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有两道大题,考试时长90分钟,满分100分。
一、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 下列关于医用生理盐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 B. 可以作为注射药物的溶剂
C. 与健康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相近 D. 可为无法进食的患者提供能量
2. 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 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
C. 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D. 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
3.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不受激素影响
C. 不存在信息传递 D. 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4. 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由此调节过程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调节过程是负反馈调节,传出神经是交感神经
B. 该调节过程是负反馈调节,传出神经是副交感神经
C. 该调节过程是正反馈调节,传出神经是交感神经
D. 该调节过程是正反馈调节,传出神经是副交感神经
5.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6. 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醛固酮分泌量增加
B.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醛固酮分泌量减少
C. 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醛固酮分泌量增加
D. 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醛固酮分泌量减少
7. 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
A.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 皮肤血管舒张
C. 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 用酒精擦拭皮肤
8.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 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9. 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
10. 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 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 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 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11. 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组织内堆积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小胶质细胞是脑组织中的重要免疫细胞,具有”清洁”功能。CD22是一种仅分布在小胶质细胞表面的膜蛋白。研究人员给实验组小鼠的大脑注射抗CD22抗体,对照组不注射,评估抗CD22抗体对小胶质细胞清除能力的影响。48小时后,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抗CD22抗体能特异性结合小胶质细胞膜上的CD22
B. CD22蛋白基因可在小胶质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C. 敲除CD22蛋白基因会增加小鼠脑中Aβ含量
D. 小胶质细胞能吞噬并清除Aβ以减少其过度堆积
12. 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若信号物质是抗原分子,则靶细胞可能是记忆B细胞
B. 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则靶细胞一定是神经细胞
C. 若信号物质是促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
D. 若信号物质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可能是肝细胞
13. 关于生长素的两重性,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B. 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
C. 既能促进果实成熟,也能使水果保鲜 D.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14. 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IAA B. 激素的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变化
C. 赤霉素对果实的发育有抑制作用 D. 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
15. 某同学进行了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蒸馏水处理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纵坐标的名称只能用根数量表示
B. 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
C. 由图中可知甲组的2,4-D浓度高于乙组
D. 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长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1.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光暗信号对蛋鸡生殖节律(周期)的调节与褪黑素的产生和作用有关。下面是光暗刺激引起蛋鸡体内调节过程示意图。
(1)据图分析,光暗信号刺激视网膜,会导致褪黑素分泌量的变化,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对卵巢性激素分泌量的调控,这一过程属于____________调节。此过程中,传出神经作用于松果体细胞的递质是_____________,传出神经末梢与松果体组成了反射弧的____________。兴奋只能由视网膜细胞沿反射弧向松果体细胞传递,不能反向传递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揭示褪黑素影响蛋鸡性成熟机制及与光周期的关系,科研人员选用海兰灰蛋鸡240只,在10周龄时随机分为3组,进行系列实验,并观察记录开产日龄(即产第一枚蛋的日龄,标志着性成熟)、测定各组蛋鸡血浆中褪黑素浓度。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 0至9周龄的实验处理 | 10周龄至开产的实验处理 | 实验结果 | |
开产日龄(天) | 褪黑素浓度(ng/L) | |||
