《考异》认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

材料三
关于吐蕃赞普世系,唐代林恩撰写的杂史《补国史》记载,唐文宗时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其弟继位。此事《文宗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考异》参照《补国史》编入。

(1)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参考了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 (4)

(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资治通鉴》在哪些情况下会采用官修史书以外的其他史料。(6)

32. 19分)交通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看到交通发展的轨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泰汉的交通建设,在道路和河渠方面,以及馆舍邮驿,都很注意。道路之开辟者,有驰道,通西南夷道,通南越道,褒斜道,回中道,子午道,飞狐道,马援所刊道和峤(高而尖的山)道。尤其秦之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道路修建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秦汉时期道路的修建对当时社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7分)

材料二
上海开埠前后,盛行的交通工具就是独轮车和轿子,这两种交通工具是中国传统式的,为中国所独有。当时的官吏、商人与小康市民,均乘坐轿子。租界开辟后,周围相继建成一些工厂,男女工都有。一些女工为了去较远的纺织厂上班,往往相约合坐独轮车前往,并且渐成风气。19世纪50年代上海租界外国侨民逐渐增多,式样洋派的西式马车应运而生,有双轮、四轮者,有一马、双马者,其式随意构造,宜晴宜雨。1874年,法国人米拉,从日本引进了黄包车,从租界当局取得了营业执照,最多时达到五六万辆。1901年,一位叫李恩时的匈牙利人带了两辆汽车登陆上海,从那时起,上海乃至中国才有了汽车,汽车落户上海后,发展极为迅速。19083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意味着上海现代公共交通工具的起步。20世幻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混杂的年代,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新与旧、快与慢,并驾齐驱,蔚为大观。

——摘编自邢建榕《领跑时尚——近代上海交通工具之变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上海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前期的变化历程。(8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三
中国近现代铁路发展简况表

时间

发展状况

说明

1911

全国通车里程约9000多千米

外国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41%;外国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中国国有铁路约20%

1949年底

大陆铁路营业里程2.1810万千米

机车有4069台,分别出自9个国家的30多家工厂,机车型号多达198

1981

大陆铁路营业里程5.0181万千米

大陆共修建了38条新干线和67条新支线。其中电气化铁路1033千米;复线率约15%;我国自己生产绝大部分机车,并自主研制了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

2018

大陆铁路营业里程13.1万千米

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3.5%61.8%(为2015年底数据):高铁营业里程2.9万千米,占世界三分之二:高铁机车及信号设备绝大部分为自主生产,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据王渝生《中国铁路百年史话》、高志华《新中国铁路60年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等辑录而成

(3)结合所学知识,从近现代中国铁路发展史中,你可以得出哪些重要认识?(4分)

33. 26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古代文明分布示意图》


(1)材料一中序号所代表的古代文明分别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描述其地理位置。结合所学分别写出其一项文明成果。(6分)

材料二
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摘自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2)结合中国古代、近代相关史实,说明中华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12)

材料三
全世界的国际移民(外籍人口)由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期间年增长率达1.9%。国际迁移人口事实上是在不断上升的,由1965—1975年的1.2%上升到1975—1985年的2.2%1985—1990年的2.6%。不过到1990年,国际迁移人口也仅占世界总人口的2.3%

然而他们的分布在地区间很不平衡,1990年发达地区国际迁移人口占其总人口的4.5%,发展中地区为1.6%。这一比例在大洋洲为18%,西亚为11%,北美为8.6%,欧洲传统的市场经济国家占6%以上。

国际迁移对人口增长有着重大影响。1990—1995年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中,45%来自国际净迁入……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一新西兰为净迁入地区,而非洲、亚洲、拉美为净迁出地区。北美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人口增长的1/3来自国际迁移。国际迁移对于欧洲来说尤其重要,欧洲人口增长的88%来自国际迁移。

——邬沧萍、陈卫《世纪之交的全球人口问题》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从劳动力移动看人口迁移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8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4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D

B

C

D

A

B

B

A

A

B

D

C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A

D

B

A

C

B

B

A

D

D

A

C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道小题,3110分,3219. 3326分,共计55分)

31. (1)①史书:又可分为实录,如《太宗实录》;正史,如《旧唐书》;杂史,如《补国史》。②文集(和诗词),如《柳宗元集》、顾况的诗。③石刻、碑铭(或金石史料),如唐太宗陵墓前的石马铭文。(4分)

(2)①当官修史书出现明显史实错误时,参照可靠的杂史、诗文等来编写。如材料二中《玄宗实录》关于玄宗出生日期的记载有误,司马光采用了顾况诗中的描述。

②官修史书史事缺载时,酌情根据杂史、小说的记载补入。如材料三中《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司马光根据《补国史》补入。

③多种官修史书记载相互冲突时,采择与历史事件时间更近、错误可能性更小的其他史料。如材料一中正史与实录记载有冲突时,采用了唐太宗陵墓前的石马铭文。(6分)

32. (1)特点:道路种类齐全,通往全国各地; (4)

作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政治上的统一;密切与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联系。(3)

(2)上海近代交通工具在开埠前后以独轮车和轿子为主,19世纪50年代西式马车流行,19世纪70年代黄包车从日本引入,20世纪初汽车和电车引入,现代公共交通起步。

纵观近代前期,上海近代交通的发展呈现出新旧更替、新旧并存的特点。(3分)

推动上海近代交通发展的原因主要有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工业革命后出现的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等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2分)

近代交通工具不断进步反过来又促进近代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们的视野和思想观念不断开放。(3分)

(3)认识:民族独立是铁路事业发展的前提;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是中国铁路交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4分)

33. (1)古代文明:①两河流域文明(古代西亚文明)②古代印度文明③古代非洲文明④古代希腊文明。(2分)

地理位置:亚洲西部;亚洲南部,或南亚次大陆;非洲;欧洲东南部,或地中海的东北部。(2)

文明成果:略((2分))

(2)评分说明:对观点理解到位,逻辑清晰,史实全面、准确,总结恰当,符合上述条件可得满分;每出现一处错误扣2分。

(3)特点:人口迁移数量不断增多,但占世界总人口数量低;人口迁移分布不均衡,主要是向发达国家和富裕地区迁徙;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6分)

影响:为发达、富裕地区提供劳动力,有利于其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也带来了文化认同的问题。(2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