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有六道大题,考试时长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2分,共8分。

1. 下列选项中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怃然(wǔ) 万马齐喑(yīn) 瞭望(liào) 山冈(gǎng)

B. 血脂( zhī) 孝悌(tì) 矍铄(jué) 数见不鲜(xiǎn)

C. 炽热(chì) 因为(wèi) 暂时(zàn) 痉挛(jìng)

D. 扒窃(pá) 卑鄙(bì) 豆豉(chǐ) 立即(jí)

 

2. 下列选项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 穷乡僻壤 山青水秀 不胫而走 披星戴月

B. 既往不咎 勾心斗角 供认不讳 变本加厉

C. 追根溯源 曲突徙薪 委屈求全 令人不齿

D. 攻城略地 假模假势 黔驴技穷 海市蜃楼

 

3.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A. 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D.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4. 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 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建安时期的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B.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在早期诗词中,国破家亡以及个人生活的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诗词中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而南渡之后,战争的暂时停止、短暂的和平使她的词作恢复了清丽、明快。

C. 李白因政治上遭受挫折,精神上的苦闷愤怨郁结于怀,只有向虚幻的神仙世界和远离尘俗的山林去寻求解脱。这种遁世思想看似消沉,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李白在精神上摆脱了尘俗的桎梏,所以,坚决不妥协的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情绪才是这首诗的基调。

D. 陶渊明处在形式主义风气盛行的时代,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但陶渊明却有着田园农耕生活经历,和劳动人民有许多接触,这使得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里,展现了崭新的思想内容,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二、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5. 宝玉同姐妹们奉旨搬入大观园,下列人物与住处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宝玉——怡红院 黛玉——蘅芜苑 宝钗——潇湘馆 惜春——秋爽斋 李纨——稻香村

B. 宝玉——怡红院 黛玉——蘅芜苑 宝钗——潇湘馆 探春——秋爽斋 惜春——稻香村

C. 宝玉——怡红院 黛玉——潇湘馆 宝钗——蘅芜苑 探春——秋爽斋 李纨——稻香村

D. 宝玉——怡红院 黛玉——潇湘馆 宝钗——蘅芜苑 探春——藕香榭 惜春——秋爽斋

 

6.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的”杨妃”和”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的”飞燕”指代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元春 黛玉 B. 元春 晴雯 C. 宝钗 晴雯 D. 宝钗 黛玉

 

7. 众人起诗社,取雅号,下列人物与雅号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宝玉—怡红公子 黛玉—蘅芜君 宝钗—潇湘妃子 惜春—蕉下客 李纨—稻香老农

B. 宝玉—怡红公子 黛玉—蘅芜君 宝钗—潇湘妃子 迎春—藕榭 惜春—菱洲

C. 宝玉—怡红公子 黛玉—潇湘妃子 宝钗—蘅芜君 探春—菱洲 李纨—枕霞旧友

D. 宝玉—怡红公子 黛玉—潇湘妃子 宝钗—蘅芜君 探春—蕉下客 惜春—藕榭

 

8. ( )劝宝玉:”常常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贾宝玉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A. 袭人 B. 宝钗 C. 晴雯 D. 湘云

 

9.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但又以自己吃粗粮穿破衣为耻辱,这种人,不值得同他商议了。”

B.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C.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说:”不发愁没有职位,只发愁没有成就;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好了。”

D.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孔子说:”古时候言语不轻易出口,就是怕自己的行动赶不上。”

 

10. 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道:”道路不通畅,我想坐个木簰到海外去,跟随我的恐怕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高兴得很。孔子说:”仲由这个人太好勇敢了,好勇的精神大大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呀!”

B.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能写出好的文章?”孔子道:”他聪敏灵活,爱好学问,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所以能写出好的文章。”

C. 予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孔子说:”巧妙的语言,美好的容貌,十足的恭顺,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内心藏着怨恨,表面上却同他要好,这种行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D.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说:”就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一定有像我这样又忠心又信实的人,只是赶不上我的喜欢学问罢了。”

 

三、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1.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B. 而闻者彰 彰:清楚

C.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精通

12. 下列各句加点字活用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耻学于师

A. 孔子师郯子

B. 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C. 下饮黄泉

D.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3. 对下列句中虚词用法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焉:兼词,于之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焉:语气词