Ⅰ组 | 每天均为8h光照、16h黑暗 | 8h光照、16h黑暗 | 159 | 47.15 |
Ⅱ组 | 12h光照、12h黑暗 | 148 | 42.29 | |
Ⅲ组 | 16h光照、8h黑暗 | 138 | 29.69 |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长日照对蛋鸡的性成熟有_______________(促进/抑制)作用。
(3)据表中数据推测,褪黑素对蛋鸡的性成熟有__________(促进/抑制)作用。科研人员选用10周龄海兰灰蛋鸡240只,随机分为3组,通过实验证明了褪黑素确实具有此作用。请你根据下面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完善下表的实验方案。 (填选项前序号)
①基础日粮 ②添加褪黑素(20mg/kg)的基础日粮 ③添加褪黑素(200mg/kg)的基础日粮 ④8h光照、16h黑暗 ⑤16h光照、8h黑暗
组别 | 10周龄至开产的实验处理 | 开产日龄(天) |
对照组 | ①⑤ | 138 |
实验组1 | A:__________ | 144 |
实验组2 | B:__________ | 154 |
(4)经检测,发现垂体等组织褪黑素受体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下丘脑。综合上述实验,说明长日照刺激使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减少,对下丘脑的_______________作用减弱,最终使______________激素分泌增加,蛋鸡开产日龄提前。
(5)研究人员研究注射雌性激素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给母鸡每日每只注射2毫克孕酮,连续处理2天,停药1天,重复3次,结果发现母鸡产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请尝试对这一实验结果做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丘脑存在着对体温变化敏感的神经元(分别称为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它们放电的频率可随着机体体温的升降而变化。科学家将微探头埋植在狗的下丘脑,通过向探头中灌水改变灌流液温度来改变下丘脑温度,测量A、B两个下丘脑神经元对局部温度变化的反应,得到结果如图。
请回答:
(1)当下丘脑中的神经元受到温度变化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时,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细胞膜内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A神经元为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用曲线图表示下丘脑温度对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影响,图中表示热敏神经元的是_________________。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__________(选填”>”、”<“或”=”)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此时人体感觉到冷,随即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升至正常,与该过程相关的激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在病毒和受损细胞释放的热源物质作用下,点S将____________(选填”左移”或”右移”)。之后人体体温变化分为体温升高,持续高烧,退烧3个阶段,请说明这3个阶段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退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是祖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通过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了中药方剂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
(1)据图可知,模型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含量增加了大约___________%,这是由于构建糖尿病模型时,注射的药物破坏了胰岛B细胞,____________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靶细胞____________的量减少,使血糖明显升高。
(2)模型组大鼠出现了多尿和多饮的现象,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药组大鼠空腹血糖_____________模型组。研究者推测中药具有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证实这一推测还需要检测四组大鼠血液中______________的含量。
(4)依据上述结果,研究者认为与西药相比,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更有优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图是人体免疫反应过程的部分模式图,Ⅰ~Ⅴ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据图作答:
(1)图中Ⅱ表示_______________,a表示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细胞Ⅳ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若该病毒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细胞(填序号),最终严重削弱人体免疫功能。
(4)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EV)侵入机体后,主要靶细胞是吞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和肾细胞等。病毒感染破坏吞噬细胞,使其不能_________________,从而无法正常激活机体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因此,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
(5)EV表面的糖蛋白GP作为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分泌抗体。sGP是EV基因指导合成的一种分泌型糖蛋白,sGP与GP结构很相似,使得体液免疫难以清除内环境中的EV,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日前,美国的艾利森(James P. Allison)教授与日本的本庶佑(Tasuku Honjo)教授提出的癌症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后又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两位科学家因此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癌细胞是发生了遗传变异等病理变化的自体细胞,由于表面物质发生改变可被T细胞识别并清除,也可能因此发生免疫逃逸。
基于T细胞的监控清除功能,为避免其失控攻击正常细胞,这种特异性免疫会受到严格控制。本次诺贝尔奖的”主角”——CTLA-4和PD-1(称为免疫系统的检查点),是防止T细胞失控的”刹车”。
