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1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本试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30个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5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 有关蓝细菌和洋葱细胞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具有细胞膜和拟核 B. 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C. 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上 D. DNA的复制都在有丝分裂间期
2. 糖类和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 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
C. 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D. 素食者主要通过分解植物中的纤维素获得能量
3.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R基团的不同
B. 某些化学物质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 蛋白质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D.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A和B
4. 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
)
A. 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B. 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 ATP合成
C. 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D. 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5.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酒精、甘油等小分子有机物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B. 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C. 胃蛋白酶原运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
D. 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6.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B. 离开活细胞的酶可以有催化能力
C. 酶的专一性由其特定的分子结构决定
D. 酶为反应过程供能从而降低反应活化能
7. 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
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 B.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 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 需要酶的催化
8. 下图为某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Pn,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与11:00时相比,13:00时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高
B. 14:00后叶片的Pn下降,导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C. 17:00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导致叶片暗反应速率远高于光反应速率
D. 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9. 下列体现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
A. 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 小鼠的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 壁虎断尾再生过程 D. 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培育成新植株
10.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B. 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C. 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11. 下列关于豌豆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控制着不同性状
B. 具有相同的基因座位(位置)
C. 在形成配子时被此分离
D. 基因突变可产生等位基因
12. 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基因型AaBbcc与aaBbCC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
A. 3/8 B. 3/4 C. 1/2 D. 5/8
13. 已知某植物品系种子的子叶颜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一绿色子叶种子植物X,与一纯合的黄色子叶种子植物杂交,F1都为黄色,再让F1自花受粉得F2,F2性状分离比为27黄∶21绿,则植物X的基因型为(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14. 下图为某植物形成配子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其中能够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时期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5. 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眼色的红色与白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红眼 | 白眼 | 无眼 | |
雌蝇 | 3/8 | 0 | 1/8 |
雄蝇 | 3/16 | 3/16 | 1/8 |
A.
有眼与无眼中有眼是显性性状
B. 红眼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 F1红眼雌蝇测交子代中无眼占1/2
D. F2红眼雌蝇的基因型有两种
16. 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F1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
A B C D
17. 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及其上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①可以形成两个四分体,发生过交叉互换
B. 细胞②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C. 细胞③中有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分离
D. 细胞③可以形成卵细胞
18. 人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DNA分子数之比是(
)
A. 4∶2∶1 B. 4∶1∶1 C. 2∶2∶1 D. 2∶1∶1
19. 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 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缺少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