C. 句读之不知 之:定语后置标志

D. 做《师说》以贻之 之:代词,代指李蟠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问候、探望

B. 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碧绿

C. 青冥浩荡不见底 冥:天空

D. 依依墟里烟 墟里:村落

15. 下列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通过奇特的想象诗中构思出一场梦游中的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的生动形象,极富浪漫色彩。

B. 《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写到自己两鬓斑白,此处特指身世艰难,表达了对于自己生活多艰的怅惘苦痛之情。

C. 《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将归隐田园前的自己比喻为关在笼中的鸟,表达了寸于深陷世俗、官场的痛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D.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写出了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一)

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居处齐难【1】,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2]: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3】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4】;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取材于《礼记》)

注释:【1】齐难(zhāi nǎn):庄重恭敬的意思。【2】和:舒适。【3】沮:恐吓。【4】干橹:盾牌。

(二)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1】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取材于《孔子家语》)

注释:【1】埃墨:灰尘、尘土。

1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爱其死以有待也 爱:吝惜

B. 儒有委之以货财 委:推托

C. 子贡以所赍货 赍:携带

D. 穷改节乎 节:操守

 

17.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怀忠信以待举 B. 其自立有如此者

忽魂悸以魄动 其孰能讥之乎

C. 子贡以所饭告孔子 D. 吾之信回也

道之所存 句读之不知

 

1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夙夜强学以待问

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

B. 淹之以乐好

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

C. 告籴于野人

告诉村民哪里可以买到米

D. 岂或启佑我哉

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们吗

 

19.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20. 材料(二)中有”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论语中的语句,从儒者人格的角度简要评析孔子的上述行为。(7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21.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 “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 “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 “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2.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 本词下片尾句写出了词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C. “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23. 纵观全词,此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24. 默写(20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____________________,枉用相存。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③______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__。户庭无尘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湖月照我影,______________。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

④列缺霹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訇然中开。

⑤____________________,恍惊起而长嗟。____________________,失向来之烟霞。

⑥士大夫之族,______________,则群聚而笑之。

⑦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⑧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聆听鸟语

远古,鸟破天荒地叫了。是它,唤醒了大自然的沉寂。最初,山川、河流、森林、海洋都哑巴似的无声无息。某日清晨,一只始祖鸟突发臆想,张开喉咙”啊”了声,于是声音诞生了。

打开《诗经》,我聆听到了那么多的鸟语。《诗经》三百零五篇,七十六处写到鸟,提到的鸟儿有三十三种。在那些泛黄的纸页上,我听到了相伴在河中小洲的雎鸠在”关关”和鸣,听到了黄鸟在灌木丛中的”其鸣喈喈”,听到了燕子目睹亲人别离时的”泣涕如雨”,听到了雉飞向远方时的”下上其音”,听到了”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这些鸟语,将三千年前的华夏之野装点得灵动迷人。

从鸟的叫声里,可以感知到人性的美。

麻雀是鸟类里的平民。它的身上,带有一种泥土的气息。落叶色的羽毛下,是毫不起眼的躯体,先天就注定了鸟类中的”平民”身份,无法为自己赢得美誉。也许正因为如此,它在关注着普通人的生活。或喜或忧,都是百姓的情感。它”唧唧”的短促叫声,好像在吐着”饥”音,总想找东西填饱肚子。一想起童年时的饥饿感受,我便替麻雀们忧伤。

有时,麻雀的发声听起来是”喳喳”。我注意到,一旦一只麻雀发现了食物,便发出”喳喳”之音,招呼同伴一起来吃。于是,这”喳喳”与”唧唧”就有了细微的区别。

祖母对麻雀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每次碾过谷,她会在老屋的窗台上为麻雀撒上一些。窗台面积窄小,麻雀们便利用了紧挨窗边的一棵拐枣树。一只麻雀衔走一粒粮食,会马上返回树枝上。数十只麻雀,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在树枝与窗台之间穿梭着,形成一场褐色的疾雨。

麻雀对关爱过它的人,会表现出一种亲近。有时,祖母闭目在拐枣树下小憩,它就落在祖母的肩膀上。它们目光安详,叫声柔和,仿佛是在感应祖母的呼吸和心跳。

祖父在化羊峪那面山坡种谷时,捡到了一只受伤的大雁,带回家用绳子拴在窗前,打算第二天煮了吃。那天夜里,又飞来了一只雁,两只雁依偎着,叽叽咕咕说了一夜的话,像是在安慰,又像是在诉说。那凄婉缠绵的声音,让祖父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打消了原先的念头。从此,祖父不让我伤害任何一只岛。年幼时,我曾跟着同伴们一起用弹弓射杀树上的麻雀,祖父非常生气,好多日子都不再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抚摸我。

