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0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综合练习(一)(一模)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野味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特殊。为什么野味有如此巨大的诱惑力?人们在食用野味时为什么会陷入尴尬境地?

首先,野味比人工培植的食物具有更完整的自然性。许多野生动物能在人的控制之外自由自在地活动着,这种自由自在对人的本质力量来说似乎是一种无形的挑战。人在潜意识中对本质力量的盲目崇拜,促使自己尽最大的力量去驾驭、支配尚未被人征服的野生动物。于是,享受野味就不仅是为了满足口福,深层的意义则是通过对野生动物的掌握和享用,使人感到自己本质力量的扩张。这样,原本以提升人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生活追求,最终却失去了对自身的合理控制,蜕变成为疯狂猎取野生动物的放肆行为。

其次,野性往往使野生动物表现出生龙活虎的生命活力。生猛鲜活的外在特征往往会转化为食物学上”鲜美”的评价标准,导致了人们对野味的味觉期待往往超过了对家禽家畜的口味评价。许多野味实际的味觉并非完全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人们对野味味觉上的肯定性评价在人云亦云的大众心理作用下会得到进一步放大,野味也就具有了特殊的诱惑力。人类原本出于对生命活力的崇拜,最终却演变成对生命的戕害。

再次,野味的食用还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野味经营者动用各种手段去收购那些国家明令禁止捕猎的野生动物,通过各种宣传去吸引消费者,使人们把食用野味作为一种消费时尚,同时中国人爱面子的大众心理导致野味消费群体不断扩大。这样,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减少甚至濒临灭绝的现象,并没有使消费者改变嗜好,特定的社会氛围反而推动着消费者挤到野味食用者的行列里来,最终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野味越少,要求食用者反而越多,经营者也就越多;社会限制越严格,经营者反而越能赚钱,最终导致野味越来越少。尤其应该关注的是,由于野生动物是某些病毒和细菌的宿主,大量的食用也就打开了向人类传染疾病的潘多拉魔盒。

(取材于於贤德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野味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地位特殊,但是其安全性仍然值得人们深度思考。

B.人类享受野味不仅仅是满足口福,更是为实现对野生动物的驾驭和支配。

C.野味味道并不鲜美,但其生猛鲜活的外在特征使其具有了特殊的诱惑力。

D.野生动物数量减少,但特定社会氛围推动着消费者挤到野味食用者行列。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人们食用野味时陷入的”尴尬境地”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享用野味是为了扩张人的本质力量,最终却失去了对自身的合理控制。

B.追求野味源于对野生动物生命活力的崇拜,最终演变为对生命的戕害。

C.享受野味是人们追求消费时尚的行为,最终却使许多经营者获益颇多。

D.食用野味是为了享受野味的鲜美,实际上却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行为。

 

材料二

非典病毒和新冠病毒都是RNA病毒。RNA 分子结构稳定性差,烈性RNA病毒很难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当年非典病毒对人类来说是新的RNA病毒,很可能遭到人类免疫系统的顽强抵抗。免疫系统是一把双刃剑,很容易反应过度,事实上,当年有相当一部分非典病人就是死于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受RNA病毒感染的病人通常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彻底治愈,病毒完全消失;要么病人死亡,病毒同样完全消失。从这层意义上说,非典病毒确实已经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新冠病毒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专家说是蝙蝠,它是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新冠病毒可永久生活在蝙蝠体内,并在不同的蝙蝠种群之间相互传递,交叉感染。长此以往,蝙蝠种群内形成了一个异常庞大而复杂的冠状病毒基因库,里面包含了各式各样的病毒序列,而且处于不停地变化之中。一旦某个突变类型正好和人类某种细胞受体对上了,便能感染人体,完成物种间的跨越。当年非典病毒就是这么来的,如今的新冠病毒也是这么来的。与此类似的就是流感病毒。这种病毒平时主要躲在鸟类的身体里,也有少部分病毒以猪为自然宿主,这就是我们此前经常听到的禽流感和猪流感。这些寄宿在鸟类和猪体内的流感病毒也在不断地进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并伺机入侵人体,情况和冠状病毒非常相似,这是现代社会中一种非常危险的新型传染病。

到底怎样才能避免这类新型传染病呢?一个明确的答案就是不吃野生动物。但是,比起管住嘴,更重要是管住腿。人类和野生动物大部分直接的接触发生在野外,这里所说的绝不仅仅是旅游,更多情况是人类为生存的需要,不断开疆扩土,侵占野生动物的地盘,从而增大了人类被传染的风险。

