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有2道大题,考试时长60分钟,满分100分。
一、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绘制时间轴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法。下图中“?“处对应的史实是
A. 开凿大运河 B. 隋朝统一全国
C. 唐朝的建立 D. 贞观之治
2. 下列每组制度中,相似度最高的是
A. 分封制和二府三司制 B. 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
C. 内外朝制和察举制 D. 郡县制和科举制
3. 关于隋朝末年的史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 隋炀帝即位→大运河开凿→农民起义爆发→各地官吏反叛
B. 大运河开凿→隋炀帝即位→农民起义爆发→各地官吏反叛
C. 大运河开凿→隋炀帝即位→各地官吏反叛→农民起义爆发
D. 隋炀帝即位→农民起义爆发→大运河开凿→各地官吏反叛
4. 下列帝王中,根据世袭制取得帝位的是
A. 杨坚 B. 李世民 C. 赵匡胤 D. 铁木真
5. 如图是唐朝的曲辕犁。它和直辕犁相比
A. 能翻土耕地 B. 可以用牛拉动
C. 轻便易操作 D. 不用人操作
6. 下列灌溉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③①② D. ①③②
7. 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 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 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 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 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8. 继王羲之之后,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贡献的作品是
A. 欧阳询 B. 颜真卿 C. 柳公权 D. 赵孟頫
9. 对比下侧两枚古钱币,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①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②钱币上都有汉字
③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④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法师)周流多载,方始旋返。十九年正月,届于长安……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尔其物产风土之差,习俗山川之异,远则稽之于国典,近则详之于故老。“出自
A. 《送子天王图》 B. 《步辇图》
C. 《西游记》 D. 《大唐西域记》
11.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称颂的诗人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12. 杜甫的《忆昔》中写到“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原因是
A. 安史之乱 B. 黄巢起义 C. 藩镇割据 D. 澶渊之盟
13. 下列表格所深刻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政权 | 开国君主 | 即位前的官职 |
后梁 | 朱温 | 宣武节度使 |
后唐 | 李克用 | 行营节度使 |
后晋 | 石敬瑭 | 河东节度使 |
后汉 | 刘知远 | 河东节度使 |
A.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延续 B. 中国正在走向统一
C. 五代时期国家陷于四分五裂 D. 原有朝代再次复兴
14. 下列有关帝王的描述中,描写宋太祖的是
A.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 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15. 宋初“始置诸州____”,“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通签书施行“。据此判断横线处的官职应该是
A. 节度使 B. 通判 C. 禁军将领 D. 三司使
16. 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下列措施体现此思想的有
A. 募役法和保甲法 B. 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法
C. 将兵法和均输法 D. 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17. 下列历史人物与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 耶律阿保机——灭亡西夏 B. 完颜阿骨打——统一契丹
C. 李元昊——进攻南宋 D. 赵构——定都开封
18. “两国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争,双方都已筋疲力尽,都需要有一个保持双方体面的方式来结束这种局面……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整个河北地区也因和平而全面恢复生产,两国不再因无休止的战争而使无数生灵涂炭……(双方)不用兵达百余年,如此长期的和平局面对两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蕴含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文中所评述的和议,可能是
A. 澶渊之盟 B. 宋夏和议
C. 宋金和议 D. 辽金和议
19. 使用如图文字的是
A. 契丹族 B. 党项族
C. 女真族 D. 蒙古族
20. 南宋时期,取得过郾城大捷的抗金将领是
A. 司马光 B. 岳飞 C. 辛弃疾 D. 文天祥
21. 右侧的形势图反映的是
A. 东晋与前秦对峙 B. 南宋与金对峙
C. 北宋与辽国对峙 D. 南宋与元对峙
22. 南宋诗人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下列各朝代中,把“杭州“作为都城的是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南宋
23. 《三字经》“赢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A. 秦、隋、宋 B. 秦、元、明 C. 秦、隋、元 D. 隋、元、明
24. 如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 唐长安
B. 宋开封
C. 元大都
D. 明北京
25. 关于藏族的历史,发生在元朝的是
A. 公主远嫁赞普 B. 和同为一家 C. 与中央政权会盟 D. 隶属宣政院辖地
二、本大题共3题,共计50分。
26. 探究唐朝的兴盛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1)材料一中的言论出自唐朝哪位统治者?这些言论体现的是什么思想?(3分)
材料二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措施(部分)
政治 | 经济 | 文教 | |
唐太宗 |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
唐玄宗 |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 改革税制,弥补国家财政不足 | 将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编修经籍 |
(2)
通过比较,进行概括,这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概括两代帝王措施的相同点。(4分)
材料三
杜甫《忆昔》(部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3)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开元盛世“的表现。(4分)
材料四
