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共五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6月5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学校开展了”我爱绿水青山”主题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学生会为学校宣传栏准备的稿件,阅读此稿件,完成(1)-(3)题。(共6分)
浙江境内七山一水两分田,人们习惯靠山吃山。浙北湖州的石灰岩品质优良,并且成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筑石料的主要供应地。经年累月的开采,让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__①__曾经”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西苕溪淤泥沉积,部分河床在35年内抬高了2米;昔日”发此清流去不浑”的东苕溪污染严重,部分断面比黄河水还要浑浊。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种靠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一个科学的论断,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__②__这就是”两山”理论的由来。”两山”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阐明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关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经过10年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引发的生态效益和生态理念,在浙江大地产生了巨大的正能量。如今浙江的不少乡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污染得到根治。实践证明,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chóu(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采取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稿件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mó 畴 B.mó 筹 C.mú 畴 D.mú 筹
(2)稿件中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答:______
(3)在稿件中①②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 ; ② “。 B.① ; ② 。”
C.① : ② “。 D.① : ② 。”
2.国学小组为上面的宣传稿件配了下面这样一段解说文字,请在横线处填空。(3分)
“青山绿水”一词,在元代散曲作家白朴的《天净沙·秋》最后两句中就曾出现:”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此曲与__①__(填人名)的《天净沙·秋思》(最后两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齐名,无论是写法还是意境都有相似之处。另外,白朴散曲中的”青山绿水”仅指天然生成的山水美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中的”金山银山”是指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而”绿水青山”则比散曲中的”青山绿水”多了一层意思,即__②__。
3.板报组要以”绿水青山”为题出一期板报,计划在中间贴上书法名家写的”绿”字。有同学找来三幅作品并进行了介绍,请指出其介绍有误的两句。(2分)
【介绍】①这三幅作品所用的字体依次为楷、隶、篆。②这三种字体中,隶书在历史上出现得最晚。③颜真卿的书法丰满端正。④李隆基的书法潇洒连绵。⑤吴让之的书法曲折奇古。
以上介绍有误的两句是____、____(两空均填序号)。
4.文学社的同学搜集到下面一则材料,想就此写一副对联。依次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填入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六老汉”治沙。38年前,宁夏古浪县土门镇的六个老汉,在一份承包治理沙漠的合同上按下了鲜红的指印。38年来,三代治沙人前赴后继,在祖国大西北广袤的大地上,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演绎着三代”愚公”矢志不移的治沙传奇。他们累计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37.6万亩,把黄色荒漠变成了葱茏绿洲,使不毛之地焕发出盎然生机。2019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上联:缚住 ① , ② 铭刻峥嵘岁月
下联:铺开绿锦,六老汉书写__③__
A.①苍龙 ②古浪县 ③璀璨人生 B.①黄龙 ②八步沙 ③璀璨人生
C.①黄龙 ②古浪县 ③愚公精神 D.①苍龙 ②八步沙 ③愚公精神
5.戏剧社的同学要朗诵《塞罕坝赋》,有四位同学对这篇赋中间一部分的词句手法进行了赏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塞罕坝赋(节选)
今朝看,百卉丛生兮春绽芬芳,赤日炎炎兮夏呈荫凉,硕果累累兮秋高气爽,枝繁叶茂兮冬赛温床。百万亩浩瀚林海,唯北半球无双。数世纪无垠荒原,恰屈指间绿装。远尘世之喧嚣,得桃源之和祥。截风沙以屏京津,蓄水源而泽城乡。夺世上之奇迹,筑人间之天堂。美哉!