(取材于袁越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非典病毒消失是因为RNA病毒很难长期存活,而且人类免疫系统会顽强抵抗。

B.非典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可永久存在于蝙蝠体内,并进行相互传递,交叉感染。

C.蝙蝠体内的冠状病毒实现物种间跨越,使其突变类型正好和人类细胞受体对上。

D.寄居某些动物体内的流感病毒不断进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并伺机入侵人体。

 

材料三

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于1988年11月审议通过。此法在规定保护和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维护生态平衡的立法目的时,加入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内容。2003 年”非典”后,《野生动物保护法》作过小幅的修正,适度加大了野生动物法制保护的力度。2014 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刑法解释规定,惩罚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但是,该解释并不涉及故意参与食用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也不涉及购买和食用国际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2019年2月,国家林草局出台相关规定,强调推动野生动物保护、繁育与利用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对《野生动物保护法》做了有益的补充。

目前,可合法饲养并进入市场的野生动物品种共54种,既包括梅花鹿、红腹锦,鸡等国内品种,也包括从国外引进的鸵鸟、美洲鸵等6个品种,产业巨大。以非重点保护动物为人工繁育主攻方向,可能会刺激社会消费野生动物的”风尚”,与时代文明发展的要求相悖。

引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食用行为,所食用的往往是那些在野外直接捕获的稀奇古怪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允许繁育的野生动物是经过科学论证的,不必担心引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此,《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配套条例、规章作出修改时,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应当严格限定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正面清单,将绝大多数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纳入禁止清单。这样才能保护全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也保障依法开展养殖的企业的权利。

(取材于网络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三,下列解说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988年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不仅强调保护和拯救野生动物,还要求加大法制保护力度。

B.2014年刑法解释对”故意参与食用濒危野生动物及制品的行为”未作出相应的惩罚规定。

C.目前允许合法进入市场的野生动物共54种,繁荣了野生动物产业,也可能带来一些隐患。

D.在科学论证前提下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规定,才能有效防止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分)

新浪科技网2月21日报道,关于是否取缔野味集市和野味饭馆这一问题,在近10万份公众调查问卷中,有94.8%的人选择取缔,1.3%的人选择中立,3.9%的人选择不取缔。

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被调查者,你会怎样选择?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加以解说。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南齐书》,梁萧子显撰。臣等因校正其讹谬,而叙其篇目,曰:将以是非得失、兴坏理乱之故而为法戒,则必得其所托,而后能传于久。此史之所以作也。然而所托不得其人,则或失其意,或乱其实,或析理之不通,或设辞之不善,故虽有殊功韪德非常之迹,将暗而不章,郁而不发,而梼机嵬琐、奸回凶慝【1】之形,可幸而掩也。

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

何以知其然也?昔者唐、虞有神明之性,有微妙之德,使由之者不能知,知之者不能名,以为治天下之本。号令之所布,法度之所设,其言至约,其体至备,以为治天下之具。而为二典者,推而明之,所记者岂独其迹也?并与其深微之意而传之。小大精粗,无不尽也;本末先后,无不白也。使诵其说者,如出乎其时;其求旨者,如即乎其人。是可不谓明足以周万事之理,道足以适天下之用,智足以通难知之意,文足以发难显之情乎?则方是之时,岂特任政者皆天下之士哉?盖执简操笔而随者,亦皆圣人之徒也。

夫自三代之后为史者, 如迁【2】之文,亦不可不谓隽伟拔出之才、非常之士也。然顾以谓明不足以周万事之理,道不足以适天下之用,智不足以通难知之意,文不足以发难显之情,何哉?盖圣贤之高致,迁固有不能纯达其情而见之于后者矣,故不得而与之也。迁之得失如此,况其他邪?

子显之于斯文,喜自驰骋,其更改破析、刻雕藻缋【3】之变尤多,而其文益下。岂夫材固不可以强而有邪?数世之史既然,故其事迹暧昧,虽有随世以就功名之君、相与合谋之臣,未有赫然得倾动天下之耳目、播天下之口者也。而一时偷夺倾危、悖礼反义之人,亦幸而不暴著于世,岂非所托不得其人故也?可不惜哉

盖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故为之者,亦必天下之材,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岂可忽哉!岂可忽哉!

