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商朝甲骨文记载了商王占卜的内容,它一般由序辞、命辞、占辞和验辞四部分构成,具体内容见下表。
类别 | 内容 | 举例 |
序辞 | 叙述占卜的日期和人物 | 武丁之时 |
命辞 | 记录所占卜的具体事情 | 某次征战 |
占辞 | 记录兆文显示的占卜结果 | 显示大吉 |
验辞 | 记录事后应验的情况 | 得到应验 |
由此可知
①甲骨文为研究商朝的一手史料 ②商朝王权神秘色彩浓厚
③甲骨文能够说明商朝历史细节 ④甲骨文实现了文化普及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 春秋时期,齐之管仲、鲍叔牙,晋之狐偃、先轸,秦之百里奚、由余,楚之令尹子文、孙叔敖等,出身低下却因才能而位居卿相等高位。战国时期,魏、楚、秦、韩等国变法更是以选贤任能作为任官标准。这些做法
A. 维护了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 B. 巩固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制
C. 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D. 导致了周天子权威的衰落
3. 中国古代从曹魏开始,法律上出现了“八议制度“,即八种人(亲、故、功、贵等)犯罪,只要不是危害皇权、不孝尊长等重罪的,都可以减免刑罚。这一制度
A. 削弱了世家大族势力 B. 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C. 体现了存百姓的思想 D. 维护了统治阶级特权
4. 唐朝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授以没有品秩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并直接授权一批可跨越尚书六部的使职,如度支使、枢密使,以应对社会、军事、经济状况的变化。这些做法
①导致了三省六部制形成 ②影响了北宋的官职设置
③改革中枢机构提升皇权 ④增加了任用宰相的数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出身于“灶丁“(煮盐工人)的王艮在经商致富之后潜心学问,成为王阳明的入室弟子,他主张”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王艮所收的弟子也颇多工商业者和市井小民。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市民人物进入思想家的行列 ②心学成为市民阶层的思想体系
③李贽思想与王艮有相似之处 ④黄宗羲传承了王艮的思想体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 面对列强入侵,清朝外交制度发生变化。如图所示外交体制
A. 说明传统朝贡外交体制走向鼎盛
B. 体现清朝已经接受近代外交体制
C. 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政治基础
D. 表明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
7. 1899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大生纱厂《厂约》开宗明义写道:“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继大生纱厂之后,他又创办了广生油厂、阜生蚕桑染织公司、资生冶厂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张謇创办的这些企业
A. 扭转了近代经济落后的局面 B. 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C. 是实业救国思想的生动体现 D. 弘扬了儒家传统的经济政策
8. 下列漫画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的发展,按其反映历史事件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①③
9. 下为1936年温涛所做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木刻连环版画《她的觉醒》中的一幅,画中主人公高举”为生存而战——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条幅进行游行示威。对他们所代表的时代呼声的准确解释是
A.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D.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0. 1949年至1957年底,我国城镇总人口共增长4184万人,平均每年增长523万人;城镇人口的比重由1949年的10.6%增长至1957年的15.4%,增幅达0.7倍以上,年平均递增率高达7%。形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①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②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
③”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化建设
④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经济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苏格拉底在评论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宣称猪、狗、狒狒或者其他有感觉的动物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上述言论
A. 批判了智者学派的哲学主张
B. 阐释了“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C. 讥讽了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D. 否定了现实世界的客观真实性
12. 下为英国17—18世纪大事年表,省略号处应填写的事件是
英国17—18世纪大事年表 …… 1688年 1689年 1765年 1783年 |
A. 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经典力学体系
B. 英国议会推行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C.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
D. 责任内阁制度形成,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
13. 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对各国改革和革命的评价正确的是
改革和革命 | 评价 |
A. 日本明治维新 | 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
B. 德意志统一 | 清除贵族统治,确立民主共和 |
C. 中国戊戌变法 | 缓和国内矛盾,实现君主立宪 |
D. 俄国十月革命 | 推翻沙皇专制,建立现代国家 |
14. 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声称,赤字连年增长是“为了目前暂时的方便而把我们的未来以及我们子女的未来抵押出去了”,”我们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一个需要作出艰难决定的时刻”,”必须削减赤字”。此后,美国政府
