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1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5分)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 宗法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察举制

( )2.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 )3.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 )4.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 )5.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井田制 D. 宗法制

( )6. 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 )7. 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这说明

①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②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

③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④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8. 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各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 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B. 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C. 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 D. 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 )9. 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 )10.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 转运使 B. 兵部员外郎 C. 知府 D. 枢密副使

( )11.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削弱六部的权限 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 )12. 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A. 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 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 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D. 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 )13. 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 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 )14. 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A. 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 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 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 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 )15.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 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 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 )16. 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 ①②④③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 )17. 光绪二十九年(1903)经济特科的考题之一为:”《周礼》农、工、商诸政各有专官论。”这体现出

A. 考试目的是鼓励学习儒家经典 B. 清政府渴求新式科技人才

C. 考题在形式上依然延续传统 D. 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

( )18. 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变法措施

结果

A

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

孝文帝改革:均田制。

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 )19. “以前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说明雅典

A. 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 B. 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

C. 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 D. 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

( )20. 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A. 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 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 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 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 )21. 公元前427年,希腊小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A. 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 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C. 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 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 )22. 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

A. 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 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 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D. 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 )23. 罗马从共和体制向帝国体制转变的主要特征是

A. 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B. 最高决策权从元老院转入元首手中

C. 平民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 D. 版图从意大利半岛扩展至地中海沿岸

( )24. 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A. 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 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 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 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 )25. 在中世纪以列那狐为主角的系列故事中,伊桑格蓝狼代表残暴的贵族;狮子代表国王,象征着权力;骆驼代表邪恶又虚伪的教会僧侣,以下对该故事背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它反映了中古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②它折射了王权与教会权力的并立

③它阐发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观念

④它抨击了教会通过教化强化对人们的精神控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26. 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 天赋人权 B. 民主共和 C. 君主立宪 D. 权力制衡

( )27.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一些惯例。如”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无需预先征得国王同意,即可召开会议”等。这反映出英国代议制的特点是

①内阁对议会负责 ②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③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④国王、议会和内阁互不统属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28.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 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 )29.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

A. 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 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 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 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 )30.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世界贸易组织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5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图1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图2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

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8分)

 

32.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22分)

材料一 北魏拓跋硅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硅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

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子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孝文帝主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

(1)概述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的目的、过程与效果。(8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5分)

 

材料四 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

——摘编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5分)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整理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1)概括孟子与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6分)

(2)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8分)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贷币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7分)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D

C

A

C

A

A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D

C

B

B

C

A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B

D

B

C

A

D

C

A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5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①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8分)

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②概括综合。(4分)

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作答。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32.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22分)

(1)目的:认同中原文化;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过程:拓跋硅自称黄帝是其祖先;此后多个皇帝通过祭祀承认和延续这一祖先认同;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汉姓、迁都洛阳、定姓族等)加以强化。效果:北魏统治者获得汉臣认可,通过祖先认同实现文化认同;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8分)

(2)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4分)

(3)目的: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推进改革,挽救民族危亡。(3分)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2分)

(4)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5分)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3分)

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3分)

(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3分)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3分)

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2分)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内容: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4分)

(2)意义: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7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