(取材于曾巩《南齐书目录序》)

注释: 【1】慝:邪恶,罪恶。【2】迁:司马迁。【3】缋:通”绘”。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叙其篇目 叙:作序

B.而为法戒 戒:戒除

C.周万事之理 周:综括

D.其言至约 约:简略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此史之所以作也 使由之者不能知

B.昔者唐、虞有神明之性 其求旨者,如即乎其人

C.小大精粗,无不尽也 故不得而与之也

D.然顾以谓明不足以周万事之理 数世之史既然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乱其实

有的窜乱了那些历史事实

B.郁而不发

积结在一处而不能传扬

C.其任可得而称也

他的能力与良史之名相称了

D.以为治天下之具

觉得治理天下的条件都具备了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曾巩校勘萧子显著《南齐书》时所作序文,表达了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观。

B.曾巩认为”良史”应该满足四个条件:见识广博,思想合用,才智出众,文辞精妙。

C.撰写唐虞二典的史官是圣人的门徒,因而他们执笔写作都能言词简洁,紧扣史实。

D.司马迁是一位俊逸英伟、出类拔萃、非同寻常的史学家,却无资格进入良史行列。

 

10.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不惜哉”的感慨?请结合全文分条简述。(6分)

 

(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11题。(共7分)

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雍【1】也可使南面。”

(《论语·雍也》)

②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2】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论语·雍也》)

③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注释:【1】雍:冉雍,字仲弓。【2】居:居心,存心。

(1)孔子评价子桑伯子时所说的”简”,其具体内涵是什么?请结合语境加以解说。(4分)

(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仲弓是怎样的人。(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4题。(12分)

瑞鹤仙·赋梅

辛弃疾

雁霜【1】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着。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2】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黃昏,数声画角。

注释: 【1】雁霜:严霜。【2】 鳞鸿:鱼雁,此处代指书信。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不仅写了梅花的姿态,还写到了梅花的内心及命运。

B.本词借物抒怀,借写梅花寄托了词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

C.辛弃疾词作善于用典,” 瑶池”两句运用典故传情达意。

D.本词风格以沉雄豪迈为主,以细腻柔媚为辅,格调鲜明。

 

13.下列对具体词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溪奁”一句, 写梅花生于溪边,似美人以溪为镜,在寒夜中梳妆。

B.”倚东风”两句,由虚转实,写梅在春风中转盼一笑,使万花失色。

C.”粉蝶儿”三句,写粉蝶未察觉桃花、柳絮已开遍南枝,意味深长。

D.”但伤心”两句,表面写梅花冷落伤感,其实暗含作者的悔恨之情。

 

14.请从梅的形象、描写手法和思想情感等三方面,比较本词与辛弃疾青年时期词作《生查子·重叶梅》的不同之处。(6分)

生查子·重叶梅

辛弃疾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1】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注释: 【1】江妃:即梅妃,性喜梅,所居处植梅。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①杜甫《春夜喜雨》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鲜明,”黑”与”明”映衬,云厚雨足,给人美感。

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自己能治理小国,使百姓富足,但他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还不能以礼乐教化百姓。

③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用”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言辞作不愿”相师”的借口,可见当时恢复从师风尚之难。

④写作时,你要论证居安思危的重要性,可以引用两句古诗文名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共17分)

书道深深深几许

①天阶夜色,清凉如水。这时把玩苏东坡灵性洋溢的行草小品,也就顺带想起他的一些趣事。

②那年晚秋,命途多舛的苏东坡赴任定州,途经雍丘,倜傥无羁的米芾正是雍丘县令,便留东坡小住。这个夕阳余晖的黄昏,米芾的住处一片清新幽静。东坡一洗身心的疲惫,恢复往日的调侃和风趣。此时,”精笔、佳墨、妙纸三百列其上,而置馔于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每酒一行,即申纸共作字,二小吏磨墨,几不能供。薄暮,酒行既终,纸亦书尽,互相易携去”

③时过境迁,从这些佚事剥落的色彩上,轻易可以感受到昔日的文雅情调:书道,在这样的时间段上,在这些人的举止上,是怎样一种浑然的融汇啊!而日子如逝水,许多年月随同那时的热爱之情,都远远地老去了。黑白两色,点线抽象,居然会有如此宏大的力量和诱人的魅力,不仅映现出人的精神世界细微之处的生生不息,同时也展现了辽远无垠的宇宙之理——阴阳之 变。有时,人不免陷于浓艳的色调里,使生命迷失于张扬状态,只有在脱身之后,才会感到黑白二极的朴素、庄重和冷峻,它甚至就潜藏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无意地抵御五色迷目七音乱耳。