A. 削弱国际经济合作 B. 扩大国有经济规模
C. 减少政府干预经济 D. 大力支持福利制度
15. 某同学搜集到以下三则资料。若从这些资料内容所反映的史实中提炼一个共同的研究主题,这个研究主题应该是
A. 建筑艺术的演变
B. 工业革命的广泛影响
C. 中外文化的交流
D. 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
第二部分
本部分5小题,共55分。
16. 史学观点(12分)
材料一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曰:“孝武皇帝(汉武帝)躬仁谊,厉威武,北征匈奴,南平氐羌、昆明、瓯骆两越,东定薉、貉、朝鲜,廓地斥境,而庙乐未称,朕甚悼焉。”(夏侯)胜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无)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死亡)者半……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
——引自《汉书》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汉武帝的功过?(6分)
材料二
关于宋朝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不同评价。第一种是“积贫积弱说“,如钱穆主张宋朝是”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第二种是”造极之世说”,如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他认为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登峰造极的时代。两说在学术界各有拥趸,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造极之世说“飞速崛起,大有取代”积贫积弱说”的趋势,许多学者均对宋代的历史地位给予很高的评价。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积贫积弱说”与”造极之世说”只是宋朝的正反两面,并无任何冲突。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民国以降两宋评价的嬗变与纠结》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观点加以论证。(6分)
17. 历史上的奢俭观(13分)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是一以贯之的信条,也是社会各阶层共同推崇的道德风尚和消费观念,被视为国之大脉、家之根基。
明代中期以前,豪富之家不乏骄奢之实例,但就整个社会而言,还未形成挥财斗侈的风气,社会仍以淳朴为本色。晚明社会奢靡之风大起,从名公巨卿到富商大贾皆穷奢极欲,以财自豪,乃至整个社会都竞相仿效,崇尚侈丽。此风”犹江河之走下,而不可返也”。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转变。
晚清,上海报刊讨论俭与奢的问题 | 繁华之事皆裒(减少)多益寡(富者多消费可增加穷人收入),以有济无之道也。行之何害?禁之何为?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哉?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 假设一邦之富人食必糙米,服必布衣,用必粗恶之具,则营业工匠自食其力之人,又何以自鬻其技能?安能各臻于富乎?民不能自富,国又何由富乎? |
抵制奢侈观念和社会风气 | 民国初期的上海有人发起成立俭德会,强调”救贫之本,诚非导民以俭不为功”,”吾国民穷国弱至于斯极。夷考其故,皆一奢字为害也……今者俭德会出现,不特挽回薄俗,且于中国前途大有裨益。” |
“兴实业以救奢靡”的观点 | “时处今日,万国交通,民智大启,而欲阻之遏之,使返于上古淳朴之风,为政者势不能家喻户晓,又不能以武力强制……俭者一二,而奢靡者千万也””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又何怨今世之奢靡”。所以,中国必须大力发展实业,自制各种生活用品,否则”虽节俭而难自振”。 |
——摘编自赵德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晚明时期社会风气的变化,分析其原因。(4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中国近代“奢俭观“。(9分)
18. 延安颂(8分)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革命者向往的地方。延安的革命旧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其中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为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驻地。下图为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中共中央在驻扎杨家岭阶段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8分)
19. 外交政策(13分)
材料一
西方殖民扩张
时期 | 殖民政策简介 |
商业资本时期 | 这一时期对欧洲国家来说,占有殖民地越多就意味着占有的财富越多。西方殖民者对殖民地采取最简单、也是最野蛮的暴力手段,公开劫掠金银财富。各宗主国不准许外国参与本国殖民地范围内的任何贸易。部分国家组成了特权性贸易公司垄断所辖区一切贸易权。殖民列强大发横财。西方国家之间争夺殖民霸权与海上霸权也成为殖民政策的重要内容。 |
工业资本时期 | 在”自由贸易”的招牌下,资本主义国家加剧了殖民扩张与掠夺。在印度,英国机器生产的质优价廉的棉织品充斥市场,使印度的传统手工纺织业急速衰退,原棉大批输往英国,以抵偿英国大宗输入的工业品的价额,英国殖民当局规定由英国输入的货物税率为2.5%,有的甚至免税。在中国,《南京条约》附件里确定了值百抽五的低额进出口税。西方列强将殖民地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最有利的资本输出场所。 |
——摘编自王韵华《略论近代资本主义殖民政策的演变》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商业资本时期与工业资本时期殖民政策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9分)
材料二
中国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在不少方面就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作出的反应。从二战后国际政治的历史进程看,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的外部环境,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冷战阶段,另一个是”后冷战”阶段。前一个阶段世界政治的最主要特征是美苏两极对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支配着世界政治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走向。后一个阶段被称为是走向多极世界,国际政治力量的基本格局是”一超多强”,这种力量格局和多极化发展趋势支配着世界政治。
——摘编自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
(2)对应两个阶段,就我国外交政策或外交活动各举一例并加以说明。(4分)
20. 史学观点辨伪(9分)