____________
注:[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建国初期这里是一片荒漠苦寒之地,经过几代人的执着奋斗,它被改造成为美丽的森林公园。2017年,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地球卫士奖”。
A.同学甲:”‘今朝看’领起的下面四个句子,一气贯通,节律齐整,描绘了塞罕坝的四季景色,写出了那里春天百花齐放、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果美气爽、冬天林茂土暖的特点。”
B.同学乙:”‘百万亩”唯北半球”数世纪”恰屈指间’等词语,从数量的多少、时间的长短上震撼人心,突出了塞罕坝人创造的不仅是森林美景,更是人间奇迹。”
C.同学丙:”‘截风沙以屏京津,蓄水源而泽城乡’采用对偶的手法,从阻挡风沙和涵养水源两个方面道出了塞罕坝荒漠变绿洲的环保意义所在,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D.同学丁:”‘夺世上之奇迹,筑人间之天堂。美哉!’采用了生动的拟人、形象的比喻和细腻含蓄的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塞罕坝举世无双的自然美景的由衷赞叹。”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默写。(共6分)
6.古诗中有很多借登高望远寄寓情怀的句子,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__①__,__②__”两句,表达的是人在广阔天地面前感受到的那种孤独渺小之悲,而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③__,__④__”两句,则感悟的是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深刻哲理。(4分)
7.读庄子的《北冥有鱼》时,人们会被其中所描绘的大鹏迁徙时”水击三千里,____”的雄奇景象深深震撼。(1分)
8.与自然和谐相处,与绿色亲密接触,当漫步在各大公园生机盎然的树林中时,你能联想到的带”树”(或”林””木”)字的一句古诗是”____”。(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1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共5分)
满江红
[清]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9.这首词是秋瑾的中秋节述怀之作,其中用典手法颇有特色,如:上阕的”__①__”是借项羽”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的现实,引出激昂的忧愤之情;下阕的”青衫湿”则是借白居易《琵琶行》之语,写自己因__②__而落泪的孤独困境,表达深切的__③__之情。(3分)
10.秋瑾与《木兰诗》中的木兰都是巾帼英雄,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结合这首词和《木兰诗》的内容,简要比较一下这两位巾帼英雄的形象有何不同。(2分)
答:______
(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1-13题。(共7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乡人曰
乡为身死而不受
背井离乡
B.又何间焉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挑拨离间
C.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鄙陋无知
D.何以战
不敢出一言以复
拭目以待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鲁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保佑人平安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理解:从此句可见鲁庄公的草率,他没有做充分的战前准备,回答不得要领,谈的是给予官僚贵族的恩惠。
【乙】既克,公问其故。
翻译: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理解:直到战争结束,鲁庄公还弄不清取胜的原因,这又一次说明了鲁庄公的鄙陋。
13.结合选文和下面这则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说说曹刿和商鞅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3分)
【链接材料】
令既具①,未布②,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③,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④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⑤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⑥,黥⑦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____________
注:①[令既具](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②[布]公布;颁布。③[国都市南门]秦国都城市场的南门。④[卫鞅]即商鞅,卫国人,在秦国实施变法。⑤[君嗣]国君的继承人。⑥[虔(qián)]人名,姓嬴,他和下文的公孙贾都是秦孝公太子嬴驷的老师。⑦[黥(qíng)]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刻字,再涂以墨。
答:______
三、名著阅读(5分)
14.阅读名著时,不仅要关注某一个人物的个体形象,还要能够关注到某一类人的”群体形象”,如《骆驼祥子》中的车夫、《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延安百姓等。请从你读过的名著中举两个”群体形象”的例子,结合名著的内容,分别简要谈谈这两个”群体形象”在书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可从名著的体裁、创作目的等角度思考,100字左右)
答: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7题。(共7分)
【材料一】
西城区统计局发布的《疫情期间家庭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疫情期间,家庭阅读量增长__①__,超过了2017年全年的阅读水平。家庭阅读量达到2-4本的逾四成,超出2017年10个百分点;达到6本以上的家庭近两成,超过2017年两倍以上。疫情期间特殊的情况限制,从一定程度上促使更多人关注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质量也随之提高。报告还显示,在疫情期间有八成居民进行了文字书刊阅读,其中超六成的居民是通过互联网在线上进行的阅读,这些比例均高于以往。
