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16~35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应

A. 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B. 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C. 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雄蕊     D. 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

2.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不包括

A. 比较常见,具有危害性         B. 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

C.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D. 子代数目多,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

3. 下列各对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 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

C. 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D. 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

4.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该生物测交后代中,与其两个亲代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是

A. 25% B. 50% C. 75% D. 100%

5. 同源染色体是指

A. 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C. 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 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6. 四分体是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A. 联会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的四个单体 B. 互相配对的四条染色体

C. 大小形态相同的四条染色体 D. 两条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

7.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A.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B. 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

C. 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D.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8. 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后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有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三个的基因型分别是

A. Ab、aB、ab         B. AB、ab、ab

C. ab、AB、AB         D. AB、AB、AB

9. 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都正常,祖父为色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A. 祖父 B. 外祖母 C. 外祖父 D. 祖母

10.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A. S型细菌的DNA         B. 蛋白质

C. R型细菌的DNA         D. 荚膜多糖

11. 下列物质的层次关系由大到小的是

A. 脱氧核苷酸→DNA→基因→染色体 B. 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C. 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 D. 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

12. 下列四个遗传病的系谱图中,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A. ①            B. ④            C. ①③            D. ②④

13.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共同点是

A. 产生了新的基因         B. 产生了新的基因型

C. 都属于可遗传变异         D. 改变了基因的遗传信息

14. 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A. 血液中的红细胞易变形破裂         B. 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不正常

C. 信使RNA中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     D. 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

15. 根据遗传学原理,能快速获得纯合子的育种方法是

A. 杂交育种 B. 多倍体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诱变育种

16. 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0%,Aa的个体占20%,aa的个体占10%。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 80%、20% B. 50%、50% C. 90%、10% D. 70%、30%

17. 决定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

A. 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B.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C. 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D.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18.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基因的分离发生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

B. 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受精卵形成的过程中

C. 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

D. 两对基因的传递规律可能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19.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和蓝色两种颜色,褐色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一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其母亲是蓝眼)结婚,婚后育有一个褐眼男孩。若这对夫妇再生育,孩子为蓝眼的几率是

A. 50% B. 25% C. 75% D. 100%

20. 性染色体上携带有许多基因。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 性染色体上基因决定的性状可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C. ZW型性别决定方式中,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为异型

D. 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均与性别的形成有关

21. 下列关于DNA结构与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脱氧核苷酸由磷酸基团、脱氧核糖和碱基三部分组成

B. DNA中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C. 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D.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在细胞分裂间期复制加倍

22.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B.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C. 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使配子种类多样化

D. 配子种类及组合方式多样化可导致子代基因组合多样化

23. 萨顿假说认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下列关于此推测的依据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均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B. 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均成对存在

C. 生殖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均单个存在

D. 体细胞中基因的数量与染色体数目相等

24. 将某动物(2N=12)的1个细胞的全部DNA双链用32P标记后,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有丝分裂后,4个子细胞中的全部DNA分子

A. 均含有32P                 B. 均不含有32P

C. 有24个含有32P         D. 有12个含有32P

25. 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 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 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生物性状,基因起主要作用

C. 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该基因决定的性状不一定相同

D. 基因与基因、基因表达产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26. 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基因上的遗传信息未发生改变     B. 基因的表达未发生改变

C. 生物体的表型可发生改变     D. 可由亲代遗传给子代

27.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应用有机化学和酶学技术制备了有规律的双核苷酸或多核苷酸重复序列,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下表显示了部分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模板

产生的多肽序列

实验一

多聚UC…UCUCUCUCUCUC…

…Leu-Ser-Leu-Ser…

实验二

多聚UCU…UCUUCUUCUUCU…

…Phe-Phe-Phe…

…Ser-Ser-Ser…

…Leu-Leu-Leu…

A. 以上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破译遗传密码子

B. 多聚核苷酸在实验中执行mRNA的作用

C. 该实验体系中仅有模板与原料即可获得肽链

D. 仅依据表中结果不能确定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

28. 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

A. tRNA与mRNA的识别过程     B. DNA自我复制的过程

C. DNA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     D. tRNA识别氨基酸的过程

29. DNA指纹技术可用于亲子鉴定和死者遗骸的身份辨别,主要原因是每个人的DNA分子具有不同的

A. 碱基类型 B. 碱基数目 C. 碱基排列顺序 D. 空间结构

30. 下列与细胞癌变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B. 癌细胞的细胞呼吸作用减慢

C. 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增多 D. 原癌基因只存在于癌细胞中

31.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远离致癌因子是预防癌症的有效措施。下列不属于致癌因子的是