燕子,也具有人性。我家就有燕子的窝。它衔来几根草叶,几片羽毛,几块泥土,加上自己的唾液,就做成了简陋的住宅,仿佛乡下人的土屋。它在里边栖息,生儿育女,就是家的概念。它”啾啾”的叫声时而呢喃细语,时而高亢嘹亮,时而急促尖利,像极了黄土坡上婆姨们的吆喝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赤身的农夫喘口气,甩手臂抹去脸上的汗水,突然看到成双成对的燕子欢叫跳跃,捕食害虫,目光里就饱含喜悦,劳作的辛苦便会化为甘甜。

鸟的鸣叫,有着什么呢?在生命的运行里,我不断地浮现如此的念头。我试图区别出它们与人类声音的不同,译解它们啼叫的意义。

秋天的尾声里,一抬头,便看见大雁在空中飞翔。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天空,被大雁视为理想的征途。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发出雄壮悠长、嘹亮铿锵的”嘎——嘎——””呀——呀——”声。它的叫声,本能上起着互相照顾、呼唤、起飞和停歇等信号作用,但在我听来,它的音符蕴含着一种力量和信念,昭示着自我存在以及飞翔的意义。如果说,沉沦是生命之大敌,那么从大雁的鸣叫声里,或许可以获得上进的力量与信念。

鸟语,是大自然赠予人类的礼物。问题是,你首先要倾情聆听它的鸣叫,读懂它的语言:而且在它向你发出叫声时,你必须报以无比真诚,它才会将最动听的歌声奉献给你。

培养自己聆听鸟语的能力,看起来似乎与生活毫不相干,但其实不然。一个人,不能终日为生活所累,必须寻求精神的陶冶。那样,你会发现人生并不乏味,并且会找到存在于自己内心的幸福和快乐。

想起了父亲。他的晚年,大多时间是坐在我家院子里的那棵葡萄架下闭目养神。葡萄架上小鸟鸣啼,更高的上空大鸟欢叫。他并不睁眼,而是用心体验和享受各种鸟的叫声,布满皱褶的脸绽露出幸福的微笑。一旦鸟声消失了,他会怅然若失地睁开眼,一只手掌搭在额头向高处仰望。我知道,他在寻找鸟儿的踪迹。

父亲不晓得南宋诗人曾几,没有读过《闻禽声有感》里那句”坐闻幽鸟语”,但他拥有了那般的精神境界。

用心灵与鸟语对接,这是何等美好的生命状态。

当一个人不再以生活享受为幸福的标准,不再以金钱、权力、地位、美色作为衡量生命的价值取向,而是痴心于某种大自然的物象时,他的生命才会呈现出别样的风景。

聆听鸟语,就在其中。

(取材于赵丰的同名散文,有删节)

25. 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破天荒:指远古时代的第一声鸟叫,给沉寂的自然带来新的生机。

B. 灵动迷人:指《诗经》中描写的鸟叫声,富于变化而又充满灵性。

C. 旅行家:指年复一年的迁徙生活,让大雁成为经验丰富的飞行者。

D. 怅然若失:指用心享受鸟鸣的父亲,在听不到鸟鸣时内心的失落。

 

26. 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经》中多处写到鸟鸣,反映出当时人们重视与自然对话,重视与自然和谐相处。

B. 麻雀颜色淡,身形不起眼,只能体现普通人的喜忧,所以被认为是鸟类中的平民。

C. 大雁凄婉缠绵的声音唤起了祖父的同情,让他改变了初衷,还要求家人不伤害鸟。

D. 文中写燕子的叫声,使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突出其含意丰富又极具人性的特点。

 

27. 文中插入父亲体验和享受鸟鸣的回忆,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28. 文中说,”从鸟的叫声里,可以感知到人性的美”。请依据文意分条概括这种美。(6分)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9. 作文(50分)

“杂”的含义很多,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1-4 CBDB

病句题:A项,句式杂糅,”根据……调查””……调查显示”,两种说法保留一种;B项,语序不当,改为”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C项,搭配不当,”推动”和”受益”搭配不当,将”推动”改为”促使”。

 

5-8 CDDD

 

9. C 10. D

 

11-15 DACBB

 

16. B 17. C 18. C

 