CTLA-4是T细胞表面的一种膜蛋白,用于抑制T细胞的增殖。艾利森开发了一种可以与CTLA-4结合并抑制其作用的抗体,通过该抗体阻断CTLA-4从而松开T细胞的”刹车”,有利于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临床研究显示,该疗法对晚期黑色素瘤效果显著。
PD-1是T细胞表面的另一种膜蛋白。正常细胞表面存在相应的膜蛋白受体PD-L1,当PD-1和PD-L1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时,T细胞就不会攻击该细胞。本庶佑教授的科研团队发现,很多癌细胞中PD-L1的表达量都有一定的上升,癌细胞表面的PD-L1在一定程度上会骗过T细胞的识别,降低被攻击的概率。
如同其他癌症治疗方法一样,基于免疫检查点的癌症免疫治疗也会引起一些副作用。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将不断提升该疗法的治疗效果和改善不良反应的发生,实现人类长期抑制、甚至治愈癌症的梦想。
(1)请为本文起一个能言简意赅表明其介绍主题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其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机体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主要依靠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____免疫。
(4)结合材料,基于PD-1免疫检查点的作用机理和特点,请提出针对癌细胞或者T细胞进行操作的治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上文中的治疗方法可能引发的副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
6. 乙烯是植物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一种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1)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有合成,能通过在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____,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的________________等。
(2)已有研究表明,乙烯能够影响某些植物的抗低温能力。某研究小组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分别使用含有ACC和不含ACC的MS培养基培养拟南芥,然后统计其在相应温度下的存活率,结果如图1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外源性乙烯能够 ________________。
②为研究内源性乙烯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拟南芥的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1)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2),并在相应温度下统计其存活率,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图1、图2结果可知,内源性乙烯与外源性乙烯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______。
③研究人员将拟南芥植株分别置于常温(22℃)和非致死低温(4℃),定时检测植株体内的乙烯合成量,结果如图3。实验结果显示,在此过程中乙烯合成量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
④将拟南芥植株进行一段时间的4℃低温”训练”后,移至-8℃致死低温下,植株的存活率明显提高。研究人员推测,低温”训练”可使植株降低乙烯合成量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植株的抗致死低温能力。请提供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以检验这一推测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D | C | A | B | B | B | A | B | C | C |
11 | 12 | 13 | 14 | 15 | |||||
C | B | C | C | B |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1. (13分)
(1)神经—体液; 去甲肾上腺素; 效应器; 兴奋在细胞之间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分)
(2)促进;
(3)抑制;A组:②⑤;B组:③⑤
(4)抑制;性
(5)注射后母鸡体内孕酮水平高,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从而抑制排卵(2分)
2. (14分)
(1)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 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2)热敏神经元
(3)w, >,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2分)
(4)右移; 体温升高阶段:产热量>散热量;持续高烧阶段:产热量=散热量;退烧阶段:产热量<散热量;(3分)
病毒被免疫系统清除,内环境中热源物质减少,S点回到正常值,人体增加散热,减少产热,最终使体温恢复至正常。(3分)
3. (14分)
(1)400; 胰岛B细胞面积比; 吸收葡萄糖、氧化分解葡萄糖、合成糖原和将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4分)
(2)模型组大鼠血糖偏高,导致原尿中糖的含量高于正常值,原尿渗透压偏高,不利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引起多尿现象;由多尿导致患者体内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最终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4分)
(3)显著低于; 胰岛素;
(4)中药组控制血糖效果与西药组相近,但胰岛B细胞面积比显著高于西药组(2分)
4. (13分)
(1)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因子
(2)Ⅱ、Ⅲ、Ⅳ、Ⅴ;(2分) 识别、(接触)、裂解靶细胞;(2分) Ⅴ
(3)Ⅲ
(4)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给辅助性T细胞; (2分)
(5)浆细胞; 抗体可以与sGP结合,从而失去了与EV结合的机会。(2分)
5. (7分)
(1)癌症免疫疗法(基于免疫检验点分子的癌症免疫治疗)
(2)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2分)
(3)细胞
(4)如果能抑制癌细胞表面的PD-L1,或抑制T细胞表面的PD-1功能,则可使T细胞更有效地攻击癌细胞。(2分)
(5)自身免疫病等
6. (9分)
(1)信息; 调节; 成熟;
(2)①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②一致;
③在非致死低温条件下,乙烯合成量迅速降低,然后维持低水平状态(2分)
④经4℃低温”训练”与未经低温”训练”的两组拟南芥植株均置于-8℃条件下,分别测量乙烯合成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