④回首书道的前尘旧痕,整个儿的变迁更迭,充满了复杂的内容。一管羊毫,一张宣纸,一砚墨香,积蓄了太多的哲理与情思。今人的纵笔泼墨与古人比起来,究竟缺失些什么呢?如果从本领上论,今人的精湛和机智已经超过了晋人和唐人,可致命的是今人的颖悟远比古人浮浅,古人能从惊蛇走虺的瞬间感悟沧桑世相,今人则大抵就兹论兹了。日落月出,寒来暑往,每日砚池遨游,意在笔先也罢,随意落笔也罢,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快乐起来,理应成为首选。许许多多古代的文人墨客正是借助这种纯粹私人性的行笔过程,来消解与生俱来的愁烦和失意。往往一场笔墨畅游,阴霾散尽又见曙色。

⑤书道烟云处,援笔纵横中,活生生地包孕了书法家整个心灵的律动和精神的排遣。至乐者,有晋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令人心游江南秀色而忘返;至哀者,有唐人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戚戚哀哀一枕清泪;至狂者,有唐人怀素书《自叙》:”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至怪者,有清人郑板桥,隶体参入楷法,书技又添画意。真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若是人在尺幅之前,幻象又着实奇异。从疾转的笔迹里,李太白品出了楚汉鏖战的激荡风云,戴叔伦看到了龙盘蛇踞、怪兽屹立。其中美妙情状,可谓难以毕述。这就是古典书道的诱惑呀!

⑥在雪白的宣纸上或浅唱低吟或磅礴放歌,有一种游戏般的乐趣,古人称之为墨戏。墨戏远离了致用,接受了消闲,方能体味化机之趣。说白了,以黑亮的点线交织对白的空间切割,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游戏。这个游戏有一定的规则,比规则更重要的是游戏者先把全身的精神重负卸下来,哪怕先暂时卸下片刻。书卷人家若说清高孤傲这不假,若说超然则未必,通常是内心世界默默地肩负了太多的沉重,吸纳了满把的累。唐人以法则捉控笔墨,而在宋人眼里,如此高雅的艺术只适宜用来”消日””解愁”:参与者未必人人善书,可是谁也不曾把字迹优劣放在心头,只重纵笔过程的乐趣,自由的毫端无处不达。

⑦时日的流转改写了书道的命运,甚至在今日,惯于敲击键盘的双手也能制作出宛如真迹的作品来,我却由此更加怀想起书道之源——自然。书道的滥觞期有如传说那般,什么神农见嘉禾八穗而作穗书,什么黄帝见景云而作云书,我都乐于相信。云飘浮过来,风吹拂过来,水湍流过来,四季轮回过来,无不蓄藏着久远沧桑的灵性。一条激越欢快的溪流,可以使人想见书道的气脉通畅;一缕袅娜迷蒙的炊烟,又会引导人们欣赏那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巨大魅力。

⑧而书道渐渐改变了那种精神娱乐的过程,进入毫厘不爽、点线无误的精确计较之中。从元代赵孟頫笔下已经可以看出些许端倪了,他的笔性不可谓不好,只是太精工,反而走向极端少了余甘。从笔墨来看,元人闲雅、诙谐的情调已经走失了许多,每一笔每一画都剔精抉微以求无误。明清科举制需要一拨规矩写字的书生,笔墨落纸处,但见点画一律,造型一律,色调一律,死相毕露。那曾是逸致栩栩然、气度翩翩然,汲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光华的深深书道,可怜沉沦了。

⑨苏东坡曾放言:”适意无异逍遥游。”其实,在鸿蒙初发时,书道根本谈不上技巧。从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刻画符号,着实把玩不出什么玄机,从殷周青铜器铭中的族徽观之,也只是随意而已。而拂开岁月的风尘,博大的书道正在走向名副其实的雕虫小技。貌似繁荣的今日,书道明显地卷入了竞争的旋涡里,柔韧的羊毫下充满着咄咄逼人的征伐气息,而书道一进入竞争轨道,它那从容闲雅的文人气味就消失了,还有那孤傲啸洁的气度也逃不脱奴化的阴影。一个又一个书道竞赛此起彼伏,竞赛背后是奖品和证书,这免不了使人跃跃欲试心如沸水。竞技场上的争纷淹没了多少纯真的欢愉,更无奈的是我们的精神走入了掮客们规划的功利世界里,多少灵气随风飘散!