【材料二】
京东集团图书销售大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图书成交额比2019年同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各电子阅读平台数据显示,2020年疫情期间读者在线阅读时长也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从图书品类来看,如下图所示,2020年1-3月与2019年同期相比,很多类图书的销售量均有所增长,但增长的幅度,会因其类型的不同而有低有高。农林、育儿类只是小幅增长,说明受众人数有限。历史、金融、进口原版书等需要进行沉浸式阅读的品类,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人们的阅读质量随时间的充裕而有所提高。而在教育方面,不难看出,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居家学习的特点是:一方面,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延期开学的影响,课程知识学习仍然是居家学习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除了课程学习,家长也愈发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
【材料三】
在光明日报微博上发起的”疫情期间你在看什么书”调查活动显示,广大网友__②__地选择了经典名著来丰富自己的”疫期生活”。网友推荐的60本中外作品中,《平凡的世界》《围城》《红楼梦》《人类简史》等名著榜上有名。有网友留言说:”宅家读书,攻下了一直看不下去的《红楼梦》,开始觉得有些枯涩难懂,但细细地品,越读越有味儿,体会到了更丰富、更深刻、更奇妙的审美。”光明日报、腾讯公司、京东集团、阅文集团等联合发布的《阅读大数据报告(第三季)》表明,疫情期间,纸质书购买量和在线阅读时间都有所增长,人们主动利用隔离时光提升自身的精神素养,用更多时间进行深度阅读。
15.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和【材料三】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迅即 ②不期而遇 B.①迅即 ②不约而同
C.①迅猛 ②不期而遇 D.①迅猛 ②不约而同
16.【材料二】中的两个画线句是依据图一得出的结论,请结合图文信息,具体说明一下这两个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 (2分)
答:______
17.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来看,2020年疫情期间,人们的阅读状况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答:______
(二)阅读《陆游与辛弃疾》,完成18-20题。(共8分)
陆游与辛弃疾
余秋雨
陆游和辛弃疾,提起这两位杰出的诗人,立即让人想起宋朝风雨飘摇的军事危难。
很奇怪,这种危难其实是那个时代重要的文化人都感受到了的,包括朱熹在内,【甲】
我想,这就是诗人和哲学家的区别了。诗人是专门来感受时代风雨的。他们按捺不下性子来像朱熹他们那样常坐在屋宇的书架前,深思熟虑,而总是急急走到廊外领受骤变的气温,观察可疑的天色。他们敏感,他们细致,他们激动。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衣衫飘飘地消失在荒野间了。人们可以远远地听到他们的声音,不知是呐喊,还是歌吟。
辛弃疾获知朱熹去世的消息后,又听说有关当局严禁悼念仪式。他立即起身前往,并致悼词:”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这便是诗人特有的勇敢。如果不是当局严禁,辛弃疾倒是未必亲自前往。
这样的诗人,面对外族入侵时的心灵冲撞,当然远远超过朝廷战将和广大民众。
因此,陆游、辛弃疾不仅成了宋代而且也成了整个中国古代最爽利、最典雅的抗战话语的营造者。
在中国历史上,慷慨激昂的抗战话语并不缺少,【乙】
我曾经带着这个问题,一遍遍诵读他们的诗句,渐渐得到了一些答案。
首先,他们有理由比别的时代更热爱神州大地,也就是热爱唐宋以来展现的臻于充分成熟的赫赫文明,因此,由衷地产生了捍卫的责任,这与古代枭雄死士们的气吞河山,很不一样;
其次,他们有参与军事、政事的切身经历,在朔北风尘和沙场剑戟中培养起了一种男子汉气质,这与其他文人墨客们的纸上纵情,大不相同;
第三,他们始终笼罩在屡战屡败的阴云中,巨大的危机感铸就了一种沉郁、苍凉、豪迈、无奈的美学风格,这与尚武时代的长风马蹄、纵横九州,又大相径庭;
第四,他们深受唐宋文化的濡养,又处于一个文学写作特别自由的时代,在表述万里山河与书生情怀之间的诗化关系上,达到了娴熟、自如、醇洌的境界,这又非一般英雄豪杰的铿锵言词所能比拟。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我们拥有了不管什么时候诵读都会心跳不已的那些诗词。
我在动手写作这篇文章前有一个自我约束:千万不能多谈陆游和辛弃疾。原因是我从十几岁开始就深深迷上他们了。直到今天,他们诗句中有一些东西还会像迷幻药一样让我失去应有的平静。什么东西呢?我前面说了,就是那种要命的男子汉气质。
那么,就让我们用最克制的方式各引他们的一首作品,只引一首,然后,再说一句他们两个人的生命终结。其实大家是知道的,但我还是舍不得跳过。
陆游的作品选了这一首: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辛弃疾的作品选了这一首: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极文极武,极壮极悲,极梦极醒,又诉之极度的开阔和潇洒。一上口,浑身痛快。
陆游去世时,给儿子留下了一份这样的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辛弃疾去世时连喊三声”杀敌”,然后气绝。
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的顶级诗人,是这样走向死亡的。
陆游期盼的王师和辛弃疾寻杀的敌人,在历史进程中已失去了绝对的意义。但是,这些诗句包含的精神气质却留下来了,直指一种刚健超迈的人生美学。
有的学者说,宋代扼杀了大诗人陆游和辛弃疾,我不同意。陆游是整整活到八十五岁才去世的,辛弃疾没那么长寿,也活了六十七岁。我不知道所谓的”扼杀”是指什么。是让他们做更高的官吗?是让他们写更多的诗吗?在我看来,官不能再高了,诗已经够多了。
恰恰相反:宋代,造就了陆游和辛弃疾万古流芳的人生美学。
18.为帮助读者思考理解文意,在文中【甲】【乙】两处填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这种危难也催生了陆游和辛弃疾的抗战话语。
②可为什么陆游和辛弃疾的诗歌能够万古流芳?