19. 他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20. 答案示例:

孔子困于陈、蔡,绝粮七日。面临如此困厄的局面,他仍然讲诵不辍,弦歌不衰。孔子的行为正体现了儒者所特有的立身准则:”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在众人威逼、武力恐吓、死亡威胁、残暴统治等困厄情况下,他也不会改变操守。这就是儒者应有的人格。

(孔子的行为;结合”材料一”相关语句评析。)

 

21. D 22. C

 

23. 虚实结合。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冷落的环境,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

 

24. 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越陌度阡;契阔谈䜩

②榆柳荫后檐;暖暧远人村;鸡鸣桑树颠;虚室有余闲

③送我至剡溪:渌水荡漾清猿啼。

④丘峦崩摧;洞天石扉

⑤忽魂悸以魄动;惟觉时之枕席

⑥曰师曰弟子云者

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⑧梧桐更兼细雨

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5. B 26. B

 

27. 参考答案:用父亲简单而幸福的晚年生活呼应前文在鸟语中可以找到内心的幸福和快乐的认识;为下文感悟出可以在自然中获得清静安宁作铺垫;丰富了聆听的内容也深化了鸟语带给人的影响。评分说明:三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28. 答案要点:

①麻雀用声音寻找同伴分享食物,有一种惠及同类的关爱;

②麻雀用声音亲近对它友好的奶奶,有一种知恩图报的仁义;

③大雁在困境中用声音彼此相守,有一种坚信爱情的忠诚;

④燕子欢叫的声音极富人性,有一种不辞辛劳的坚韧;

⑤大雁飞行中的声音雄壮悠长、嘹亮铿锵,有一种引人上进的力量与信念。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

鲁哀公命令(人)铺设席位,向孔子询问,说:”冒昧地问(您),儒者的德行有(哪些)。”孔子回答道:”儒者有(如)筵席上的珍宝来等待(诸侯)聘用,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怀藏忠诚和诚信来等待被举荐,努力去做来等待被采用。儒者立身处世(就)像这样。儒者有庄重敬畏的行为,他们坐下站起(都很)恭敬;讲话一定以诚信为先,行为一定公正不偏;在道路上不争走平路的好处,冬天夏天不与人争暖和凉快的舒适;吝惜自己的死亡来等待(时机),保养自己的身体来有所作为。儒者(在修养方面的)准备(就)像这样。把货物钱财交付给儒者,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他)见到利益不会放弃自己的道义;用众人胁迫他,用武器恐吓他,面对死亡(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儒者独特的志向和操守(就)像这样。儒者有把忠信作为盔甲,把礼义作为盾牌(的情况);尊奉仁义做事,怀有道义交往:即使(国家)有残暴的统治,儒者(也)不会改变自己(坚守)的。”

(二)

楚昭王聘请孔子(到楚国去),孔子去向楚昭王行拜谢之礼,途中路过陈国、蔡国。陈国、蔡国的大夫一起谋划说:”孔子是位圣贤,他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果被楚国聘用,那(我们)陈国、蔡国就危险了。”于是就派兵阻拦孔子。孔子不能前行,断粮七天,没有和外面联系的方法,(连)野菜汤都不够,跟随的人都生病(了)。孔子更加情绪激昂地讲解诗篇,依琴瑟而歌咏不停。

子贡偷偷地冲出包围逃出去,用携带的财物向农夫请求买些粮食,得到一石米。颜回在破败的屋子里生火煮饭,有灰尘落(在)饭中,颜回拿起弄脏的饭就吃了。子贡在井边远远地看见了,(心里)不高兴,认为颜回偷吃。

(子贡)进屋询问孔子:”仁人廉士,处在困境(的时候)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如果改变节操怎么称得上仁人廉士呢?”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恐怕不会改变节操吧?”孔子说:”是的。”子贡把(颜回)偷吃的事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德的人(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样)说,我(也)不因(此)怀疑(他),他那样做或许一定有原因吧?你留下,我要问问他。”

(孔子把)颜回叫过来说:”前几天我梦见祖先,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们吗?你做好饭拿进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说:”刚才有灰尘落(在)饭中,(我)想要放在那儿(不管),就不干净;想要扔掉,就可惜了。我就吃了它,(这饭)不能(用来)祭祖了。”孔子说:”对呀,我也(会)吃掉它。”

颜回出去(后),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我相信颜回,不是等到今天啊。”弟子们因此就叹服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