⑩有多少岁月悄然飘逝啊!那孕育起晋书的风韵、唐书的豪气、宋书的随意的日子,如今发生了令前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只不过人毕竟是人,只要存活在世,总是要不懈地驱赶自己的心灵马车找寻精神的牧场。也许在我们承袭了太多的世俗欢乐中,应腾出一方空间来迎受美丽的书道古风,并且心悦诚服地说:执子之手,与尔同行。

(取材于朱以撒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倜傥无羁的米芾 倜傥:洒脱,不拘束

B.人在尺幅之前 尺幅:狭小的空间

C.书道的滥觞期 滥觞:事物的开端

D.掮客们规划 掮客:替人介绍买卖赚佣金的人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几千年来的泼墨挥毫,中国书道尽管风格嬗变流别多端,而黑白色泽却始终不可更易。

B.今人就书写论书写,其精湛虽然无法超越古人,但笔墨所积蓄的哲理与情思是丰富的。

C.唐人重法则,元明清人讲究精确规则,而宋人重乐趣自由,相比之下,宋人更懂书道。

D.貌似繁荣的书道竞争,背后往往是玩弄技巧与心术,导致本真的艺术秩序发生了错位。

 

18.文章第⑤段在语言运用上具有鲜明特色,试加以赏析。(5分)

 

19.作者笔下的”深深书道”,到底”深”在哪里呢?试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

 

(二)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20题。(5分)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20.文段中,薛宝钗在现场,但作者没有描写她的反应,请推想薛宝钗会有怎样的反应,并根据人物性格和原著相关内容简要说说理由。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1.语言基础运用(5分)

江南河港交流,又地滨(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邻)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喧闹)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潇洒)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1)下面各组词语中,括号中词语不能与加点词语互换的一项是(2分)

A.滨(濒) B.临(邻) C.喧哗(喧闹) D.洒脱(潇洒)

(2)有读者认为,画线句”你说还够不够悠闲?”应该换成”这是一种多么悠闲的境界!”你是否认同?请简要说明。(3分)

 

22.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 ~200字。

①分餐制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就餐者使用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分取菜点,再用各自餐具进食。请你写一份倡议书,倡导你的家人、亲戚或朋友树立分餐意识,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要求:语言简明得体,有号召力。

②小说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对表现人物性格或揭示小说主题往往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请从《呐喊》《边城》《老人与海》《红岩》《平凡的世界》等作品中选取一个场景,描述一个人物的内心独白。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想象合理。

③年初,8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率队赶往武汉,再战防疫前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请你以”钟爷爷,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23.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①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在《这也是生活》一文中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在中华民族负重前行的征途中,这句话曾使几代人产生诸多感慨与思考。

作为身处新时代的青年,你由这句话生发出怎样的思考呢?请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②请以”等你回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得体。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5道小题,共18分。

1.C(3分)【解析】原文”许多野味实际上的味觉虽然并非见得完全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并不能说明”野味味觉并不鲜美”。

2.C (3分) 【解析】不合逻辑。 “享受野味是人们追求消费时尚的行为”与”许多经营者获益颇多的结果”并不能形成相对的局面,谈不上”尴尬”。

3.D(3分)【解析】A项”人类免疫系统顽强抵抗”会使得”非典病人死于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而非”非典病毒消失”的原因。B项文中并未说明”非典病毒”可”永久存在于蝙蝠体内”,而且”进行相互传递,交叉感染”只是”在不同的蝙蝠种群之间”。C项因果倒置,原文为”一旦某个突变类型正好和人类某种细胞受体对上,便能感染人体,完成物种间的跨越。”

4.A (3分) 【解析】” 还要求加大法制保护的力度”文中无据。

5.【答案示例】 (6分)

我不赞成取缔。①野味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大众消费心理形成的特定社会氛围不会轻易改变,取缔野味集市或野味餐馆可能反而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社会限制越严格,野味越少,要求食用者反而越多,经营者反而越能赚钱,最终反过来导致野味越来越少。(2分)②引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为,往往是食用了那些在野外直接捕获的稀奇古怪的野生动物。经过科学论证的人工驯养繁殖的某些野生动物,不必担心引发公共卫生事件。(2分) ③人类为生存的需要,不断开疆扩土,侵占野生动物的地盘,增大了人类被传染的危险。所以,比起管住嘴,更重要是管住腿。(2分)