③可为什么一到陆游和辛弃疾身上,会加倍地震撼呢?
④可为什么到了陆游、辛弃疾那里,便达到了难于企及的高度?
A.【甲】① 【乙】② B.【甲】③ 【乙】④
C.【甲】④ 【乙】③ D.【甲】② 【乙】①
19.结合上下文,说说选文第四段讲述辛弃疾前往朱熹悼念仪式的故事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
20.文中画线句是作者用文学化的语言,对陆游、辛弃疾的作品做出的品评。请你根据文意,结合自己对陆游、辛弃疾这两首作品的感受,解说一下画线句的含义。(3分)
答:______
(三)阅读《李子柒为何能走红海外》,完成21-23题。(共7分)
李子柒为何能走红海外
钟超
①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又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一则因为她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贡献,荣膺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二则因为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海外圈粉无数,激起了外国友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甚至还引发了许多网友对文化输出的讨论。
②毋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加之视频后期制作采用的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成功塑造了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们回味中国古人的衣食寝居,畅想一种超脱喧嚣社会、亲近美好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各种现代性问题困扰世界之时,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引起各国网友的共鸣。
③李子柒的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带有不同文明竞逐高下的”文明冲突论”意味。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事实上,她只是一个抓住了短视频发展历史机遇的创业者,用自己的勤奋和纤巧展示山村生活的美好,以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关注。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于不同文化语境,传递出精致的、文明的、可亲的、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这是一个在全媒体时代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案例,其中具有值得总结的文化传播规律。
④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如何让一种文化理想精准落地于另一种文化土壤,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孤芳自赏,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剖析出被世界各国文化广泛接受的诸多价值理念,如仁爱、勤劳、勇敢、与自然和谐相处甚至性别平等,这也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⑤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在的价值理念也具有很多面,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展其中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楼宇烈先生曾指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
⑥在翻看李子柒的视频时,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让笔者印象深刻:她将捕获的小龙虾中还没长出大钳子的小虾扔回池塘。细节之处见用心,短视频内容创业者千军万马,她能从中脱颖而出,想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选自《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9日同名文章,有改动)
21.本文认为,李子柒能走红海外,是因为其作品呈现了一种充满自然诗意情境的、很容易引起世人共鸣的__①__,又传达出了为世界各国文化所广泛接受的诸多价值理念,而这些其实都深深植根于__②__的土壤之中。(2分)
22.下列选项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开头提到李子柒又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事,然后分析了这件事产生的原因,从而引起读者对这个话题的关注。
B.第②段举李子柒作品中具有浓浓中国风的多个实例,分析其带给人们的回味与畅想,点出其受各国网友欢迎的原因。
C.第③段探讨了李子柒海外走红是否属于文化输出的问题,认为这是一个生动案例,其中有值得总结的文化传播规律。
D.第⑤段引用楼宇烈先生的话强调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展能受广泛欢迎的因素。
2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相关内容,提一条向全世界推广中国茶文化的建议。(3分)
【链接材料】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的饮茶方式及内涵自有其传统的人文精神:有”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有”朴实古雅去虚华”的简朴之德,有”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有”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在品茶过程中,人会感到身心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接受着大地雨露,调和了世间纷扰,获得那精神的宁静。
答:______
五、写作(40分)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万绿丛中一点红,正是因为有与众不同的独特色彩,那红色才显得如此珍贵;万绿丛中一点红,正是因为有千万绿色的无私陪护,那红色才能够如此娇美。请以”万绿丛中一点红”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瞬间虽短,却可能产生奇迹,而这奇迹的背后,又会有怎样的故事?请以”神奇瞬间的背后”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试题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1.(1)B
评分标准:2分。本题分项赋分,选B项2分,选A或D项1分,选C项0分。
(2)示例:将”湖州的石灰岩”改为”湖州因为石灰岩”,将”并且”改为”所以”。
评分标准:共2分。改好主语”石灰岩”与宾语”供应地”不搭配问题1分,改好”并且”和前文语境不搭配问题1分。
(3)C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2.示例:①马致远
②环境保护带来的生态美景
评分标准:共3分。①空1分,人物名称准确即可。②空共2分,其中解释出人为因素影响1分,解释出好的生态环境或山水美景等1分,意思对即可。
3.②④
评分标准:共2分。每个句子序号1分,两个序号写成④②不扣分,序号格式不要求。