A.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20. 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链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 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21. 下列关于DNA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B. DNA分子具有特异性的原因是碱基种类不同
C. 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
D. DNA分子复制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多种酶
22.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转录过程中需要解旋酶的参与
②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
③不同核糖体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
④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的tRNA由3个核糖核苷酸组成
⑤DNA模板链上每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这组碱基叫作密码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⑤
23. DNA分子中碱基上连接一个“-CH3 “,称为 DNA甲基化,基因甲基化可以导致其不能转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可能不同
B. 基因甲基化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C. 基因甲基化一定属于不利于生物的变异
D. 原癌、抑癌基因甲基化不会导致细胞癌变
24. AID酶是一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脱氨酶,能引起碱基替换,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两个子代DNA均发生了碱基对替换
B. 子代DNA再复制后会出现T-A碱基对
C. 两个子代DNA转录生成的RNA不同
D. 两个子代DNA表达的蛋白可能不同
25.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一条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染色体,其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分析原因是(
)
A. 复制发生差错
B.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
C. 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发生紊乱
D. 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
26. 下图为白色棉的培育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的培育原理为基因突变
B. 过程②的培育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C. 过程③产生的子代可能出现三种表现型
D. 过程④产生的子代出现白色棉的概率为1/4
27. 一项关于唐氏综合征(21-三体)的调查结果如下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母亲年龄(岁) | 20~24 | 25~29 | 30~34 | ≥35 |
唐氏患儿发生率(×10-4) | 1. 19 | 2. 03 | 2. 76 | 9. 42 |
A. 抽样调查时应兼顾地区差异等因素,以增大取样的随机性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1号染色体未分离可使子代患唐氏综合征
C. 新生儿患唐氏综合征只与母亲年龄有关,与父亲年龄无关
D. 应加强35岁以上孕妇的产前诊断以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率
28. 癌细胞通常不具有的是(
)
A. 蛋白质合成减弱 B. 细胞形态结构改变
C. 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 D. 细胞无限增殖
29.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
B.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
C. 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30. 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一部分蛾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蛾的变化也影响蝙蝠回声定位系统与捕食策略的改进。当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人工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存在生殖隔离
B. 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蛾与蝙蝠间发生了协同进化
D. 祖先蛾种群的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31. (10分)下图表示线粒体蛋白的定向转运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线粒体等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共同构成细胞的
系统,构成该系统的各部分组成成分相似,主要成分均是
。
(2)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过程①发生在
期。所需的原料是
,参与该过程的酶是
。过程③的场所是
。
(3)M蛋白经TOM复合体转运,最终结合到
上,据此推断,M蛋白与有氧呼吸第
阶段关系密切。请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
(4)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
(填图中编号)过程。
32. (8分)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每2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
(1)在开始检测后的200s内,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分解
,同化CO2。而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可通过
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
和热能。
(2)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2吸收量主要在
μmol. m-2s-1范围内,在300s时CO2
达到2. 2μmol. m-2s-1。由此得出,叶片的总(真实)光合速率大约是
μmol CO2. m-2s-1。(本小题所填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从图中还可看出,在转入黑暗条件下100s以后,叶片的CO2释放
,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提示在光下叶片可能存在一个与在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
(4)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叶绿体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
技术进行探究。
33. (14分)在培养的二倍体水稻群体中发现一株黄叶色的植株甲。科研人员对此变异进行深入研究。
(1)植株甲自交,后代出现黄叶致死∶黄叶∶绿叶=1∶2∶1,表明植株甲为
(杂合子/纯合子),决定此种黄叶色基因记为Chy,则Chy在细胞中的位置为
。
(2)提取植株甲与野生型植株的DNA,对两种植株的DNA进行扩增,依据的原理是
。利用能与已知染色体DNA特定结合的多对
扩增,然后逐一对比找出
(相同/不同)的扩增产物,初步确定了此基因在11号染色体上。
(3)已知11号染色体上还有一个突变基因Chl9,其指导合成的酶与正常酶存在竞争关系,影响叶绿素合成。植株中若有Chl9,则叶色偏黄。为确定Chy与Chl9的位置关系,用植株甲与Chl9纯合子杂交(F1中Chl9位置若无野生型基因则幼苗期致死)。
假设一:若F1中出现致死幼苗,则这两种基因的位置关系为
;
假设二:若F1中无致死幼苗,则这两种基因的位置关系为
。