我赞成取缔。①追求野味往往会使人类失去对自身感官享受的合理控制蜕变为疯狂猎取野生动物的行为,演变为对野生动物生命的戕害,尤其是市场经济的作用,野味经营者敢于动用一切手段猎取野生动物,牟取暴利,吸引消费群体,使野生动物不断减少并濒临绝种,破坏生态平衡。(2分)②许多野生动物(如蝙蝠)是许多细菌、病毒的中间宿主,人类大量食用会感染病毒、细菌,生病甚至死亡。(2分)③国家制定并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了可以合法饲养和进入市场的野生动物品种,但仍存有隐患;另外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很难杜绝野味经营者铤而走险,为牟取暴利进行非法运营明令禁止的野生动物品种的行为。今年武汉海鲜市场爆发的新冠肺炎病毒即是血淋淋的教训。(2分)

【评分标准】3个要点,每点2分。共6分。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选择中立”也可,运用辩证分析法分析,自圆其说即可。

 

二、本大题共6道小题,共25分。

6.B (3分) 【解析】戒:鉴戒。

7.C (3分) 【解析】A.助词,可不译;代词,他(们)。B.助词,无义;代词,……的人.C.语助词,加强肯定语气。D连词, 表转折;代词,这样。

8.D(3分)【解析】应理解为”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措施”

9.C (3分)【解析】无因果关系,”他们执笔写作都能言词简洁,紧扣史实”文中无据。

10.【参考答案】 (6分)

①为萧子显修撰的史书个人喜好突出,内容不合史实,语言过分雕饰而痛惜。

②为萧子显个人见识、思想、才智、文采难以胜任史官之职却勉强为之而痛惜。

③为三代之后的历史著作大多不能为后代执政者提供有效的借鉴措施而痛惜。

④为三代之后的帝王选择的史官大多能力不济,不能胜任其职而为君王痛惜。

【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答及3点即可得满分。概括不全面、语言欠准确酌情扣分。

11.(1)(4分)【答案示例】

示例一:简,简要。(1分)可:可以,好。这里表达一种肯定语气。孔子肯定了子桑伯子居心与治政都简要的处事方式,对子桑伯子处理政务简要而不繁琐的治政能力深为赞赏。(2分)体现了孔子处理政务要简要的治政理念。(1分)

示例二:简,简要。(1分)可:还可以,不坏,还过得去。孔子对子桑伯子居心与治政都简要的处事方式持保留态度,(2分)体现出孔子重视对职业心存敬畏而又要简要行事的治政思想。(1分)

【评分标准】 4 分。”词义解释”1分,”内涵理解”2分,”孔子治政思想”1分。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2) (3分) 【答案示例】

要点一:有为官才德。

要点二:敬业而善于处理政务。

要点三:勤学好问。

要点四:追求自我完善。

【评分标准】 3分。每个要点1分,答满3点即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三、本大题共4道小题,共20分。

12.D(3分)【解析】”以沉雄豪迈为主,以细腻柔媚为辅”有误。

13.A (3分) 【解析】 B项,”由虚转实”有误; C项,”粉蝶未察觉桃花、柳絮已开遍南枝”有误; D项,”暗含作者的悔恨之情”文中无据。

14.(6分)【答案示例】

①梅的形象。《瑞》词之梅,是从雪后园林、水边楼阁沦落至溪边,无人欣赏,处境孤独、落寞的形象,而《生》词之梅,是于风雪中比百花先开放,不畏严寒,从容自如的形象。(2分)

②描写手法。《瑞》词写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及细节描写的手法进行描写,而《生》写梅以白描为主。(2分)

③思想情感。《瑞》词寄托有不被人赏识的伤世之感和不平之气,暗含心怀家国却壮志难酬的深沉痛苦,《生》词表达了对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雪虐风威的精神品格的赞美,表达自己孤高脱俗的志趣和超卓挺拔的个性。(2分)

【评分标准】”思想情感””梅的形象””描写手法”每个角度比较2分,每个角度至少说出一处符合词作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分析,能言之有理即可。