A. X射线 B. 某些病毒 C. 纤维素 D. 亚硝酸盐

32. 2009年,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建昌县发现了完整的赫氏近鸟龙化石,其身体骨架与恐龙非常接近,但其骨架周围有清晰的羽毛痕迹,显示其后肢和尾部都有飞羽;后肢发达,显示其善跑不善飞。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

B. 赫氏近鸟龙化石既具有恐龙的特征又具有鸟类的特征

C. 赫氏近鸟龙化石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D. 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是化石,最重要的方法是比较

33. 以下关于隔离和物种形成的表述错误的是

A. 隔离是指自然条件下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B.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C. 新物种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 D.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4. 囊性纤维化是人类的一种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5. 从科学角度看,下列有关人类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日常健身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     B. 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因子

C. 遗传咨询可降低遗传病的患病风险     D. 食用转基因食品一定会危害健康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0分)

36. (6分)甜瓜的某种叶色突变表现为”芽黄”,在幼苗期叶片明显黄化。随着”芽黄”植株生长,黄化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逐步增加而使叶片完全转绿,与正常植株无异,但其嫩叶一直保持黄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在某甜瓜种植田中发现了几株芽黄突变的甜瓜苗,欲确定芽黄突变能否稳定遗传,将其连续______________(选择”杂交”、”自交”、”测交”填写),后代表现均与其上一代______________(选择”相同”或”不相同”填写),说明该芽黄突变是可以稳定遗传的。

(2)甜瓜是单性花,雌雄同株。以芽黄突变植株与正常叶色植株为亲本,进行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此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实验二可检测实验一中F1的______________。

②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还做了反交实验,实验结果与实验一的结果一致。研究人员设计反交实验的目的是检测______________是否一致。

(3)若”芽黄”基因与某一优良性状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不考虑互换),则可利用”芽黄”性状在______________期筛选出具有上述优良性状的纯合子。

37. (7分)萝卜和甘蓝是十字花科不同属的两个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均为2N=18,但亲缘关系较远。萝卜的染色体组成表示为RR,甘蓝的染色体组成表示为BB。研究人员将萝卜与甘蓝杂交后收获的种子再种植,获得F1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F1植株为_____________倍体,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_,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用题干中字母表示)。

(2)F1不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通过在幼苗时用_____________处理使其可育。此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萝卜-甘蓝”没有经济效益,但其培育过程克服了不同物种之间的_____________,为跨物种育种提供了理论支撑。

38. (7分)阿尔兹海默症(AD)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最典型临床表现是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近期研究发现,相比于正常人,AD患者相应细胞中一种微小RNA(miR-135a-5p)合成显著减少。为探究miR-135a-5p在AD病程中的作用机制,有人进行了如下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催化miR-135a-5p合成的酶是_____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

(2)Foxd3蛋白是一种转录调节因子,能调控miR-135a的合成,miR-135a经过剪接加工产生miR-135a-5p。据图1分析,AD患者miR-135a-5p减少是由于_____________导致。

(3)有研究表明Rock2蛋白(一种蛋白激酶)在认知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图2表示利用转基因技术人为控制miR-135a-5p的增减能直接调控Rock2蛋白的相对表达水。综合前述研究结果,完善导致AD的机制(在方框内填写相关分子及变化)。