据统计,《全唐诗》有诗歌48900多首,诗人2200多人。其中进士是盛唐时期诗人创作队伍中的生力军。诗家风格既有“摩诘之高妙,太白之俊逸,昌黎之奇崛,义山之窈眇“,又有“如郊之寒,如岛之瘦,如李贺之诡奇……”;杜诗则包罗万象,集众家之长。翻检唐诗,题材有边塞诗、山水田园诗、讽喻诗、怀古咏史诗等等,描述内容从朝廷大政到市井风情,举凡三教九流、生活琐事等都被唐诗囊括殆尽。
(4)依据材料四,概括唐诗的特点。(4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唐朝前期出现盛世的原因。(4分)
27. 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中外的社会进步。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大运河流经的城市,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处河段是渠。它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什么?(5分)
材料二
【范例】唐朝高僧鉴真排除千难万险,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中国的医荮和书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2)参照范例,结合所学,完成你对玄奘西行的简介。(5分)
(3)依据上图,结合所学,比较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相同点。(4分)
28. 制度创新,促进社会进步。
材料一
《北宋前期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统计表》
时期 | 科举次数 | 录取进士人数 | 平均每榜录取进士人数 |
宋太祖 | 15 | 188 | 13 |
宋太宗 | 8 | 1487 | 186 |
宋真宗 | 12 | 1760 | 147 |
宋仁宗 | 13 | 4561 | 351 |
——摘编自李兵、刘海峰《科举:不只是考试》
(1)根据材料一,写出表格中的数据所反映的趋势。(2分)
(2)科举制一贯的作用是什么?与隋唐相比,宋代大力发展科举制,独特的作用是什么?(6分)
材料二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在内地密集分布)“,“(驻)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大多截留了赋税供自己使用)“,“喜则连衡(横)而叛上(节度使们彼此喜欢就合作,而一起对抗中央),怒则以力相并(节度使们彼此敌视就动用军队相兼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命令各州,除必要的经费外,全都运送中央,不允许占留;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于是地方权力被大力削夺。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郡县也被收回。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中央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行省)不敢专决大政,咨(询)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三
元朝行政区划图(1330年)
(3)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分别评价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概括从唐至元,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发展趋势。(9分)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25道小题,共5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B | B | A | B | C | A | C | C | A | D | B | A | A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D | B | D | C | A | B | B | B | D | C | C | D |
二、本大题共3道题,共计50分。
26. (1)材料一中的言论出自唐朝哪位统治者?这些言论体现的是什么思想?(3分)
唐太宗;(1分)体现出以民为本的思想。(2分)
(2)通过比较,进行概括,这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概括两代帝王措施的相同点。(4分)
政治上:整顿吏治;文教上:重视科举考试。(4分)
(3)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开元盛世“的表现。(4分)
人口众多;粮食产量大,公家私人的粮食储备多;社会安定。(答出2点,给4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唐诗的特点。(4分)
唐诗特点:优秀的作者、作品众多,题材广泛,写作风格多样。(答出2点,给4分)
(5)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唐朝前期出现盛世的原因。(4分)
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唐朝统治者比较开明、进取;政策比较开明,能够兼容并包;创新、完善国家制度;重视文化教育:社会秩序长期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答出3点,给4分)
27. (1)A是洛阳,B是逐郡。C处河段是通济渠。(3分)
它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什么?(5分)
运河是沟通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答出1点,给2分)
(2)参照范例,结合所学,完成你对玄奘西行的简介。(5分)
唐朝高僧玄奘,排除千难万险,西游天竺,求取佛经,为中国引入了原文佛经并翻译,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5分)
(3)结合所学,比较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相同点。(4分)
相同点:都体现出坚持不懈、英勇无畏的品质;都促进了佛教的发展;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都反映了唐朝对外开放、积极进取的风貌。(答出2点,给4分)
28. (1)根据材料一,写出表格中的数据所反映的趋势。(2分)
趋势:科举取士的名额大幅度增加。(2分)
(2)科举制一贯的作用是什么?与隋唐相比,宋代大力发展科举制,独特的作用是什么?(6分)
作用: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答出2点,给4分)
独特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以来尚武轻文的社会风气,形成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2分)
(3)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分别评价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概括从唐至元,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发展趋势。(9分)
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了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中央集权。(2分)
宋朝:吸取前朝教训。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权力。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三冗“局面。(3分)
元朝:开创了行省制度;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巩固了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分)
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