15.(8分)【答案】

①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②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③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 (注: 背诵篇目之外也可,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评分标准】填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共8分。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16.B (3分) 【解析】尺幅:这里指小幅字画。

17.B (3分) 【解析】文中说”今人的精湛和机智已经超过了晋人和唐人”,而缺失的是哲理与情思。

18.(5分) 【答案示例】

示例一:运用整句句式表达(或排比修辞)。全段多用结构相同、相似的句子,使形式整齐,节奏协调,音韵和谐,语势激荡,富有强烈的感染力。(1分)运用这种语言形式,充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古典书法蕴含来自心灵深处的丰富的情思(哲理,精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典书道的内涵所在;能给观赏者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生发美丽情状;表达了对古典书道由衷的感慨和赞赏之情。(4分)

示例二:整散结合。全段整句与散句交替使用,错落有致,避免了单调呆板,收到节奏协调、音韵和谐、语势激荡而又自由活泼、挥洒自如、语气舒缓的效果。(1分)运用这种语言形式,充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古典书法蕴含来自心灵深处的丰富的情思(哲理,精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典书道的内涵所在;能给观赏者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生发美丽情状;表达对古典书道由衷的感慨和赞赏之情。(4分)

【评分标准】”手法及其作用”1分;”艺术效果” 4分,3个要点答及2个即可得4 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及”引用”或”文白相间”酌情给分。

19.(6分) 【答案示例】

①朴素、庄重、冷峻的黑白两色,能抵御生命的迷失与诸多诱惑;

②积蓄(包孕)着哲理与情思(心灵律动,精神排遣);

③远离致用,用于消闲,追求自由、精神娱乐;

④在大自然中获得感悟与启示;

⑤不重技巧,不求精确,不追名逐利;而重随意,从容、闲雅,纯真、欢愉。

【评分标准】答出5点给6分,答出4点给5分,答出3点给4分,答出2点给3分,答出1点给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0.(5分) 【答案示例】薛宝钗反应:侧脸抿嘴,欲笑而抑住笑,脸憋得通红。(2分)因为薛宝钗是位稳重端庄、举止娴雅、处事淡然甚至有点隐忍的女子,虽然刘姥姥所言令人笑煞,但在贾母、王夫人、宝玉和众姐妹在场的情况之下,薛宝钗即使想笑,也会有所顾及自己在众人心中的形象而有所克制。(3分)

【评分标准】”推想反应并简要描述”2分,” 简要理由”3分,共5分。合乎人物性格和原著相关内容的反应描述,理由能自圆其说即可。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1.(5分)

(1) B (2分)【解析】A.滨:靠近(水边)濒:紧靠(水边)。B.临:靠近,对着。邻:邻接、临近;根据语境,”相邻”义不恰切,应取”临:对着”义。C.喧哗,声音大而杂乱;喧闹:喧哗热闹。D.潇洒:指(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

(2)(3分)【答案示例】

示例1:我认为”你说还够不够悠闲?”更好,用第二人称便于与读者沟通交流,”够不够”含有与读者商榷的意味,语气亲切自然,突出其悠闲的境界。(2分)前文已细致描述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语气舒缓,感情基调亲切自然,这里用轻柔商榷的语气来表达对悠闲境界的赞美,贴切自然。(1分)

示例2:我认为 “这是一种多么悠闲的境界!”更好,运用感叹句,表达对江南冬季悠闲的雨境由衷的赞叹之情,感染力强。(2分)前文已细致描述微雨寒村里冬霖景象的悠闲境界,这里表达内心对这种悠闲境界由衷的赞美之情,自然贴切。(1分)

【评分标准】”表达效果”2分,”结合语境”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2.(10分)

一类卷(8-10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 较有文采。

二类卷(5-7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1-4分),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

23.(50分)

第①题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分)

切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46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突出的作文可得48分以上。

二类卷

(33-41分)

符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较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39分以上。

三类卷

(25-32分)

基本符合题意、论点基本明确

论据较充实、论证基本合理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31分以上。

四类卷

(24-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论点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4分为基准分浮动。

说明:没有题目,扣2分。错别字3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

第②题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分)

切合题意、主题明确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描写充分、细节典型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46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作文可得48分以上。

二类卷

(33-41分)

符合题意、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描写较充分、细节能表现主题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39分以上。

三类卷

(25-32分)

基本符合题意、主题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描写不充分、细节较少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31分以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