(4)综合上述研究,可知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

39. (7分)蚜虫隶属于昆虫纲半翅目蚜总科,出现在大约2.8亿年前,目前世界上已知种类有4700余种。同种蚜虫由于受遗传因素、寄主植物及天敌影响,常常呈现不同的体色,这种现象称为体色多态性。体色多态性在蚜虫中普遍存在,是探索生物进化及适应环境机制的一个优良范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蚜虫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蚜虫的_____________为其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2)蚜虫被作为研究昆虫体色多态性的热点物种之一,下列对其原因的推测合理的包括_____________。

a. 体色多态性在蚜虫中普遍存在,但内在机制仍然不甚明了

b. 蚜虫是农林作物的一类常见害虫,深入研究是开展有效防控的重要基础

c. 蚜虫具有生活史较短及饲养容易等特点,是研究生物进化机制的良好素材

(3)在对蚜虫体色多态性发生和维持机制的研究中,豌豆蚜是一个典型代表,其同一种群中的个体存在红色和绿色两种类型。

①豌豆蚜是第一个被发现自身能够合成类胡萝卜素的动物。红色蚜虫基因组中有一个编码类胡萝卜素脱氢酶的区域,这个区域来自与豌豆蚜共生的真菌,而在绿色个体中没有此区域。由此推测共生真菌改变了豌豆蚜种群的_____________,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豌豆蚜体色的分化。

②有研究表明,捕食性瓢虫偏向于捕食红色豌豆蚜。若环境中仅有捕食性瓢虫,在其持续作用下,经过多个世代,豌豆蚜种群中控制红色的基因频率将会_____________。但在自然界中,寄生性天敌则更多地寄生于绿色豌豆蚜。上述情况使蚜虫种群处于更加___________(选择”有利”或”不利”填写)的生存地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8分)下图A~F为人工合成四倍体的三浅裂野牵牛(4N=60)减数分裂的顺序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图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期,此时期同源染色体会出现_____________现象。

(2)A~F图中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每个子细胞含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B~E图中箭头所指的是行为异常的染色体。其中D图中染色体没有排列在赤道板中央,可能导致配子中_____________。

(4)表1为减数分裂相关时期花粉母细胞数量及频率。结合上图及表1数据,推测四倍体的三浅裂野牵牛花粉育性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减数分裂各时期花粉母细胞数量及频率

减数分裂时期

细胞总数

正常细胞

异常细胞

数量

频率%

数量

频率%

四分体时期

171

96

56.14

75

43.86

减Ⅰ后期

38

12

31.58

26

68.42

减Ⅱ后期

22

10

45.5

12

54.5

41. (8分)CRISPR是一个特殊的DNA重复序列,广泛分布于细菌基因组中。在噬菌体和细菌长期进化中,细菌形成了CRISP与cas基因构成CRISPR-cas系统,可抵御特定噬菌体的入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噬菌体DNA复制的原料来自_____________,其_____________复制方式保证了亲子代DNA上遗传信息的稳定;参与复制过程的酶包括_____________。

(2)CRISPR通常由前导序列、重复序列和间隔序列构成。这些间隔序列若源于入侵的噬菌体的某片段,则细菌可以抵御该种噬菌体的再次入侵。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噬菌体DNA能与大肠杆菌DNA连接,其原因是两者的DNA均为_____________结构。

②cas酶-crRNA复合体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特异性识别噬菌体DNA,其中的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则是_____________。

③间隔序列的插入,改变了细菌DNA的_____________。这些片段的插入不但记录了细菌曾遭遇噬菌体攻击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增加了CRISPR的_____________和防御系统的特异性。

(3)自然界中约40%的细菌具有CRISPR-cas系统。在此系统形成过程中,一些噬菌体形成了逃避CRISPR-cas系统的机制,可继续感染已获得免疫的细菌。从进化角度分析,二者相互适应的关系称之为_____________。

42. (7分)请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剪接”创造生命的精彩

复制、转录和翻译是所有生物共同遵循的遗传信息传递法则,被称为”中心法则”。而对于真核生物而言,中心法则还必须加上关键一步——剪接。

在遗传信息的传递中,由DNA转录而来的RNA不能直接翻译成蛋白质。因为转录形成的pre-mRNA(前体信使RNA)中,交错分布着编码蛋白质和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这两种序列分别对应基因上的外显子序列和内含子序列。而只有经过剪接过程,去除内含子信息、连接外显子信息,才能形成可以用来翻译的成熟mRNA。1977年科学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一种DNA病毒的单链DNA序列和成熟mRNA通过碱基配对结合之后,单链DNA上会伸出一个个环状的无法与mRNA结合的部分,这些环状部分的DNA序列是成熟mRNA所没有的。