1935年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1889—1974)指出:“罗斯福总统的复兴计划,多数是对胡佛总统计划的延续。”美国工商界认为它是”潜滋暗长的社会主义””如果政府停止干预,如果’新政’,停止其拙劣的修补活动,那么,复兴的’自然力量’将迅速恢复繁荣……”。当时的美国商会认为罗斯福总统企图将美国”苏维埃化”。前总统胡佛把新政称为”对整个自由精神的最让人目瞪口呆的侵犯”。
——摘编自刘绪贻《读罗斯福新政史札记之一——对新政的评价》等
指出上述材料中的错误观点,结合史实说明你判断的理由。(9分)
【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A | 2. C | 3. D | 4. D | 5. C |
6. B | 7. C | 8. B | 9. C | 10. B |
11. A | 12. A | 13. A | 14. C | 15. D |
第二部分(共5题,55分)
16.(12分)(1)(6分)汉武帝在位期间打击了诸侯王势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派兵攻打匈奴,防止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扩大了统治疆域,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分)但是他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和财力衰竭。(2分)(其他史实正确,论述清晰也可以得分,本部分满分5分)。汉武帝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功大于过,应全面看待汉武帝功过。(总评1分)
(2)(6分)赞成积贫积弱说:北宋初期中央集权导致了冗兵、冗官、冗费,加重了财政负担,形成积贫局面;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在与辽、西夏和金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弱局面。(6分)
赞成造极之世说:宋代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社会长期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理学兴起将儒学推向新的高度,四大发明完成并产生世界影响。适应商品经济的市民文化兴起。(6分)
第三种观点:应综合表述以上两方面观点,全面辩证认识可得2分。框架完整,具体史实表述比较充分(每个方面提供不少2条史实即可)
17.(13分)(1)(4分)变化:由传统的崇尚节俭、反对奢侈变为追求奢侈享乐。原因:晚明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财富的追求成为了社会时尚,富裕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奢华也影响了社会风气。
(2)(9分)晚清时期,上海报刊杂志中就有人著文公开反对节俭,主张只有追求繁华奢侈才能带来民众的工作就业及经济发展。评价言之成理即可。2分
民国初期,看到了奢靡之风盛行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有人主张抵制奢靡提倡节俭的道德观念,成立俭德会等组织弘扬节俭传统。评价言之成理即可。2分
也有人看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及近代经济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深远影响,进而主张不要过分强调奢靡或节俭,只有发展近代工业才能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评价言之成理即可。2分
总分析1:中国历史进入近代,民族危机深重,受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欧风美雨的冲击等,中国人的奢俭观发生了变化,呈现多元的形态。
总分析2: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多种”奢俭观”,体现了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是近代社会转型阶段在思想文化上的体现,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每部分2分,总分不超过3分。)
18.(8分)在驻扎延安杨家岭这一历史时期,中共中央指导了全民族的抗战,使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指挥中枢;在此期间毛泽东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理论问题;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在此领导了争取国内和平的斗争力避内战的爆发。解放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领导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中共中央驻扎杨家岭阶段,正确决策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使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走向胜利。
19.(13分)(1)(9分)殖民政策:商业资本时期西方国家多采用暴力手段广占殖民地、掠夺金银财富,垄断殖民地辖区的贸易。工业资本时期西方国家则更加注重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将殖民地作为原料市场、商品倾销地和资本输出场所。7分
原因:工业革命之前的商业资本时期生产力还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殖民政策的不同。2分
(2)(4分)【答题示例】
冷战阶段:二战后,鉴于美苏对立的冷战形势和美国对新中国的敌对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实施“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后冷战阶段: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外交活动,推动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成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功举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推动了中国、亚太等地区经济的发展。
20.(9分)错误观点1:罗斯福新政延续了胡佛的政策。说明:胡佛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罗斯福推行新政,将国家干预作为解决经济危机的有效手段,使政府承担起保证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错误观点2:罗斯福新政是在美国推行社会主义和“苏维埃化“。说明:罗斯福新政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的深刻改造。
错误观点3:政府不干预经济,依靠市场经济也会恢复。胡佛执政时期,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经济形势不断恶化。罗斯福新政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经济危机得到了缓和,经济逐渐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