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个小题,满分70分;答题时间为8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气体是
A. 稀有气体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氧气
2. 发现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
A. 拉瓦锡 B. 门捷列夫 C. 道尔顿 D. 阿伏伽德罗
3. 下列生活场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衣服晾干 B. 烟花绽放 C. 菠萝榨汁 D. 纸张粉碎
4. 下列现象中,主要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 食物腐烂 B. 纸张燃烧 C. 冰雪消融 D. 钢铁生锈
5.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 硫 B. 红磷 C. 碳 D. 铁丝
6.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二氧化碳 B. 澄清石灰水 C. 矿泉水 D. 洁净的空气
7.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在运输它的车上应该贴的图标是
A B C D
8. 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 石蜡的密度 B. 石蜡的硬度
C. 石蜡的溶解性 D·石蜡的可燃性
9. 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这样丰富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A. 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 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
C. 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D. 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10. 下列方法能鉴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的是
A. 闻气味 B. 加入澄清石灰水
C. 观察颜色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1. 下图表示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汞原子能保持汞的化学性质
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C. 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D. 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2.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 C. 取固体粉末 | D. 点燃酒精灯 |
13.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人的呼吸 B. 农家肥料腐熟
C. 葡萄酿酒 D. 镁条燃烧
14. “依稀记得校园里的那株桂花树,一到花开时节,每个角落都能闻到它的香气”。每个角落都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由原子构成 D. 分子在不断运动
15. 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槽
B. 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开始收集
C. 在水下盖好玻璃片,再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D. 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16.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可燃物在纯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纯氧中的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C. 氧气能供给水中生物呼吸,说明氧气极易溶于水
D. 为了方便贮存和运输,可以通过加压将氧气储存在钢瓶中
17. 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 过氧化氢水+氧气
B.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 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D. 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18. 仿照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装置,某班同学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A. 红磷的量不足
B. 实验过程中未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
D. 瓶塞未塞紧
19.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向外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 试管内液面上升
B. 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
C. 左侧玻璃管内有液柱的上升
D. 左侧玻璃导管口产生气泡
20. 下列实验方案与结论不相对应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方案 | ||||
结论 | 说明瓶中含有氧气 | 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 说明只有二氧化锰存在时,过氧化氢才会分解产生氧气 | 说明水的状态变化是物理变化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
【生活现象解释】
21. (5分)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1)医疗急救时需要用到纯氧,这利用了氧气___________的性质。食品包装中充入的氮气可以防腐,这利用了氮气___________的性质。
(2)下表为北京市某监测点监测到的空气质量。依据表格回答问题:
污染项目 | PM2.5 | PM10 | SO2 | CO | NO2 |
污染指数 | 69 | 95 | 9 | 0.8 | 42 |
①首要污染物是___________;其中会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___(填1种即可,写化学式)。
②上图为一款新型环保车,可通过360°旋转的”大炮筒”向四周喷水,从而缓解极端恶劣天气给人带来的不适。这款环保车喷水的作用是________。
22. (2分)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生产生活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氧化二氮(N2O)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
①一氧化二氮属于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下列信息中,描述了一氧化二氮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无色有甜味的气体
B. 在高温下能分解生成氮气和氧气
C. 熔点-90.8℃,沸点-88.5℃
23. (3分)现代新型礼炮使用环保气弹,实现了有害气体零排放。某种环保气弹用乙醇作为燃料,通过氧气瓶输入氧气,使乙醇在炮筒内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乙醇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体现了氧气_________的性质。氧气瓶中的氧气来自于工业制备,工业上制备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物理”或”化学”)变化。
24. (4分)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在构成下列四种物质的微粒示意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构成该物质的粒子 |
(1)甲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_________个原子。
(2)乙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丙和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3)有人说:”要计算每一勺水里的分子的数量,就像用勺子计算大西洋的水一样。”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科普阅读理解】
25. (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柿树在我国已有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的特产果树之一。
柿子的营养价值
柿果营养丰富,下表为常见两个品种柿子的主要成分含量表:
品种 | 灰分 | 脂肪 | 蛋白质 | 粗纤维 | 碳水化合物 | 含水量 | 维生素mg/100g | 单宁 | |
VC | VE | ||||||||
方柿 | 0.38 | 0.21 | 0.76 | 0.76 | 11.81 | 84.69 | 16 | 8.9 | 1.350 |
火柿 | 0.44 | 0.25 | 0.88 | 0.87 | 18.11 | 77.26 | 28 | 12.5 | 2.031 |
最新研究表明,柿子中的膳食纤维、矿物质等的含量均比苹果丰富,因此柿子对心脏具有比苹果更好的保健作用。
柿子的脱涩方法
柿子的涩味主要是由单宁引起的。柿子在成熟过程中,缺氧呼吸的中间产物乙醛可以将溶于水的单宁转变成不溶性的物质,因此涩味消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将新鲜未成熟的柿子浸没在40℃的水中10~24个小时,或者将生石灰和水混合后浸没柿子2~3天便可脱涩,且口感脆甜。
柿饼成霜条件的探究
柿饼昧美,且富含维生素和钙、磷、铁、碘等矿物质。柿霜是在柿饼加工过程中随水分渗出果面,凝结而成的白色结晶,其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柿霜不仅具有保健功能,而且形成的厚度、颜色直接影响到柿饼的质量。因此工作人员通过实验探究柿霜形成的最佳条件。
柿霜加工的工艺流程如下:
工作人员用优选过的柿饼进行密封实验,研究成霜时间对成霜量的影响,获取曲线如下:
同时,工作人员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捏饼三次再进行成霜,效果是最佳的。
柿子的食用禁忌