在很多情况下同一条pre-mRNA,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可以产生出不同的成熟mRNA。在一种成熟mRNA中被剪掉的内含子信息,可能保留在另一种成熟mRNA中成为外显子信息,这被称为可变剪接。此外,外显子信息的拼接也并不一定按照pre-mRNA中的顺序,还可能打乱顺序拼接,甚至不同pre-mRNA的”外显子”序列还可以”跨界”连接。负责催化剪接这一复杂而精巧程序的”机器”便是剪接体。

剪接体是生物体内最为复杂且高度动态的超大”分子机器”,由几十至上百个蛋白质和数条RNA构成。在执行剪接任务时会不停地变化状态,安装上一些”部件”再去除一些”部件”。想要研究剪接体是如何工作的,就必须要对剪接体中每条RNA、蛋白质乃至每个原子进行空间的定位。2015年施一公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酵母菌剪接体高分辨率的空间三维结构,2016年又进一步捕捉到剪接体处于不同工作阶段的多个构象,据此揭示出pre-mRNA剪接的整体动态过程。后续又获得了人源剪接体不同状态的高分辨率结构,探明了剪接体组装、激活和催化的机制。

解析人源剪接体的结构,不仅有助于揭示体内剪接反应的分子机制,也能促进对一些疾病的认识,并为研发相关药物提供了可能。例如,正常的SMN1基因可生产人体发育与生存必需的运动神经元存活蛋白SMA。而脊髓性肌萎缩患者的此基因突变,转录生成的pre-mRNA在剪接过程中,7号外显子被当成内含子剪切掉。针对上述剪接问题而研发的药物甲,能够提高患者细胞内SMA蛋白的产量,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

(1)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从DNA到蛋白质的传递需要三步,按照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

(2)用于与成熟mRNA配对结合的单链DNA可作为_____________时的模板链;单链DNA上无法与mRNA结合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作答)。

A. 外显子 B. 内含子 C. 外显子或内含子 D. 剪接体

(3)有人提出”一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蛋白质”,依据文章信息判断这种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4)下列对于施一公等科学家在研究剪接体时的过程和方法的表述,你认为合理的有_____________。

A. 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思路,先分离出剪接体的部件再分析部件之间的关系

B. 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思路,先分析各种细菌的剪接体再分析人类的剪接体

C. 按照结构决定功能的思路,先研究了剪接体的分子结构再分析其作用机制

(5)请根据文中信息推测药物甲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的作用机制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其中1~15小题每小题2分,16~35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D

B

B

A

D

B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C

D

C

A

B

B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D

C

A

B

C

B

C

A

31

32

33

34

35

     

C

D

C

D

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36. (6分)

(1)自交 相同

(2)①F1自交后代中正常叶色与芽黄突变的比例接近3:1 基因组成

②突变体中雌雄配子活性

(3)幼苗

37. (7分)

(1)二 18 RB

(2)F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 秋水仙素

染色体(数量)变异

(3)生殖隔离

38. (7分)

(1)RNA聚合酶 核糖核苷酸

(2)Foxd3蛋白减少

(3)miR-135a-5p减少 Rock2(蛋白)增加

(4)酶 蛋白质

39. (7分)

(1)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

(2)abc

(3)①基因库

②下降 有利 不同体色蚜虫可分摊来自不同类型天敌的选择压力

40. (8分)

(1)减Ⅰ前 联会

(2)ABCD 30 2

(3)染色体数目异常

(4)答出”各个分裂时期都容易出错、异常细胞出现率高”即可

41. (8分)

(1)细菌 半保留 DNA聚合酶和解旋酶

(2)①双螺旋

②U-A、A-T、G-C(C-G)

③碱基序列 多样性

(3)协同进化

42. (7分)

(1)转录、剪接、翻译

(2)转录 B

(3)不合理,同一种基因由于剪接体的作用,可能指导合成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4)A、C

(5)药物甲能阻止SMN1基因的pre-mRNA中7号外显子被剪切,产生正常的SMA蛋白,完成正常的发育和神经元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