4. B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5. D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共6分)
6.①念天地之悠悠
②独怆然而涕下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④自缘身在最高层
评分标准:共4分。每空1分,有错不得分。
7.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评分标准:1分。有错不得分。
8.示例一:几处早莺争暖树
示例二:晴川历历汉阳树
评分标准: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二)(共5分)
9. 示例:①四面歌残终破楚
②知音难觅
③悲凉
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0.示例一:木兰是代父从军,女扮男装,得胜而归的英雄。秋瑾是身非男儿,心却比男儿更烈,壮志未酬的英雄。
示例二:木兰在保家卫国时是巾帼英雄,胜利后却愿回到家中还回女儿身,与家人团聚过和平生活。秋瑾是在国难当头时要冲破家庭束缚,选择革命救国,即便无人理解也义无反顾的巾帼英雄。
评分标准:共2分。木兰形象1分,秋瑾形象1分。
(三)(共7分)
11. C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12.乙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13.示例:曹刿和商鞅都非常重视取信于民。曹刿认为鲁庄公可以迎战的原因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说明他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商鞅在未颁布变法的条令之前,重赏徙木之人,”以明不欺”,实行新法后,太子犯法,刑其师傅,这些都说明他意识到取信于民对于推行新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评分标准:共3分。都重视取信于民1分,解说曹刿思想1分,解说商鞅思想1分。
三、名著阅读(5分)
14.示例:《骆驼祥子》是小说,车夫的群体形象可以更好地体现主人公祥子的职业环境和生活状态,为小说揭露黑暗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提供大的背景。《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文学,描述延安百姓可以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当时红军根据地的社会生活,解答书中开头提出的中国苏维埃是否得到农民支持的疑问。
评分标准: 共5分。每个”群体形象”2分,其中结合名著内容1分,从体裁或创作目的等角度谈作用1分。两个”群体形象”可出自一部名著。语言1分。不足60字扣1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共7分)
15. D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16.示例:中小学教辅可帮助学习学校课程,今年1-3月的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最大,可见课程知识学习仍然是居家学习的主要内容;书法、科普读物属于学生课外读物,增幅相对来说也很大,说明家长也愈发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了。
评分标准:共 2分。每个结论的说明1分,结合图文具体信息解释,意思对即可。没有具体图书类别,只泛说各类图书增幅不同,扣1分。
17.要点:①阅读数量(或”热情”)增加;②阅读质量(或”沉浸度””深度”)提高;
③阅读形式(或”类型””品类”等)丰富。(或”线上线下结合”等)
评分标准: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共8分)
18.B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19.示例:突出辛弃疾”诗人特有的勇敢”,引出辛弃疾”面对外族入侵时的心灵冲撞””远远超过朝廷战将和广大民众”,为”诗人是专门来感受时代风雨的”提供佐证。
评分标准:共3分。突出特有勇敢1分,证明上文1分,引出下文1分。三个要点顺序不要求,但必须要有具体原文。
20.示例:陆游和辛弃疾的这两篇作品既写出了他们要北定中原杀敌报国的清醒与豪情,又写出了这种雄心壮志总是如梦醒成空一般无法实现的痛苦,既有高超的文学造诣,又有刚健超迈的精神气质。
评分标准:共3分。共有4个要点,①陆游和辛弃疾作品中都表现了强烈的报国之志,②都饱含着志向无法实现的痛苦,③都具有高超的文学造诣,④都具有刚健超迈的精神气质,一点1分,答出其中3个,意思对即可。
(三)(共7分)
21.示例:①生活方式 ②中华传统文化
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22. D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23.示例:拍摄一个中国茶文化的宣传片,学习李子柒作品中传递出被世界各国文化广泛接受的诸多价值理念的做法,在宣传片里着重强调中国茶文化当中中庸、简朴、明伦、谦和的人文精神,以及品茶过程中那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感受。
评分标准:共3分。方法建议1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结合链接材料1分,意思对即可。
五、作文(40分)
24.评分标准:
项目 等级 | 内容、表达(36分) | 说明 | 书写(4分) |
一类卷 (40—34) | 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想象丰富,合理;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2处以下语病。 赋分范围:36分—30分 | 以3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 4分 |
书写正确、工整,标点正确,格式规范。 | |||
二类卷 (33—29) | 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想象比较丰富,比较合理;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 赋分范围:29分—25分 | 以2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 3分 |
书写基本正确、工整,标点大体正确,格式规范。 | |||
三类卷 (28—24) |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想象不够丰富,不够合理;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 赋分范围:24分—20分 | 以2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 2分 |
书写错误较多,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格式大体规范。 | |||
四类卷 (23—0) | 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缺乏想象;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 赋分范围:19分—0分 | 以16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 1—0分 |
书写错误很多,字迹潦草,标点错误很多,格式不规范。 |
说明:
1.未写或改动题目扣2分。
2.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3.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分中扣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