杂交实验结果证明假设一的位置关系成立,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
(特点)。
(4)Chy表达产物参与图1所示的相关代谢反应过程,其中A、B、C、D表示相关化学反应。测量植株甲与野生型植株中相关物质含量的相对值,结果如图2。
由图1、2可知,与野生型相比,植株甲中
积累,其原因可能是Chy的表达产物影响
(填图1中字母)化学反应。试分析植株甲中也有叶绿素合成的原因:
。
(5)将Chy转入野生型植株,获得转入1个Chy的植株,Chy未破坏野生型植株的基因。此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叶色出现三种类型:黄叶、绿叶、叶色介于二者之间,其中黄叶植株所占比例为1/4,绿叶和叶色介于二者之间的植株比例分别为
。
(6)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知,水稻叶色的遗传受基因的
和
共同控制。
34. (12分)在栽培某种农作物(2n=42)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例如有一种单体植株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称为6号单体植株。
(1)6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
,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未分离。
(2)6号单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
个四分体。如果该植株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n型和n-1型配子,则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类型及比例为
。
(3)科研人员利用6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亲本 | 实验结果 |
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 子代中单体占75%,正常二倍体占25% |
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 子代中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 |
①两组杂交实验互为
实验。由结果可知,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
(多于、等于、少于)n型配子,这是因为6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
而丢失。
②
但因n-1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其中的
(雌、雄)配子育性很低,所以杂交一与杂交二的结果不一致。
(4)现有该作物的两个品种,甲品种抗病但其他性状较差(抗病基因R位于6号染色体上),乙品种不抗病但其他性状优良。为获得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品种,理想的育种方案是:以乙品种的6号单体植株为
(父本、母本)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再连续多代与
杂交,每次均选择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单体
,在后代中即可挑选出RR型且其他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35. (6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病毒与生物的协同进化
一场疫情让病毒活跃在公众视线,人们对病毒有了深刻的敬畏,不禁让人思考病毒与生物的关系。
19世纪末,研究者发现引起狂犬病的分子似乎比细菌小得多,将其称作“virus”。1935年,人类第一次提纯了烟草花叶病毒。病毒的生存方式就像“寄生虫“,必须利用活细胞里的各种细胞器和原料完成自我增殖,裂解宿主细胞。
研究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把DNA注入到细菌中,细菌也不是完全“被动挨打“。细菌DNA中存在一种特殊DNA序列——CRISPR序列,携带有一些来自噬菌体的DNA片段,是亲代DNA给侵染过的噬菌体所做的“黑标签“,这让子代细菌快速识别并清除再次侵染的同种噬菌体。
科学家新近却发现一些“巨噬菌体“,其基因组是普通噬菌体的4倍。巨噬菌体基因组中含有能编码噬菌体蛋白外壳的基因,也含有编码tRNA合成酶、转录起始因子等的基因,甚至还发现了细菌CRISPR序列。当然,噬菌体含有的细菌CRISPR序列,记录的都是其他种类病毒的“黑标签“。当该种巨噬菌体的基因注入细菌后,会驱使细菌专门杀死除自身以外的其他种类的病毒,使细菌被其专一“奴役“。这样看来,噬菌体在与细菌的斗争中不断进化,其实比人类想象的要“智能“很多。
巨噬菌体与细菌间的博弈,只是病毒与宿主细胞、生物与生物之间复杂生存关系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噬菌体可侵染特定类型的细菌,引起细菌发生基因突变,促进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人类以及哺乳类动物的基因中普遍存在许多适应性的DNA突变,通过突变适应环境的变化,但科学家认为如此普遍的突变令人费解,环境改变和压力有多大才能造成如此多的突变?他们猜想病毒有可能是这些突变的来源,因为病毒变化无常、能与成千上万的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
病毒几乎挟持宿主细胞的所有功能以便进行自我复制和传播,因此相比捕食、环境改变而言,病毒是更大的进化压力,能更大程度的促进细胞进化。所以,有人说:“当人类在进化历程某一时期出现流行性疾病或者传染病时,人体要么适应这种病毒,要么根除它们。”
探索精彩的生命世界,敬畏生命的精巧适应和演化,认识和合理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也许是人类应该学习的永恒主题。
(1)噬菌体等病毒的基本成分包括
和单种核酸分子(DNA或RNA)。
(2)病毒之所以对生物细胞造成伤害,是由于病毒
,该种生存方式属于寄生。
(3)细菌的CRISPR系统出现在巨噬菌体的基因组中,其结构基础是二者的DNA分子均为
结构。
(4)巨噬菌体的基因组中含有
(请选填下列字母)。
a. 编码蛋白质外壳的基因 b. 细菌的CRISPR系统
c. 编码细菌核糖体的基因 d. 参与转录和翻译的重要酶的基因
(5)在与细菌的斗争中,噬菌体利用细菌的CRISPR系统来为自己工作,对噬菌体生存的意义是
。
(6)文中倒数第2段提到:“当人类在进化历程某一时期出现流行性疾病或者传染病时,人体要么适应这种病毒,要么根除它们。“请结合文中内容和你对生命本质的理解,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
。
参考答案
1-5 C D B C D 6-10 D D D D D 11-15 A D C B D 16-20 C D A D B
21-25 B B A A A 26-30 D C A C D
31. (10分,每空1分)
(1)生物膜
磷脂和蛋白质
(2)间(G1、G2)
(4种)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酶
核糖体
(3)线粒体内膜
三
(缺一不可)
(4)④
32. (8分,每空1分)
(1)水
细胞呼吸 ATP中的化学能
(2)0. 2~0. 6 释放量 2. 4~2. 8
(3)逐渐减少
(4)14C同位素示踪
33. (14分,每空1分)
(1)杂合子
细胞核
(2)DNA(半保留)复制
引物
不同
(3)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非等位基因);
不定向性
(4)原卟啉; A; Chy的表达产物仍可以催化A反应/植株甲中有正常基因,可以使A反应进行/细胞内有其他来源的镁原卟啉
(5)1/4、1/2
(6)种类;
数量或比例(两答案顺序可颠倒)
34.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
(1)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 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
(2)20 ;
正常二倍体(2n):单体(2n-1):
缺体(2n-2)=1:2:1
(3)①
正反交;
多于;
联会(无法形成四分体)
②
雄
(4)母本;
乙品种6号单体
;
自交(2分)
35. (6分,每空1分)
(1)蛋白质
(2)必须利用活细胞里的各种细胞器和原料完成自我增殖,裂解宿主细胞(合理即可)
(3)双螺旋
(4)a、b、d
(5)抵御其他病毒的入侵,实现宿主细菌专一地为自己子代病毒的增殖服务,有利于其繁衍(合理即可)
(6)合理即可,参考样例:在进化过程中,人类与病毒协同进化,长期共存,相互适应;病毒也可能是进化压力,促进细胞进化,人体免疫机能显著提升则可能战胜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