一般认为,在不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不超过200g为宜。柿皮中的鞣酸含量多,易与食物中的矿物质形成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化合物,从而引发胃柿石,所以柿子皮是不能吃的。柿子的含糖量高,且柿子中的单宁易与铁质结合,因此糖尿病人和贫血患者应少吃为宜。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在不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不超过_________g。
(2)柿霜的形成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_(”物理”或”化学”)变化
(3)依据曲线可知,柿饼成霜量达到最高,至少需要_________天。
(4)影响柿饼成霜的因素有_________(至少写出四种)。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柿子的营养价值丰富,可替代苹果多吃
B. 柿子的涩味是因为柿子中含有较多的单宁造成的
C. 在探究柿饼成霜的最佳条件时,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
D. 脱涩方法中,用40℃的水浸没是为了促进柿子的缺氧呼吸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26. (5分)根据下图回答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3)请选择一个收集氧气的装置_________,并说明该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7. (10分)某同学利用上题装置③收集了三瓶氧气,接着做氧气性质实验。
【资料】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钠能溶于水。
图1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图2 硫在氧气中燃烧 图3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装置如图1所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剧烈燃烧,_________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若要说明该实验中有新物质生成,采取的后续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的装置如图2所示。
反应现象是”剧烈燃烧,________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
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________,其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装置如图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的水其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分)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棉花团均变红。
(1)该实验可证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能说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的现象是________。
29. (6分)为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其中,右侧为可以自由移动的活塞(忽略摩擦力)。实验过程中,首先,向玻璃管中充入空气,使右侧活塞移至刻度5处,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在密闭的玻璃管内铺上足量红磷(右侧活塞位置依然在刻度5处),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红磷燃烧后熄灭酒精灯,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后静止。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活塞拉至刻度6处,放手后,若观察到_______,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
(2)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3)能证明”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1/5″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活塞先向右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影响密闭容器中气体压强的因素有________(填序号)。
A. 密闭容器的容积 B. 温度 C. 气体的量
【科学探究】
30. (8分)化学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呼出气体,通过【实验1】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实验1】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 ________ |
② |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 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 |
③ | ________ | 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 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 |
(1)实验①的现象为________,证明呼吸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物理”或”化学”)变化。
(2)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
(3)小明指出实验①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为得出结论他还补做了实验。他补充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芳对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2】进行验证。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猜想2: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O2的含量低。
【实验2】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 燃着的木条熄灭 | 燃着的木条熄灭 |
(4)由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猜想1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5)【实验2】中,能证明猜想2成立的实验序号是________。
【实验反思】
(6)根据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和CO2的含量不同
B. 将燃着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没有O2
C. 【实验1】的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还可能与水蒸气含量增多有关
D. 若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1的O2和CO2混合气体中,会观察到无明显变化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C | B | B | C | B | A | B | D | B | D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B | D | D | D | A | C | C | B | D | C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除特殊说明,每空1分,共50分)
21. (5分)
(1)供给呼吸 化学性质稳定(或不活泼)
(2)①PM10 SO2(或NO2)②降尘
22. (2分)
①纯净物 ②B
23. (3分)
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 支持燃烧 物理
24. (4分)
(1)4 (2)水氧气十氢气 分解 (3)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5. (5分)
(1)200 (2)物理 (3)16
(4)天数;温度;含水量;空气湿度;捏饼次数 (5)BCD
26. (5分)
(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过氧化氢水+氧气
(2)①
(3)③(或④);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选④的理由对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
27. (10分)
①发出白光 往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②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2分,答出一点给1分,错误现象0分);
氢氧化钠溶液,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③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2分,答出一点给1分,错误现象0分)。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28. (2分)(1)分子在不断运动 (2)棉花团①比棉花团③先变红
29. (6分)
(1)活塞回到刻度5处,静止 (2)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试管冷却后,活塞静止时停在4处
(4)红磷燃烧放热,玻璃管内气体温度升高,管内压强大于大气压
(5)ABC(2分,少选1个,得1分)
30. (8分)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分)
(得分点:浑浊、浑、浊、沉淀;扣分点:出现”空气中的石灰水变浑浊”不给分)
化学(1分)
(2)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1分)
(得分点:①比较——探究、检验、观察、检查
②水蒸气——水、水分、湿度
③含量——浓度、多少)
(3)向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倒入等量(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1分)
(多写”现象和结论”得分)
扣分点:①写错”现象或结论”不得分
②多写”向呼出气体中倒入石灰水”不得分
(4)不成立(1分)
(5)①、③(或①、④,或①、③、④) (1分)
(6)AC(2分) (漏选1分,错选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