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有2道大题,考试时长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的影响是
A. 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 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2. 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据此对下图的推论正确的是
A. 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
B. 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
C. 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
D. 90年代,欧元的发行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
3. 2018年5月,货币危机下的阿根廷向某国际经济组织提出了资金援助的请求,试图通过该组织的帮助遏止已经持续了五个月之久的阿根廷比索汇率不断下跌的走势。该组织可能是
A.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 世界银行
C. 世界贸易组织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主要体现在唐朝两税法的实行上。这一转变主要是指
A. 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B. 取消杂税,按照田亩纳地税
C. 改为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D. 改为以财产为主的赋税制度
5. 下图为中国1843年前后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对比,造成图示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B. 更多通商口岸的开放
C. 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D. 外国商品的大量倾销
6. 明朝推行里甲制,以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并在乡里组织中设乡老制度与里甲制相配套实行,以便强化对基层的管理。清朝全国范围内推行”十家牌法”和保甲制,”十户为牌,十牌为甲,十甲为保”。上述现象表明
A. 农村地区的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 地方社会阶层变动引发社会变革
C. 地方基层管理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困局 D. 古代基层社会治理日益严密
7. 下表为西欧封建庄园农民上缴领主赋税的时间表,由此可以看出
日期
| 缴纳赋税
|
圣瓦尔普格日(5月1日) | 羊的什一税 |
圣乌尔班日(5月25日) | 水果和葡萄酒什一税 |
圣约翰日(6月24日) | 肉类什一税 |
圣玛加蕾日(7月13日) | 谷物什一税 |
圣玛利亚升天日(8月15日) | 鹅的什一税 |
圣巴托罗缪日(8月24日) | 交买鸡蛋和粮食的钱 |
A. 西欧庄园中实行自然经济农民自治 B. 庄园主负责管理庄园内部的事务
C. 基督教会在庄园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D. 庄园主无权组织庄园内的生产活动
8. 唐朝时期,为了救助贫病孤疾者,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些病坊。据《天宝年代敦煌郡会计牒》记载,该郡的病坊有床4张、被子3条、碗10个、匙箸各10套。其他地方的情形与敦煌郡相差无几。这表明唐朝
A. 中央用法律保障弱势群体 B. 比以往的朝代更重视民生
C. 对百姓提供必要及时的救助 D. 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9.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指出:”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是指
A. 保障人身安全的政策 B. “以工代赈”措施
C. 高收入的经济模式 D. 社会保障制度
10. 有一份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核准的职员王逸之退休的通知书,自1952年12月起将支付该员工养老补助费。其依据的法律文件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济贫法》
11. 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换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下方示意图中的空白方框,按逻辑关系从左到右应分别填入
①带来环境和健康问题 ②丰富了食物种类
③改变了饮食结构 ④促进人口增长
A. ①②③ B. ②④①
C. ②③④ D. ③④①
12. 如图所示,中国古代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主要原因是南、北方
A. 最早培育的作物种类不同
B. 政府农业政策的不同
C. 自然条件的不同
D. 饮食习惯的不同
13. 古代许多地区的统治者都将灌溉系统的开凿、疏浚、维护作为主要工作来进行。其根本目的是
A. 减少旱涝对农业的影响 B. 方便运输粮食和调动军队
C. 研发种类多样、更加先进的水利工具 D. 更好地种植水稻等水田作物
14. 某种原产美洲的作物,从l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到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并传遍欧洲。这种作物是
A. 玉米 B. 马铃薯 C. 甘薯 D. 水稻
15. 在传统农业社会,人们主要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和使用天然肥料等方式增加粮食产量。进入工业社会,人们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给的方式主要包括
①使用化肥 ②开垦山地、林地 ③改良种子 ④农业机械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古代中国耕作与灌溉工具的发展”示意图。标序号的内容中有一处时代对应错误,它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7. 随着冶铁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农具生产在宋代冶铁手工业中占有大宗。宋真宗时,知州吕韦简要求朝廷豁免农具税;宋神宗时,夷汉杂居的较偏远地区,如因购买农具不方便,可以申请设置草市。据此可知
A. 草市作为最低层级的商品流通场所出现于宋朝
B. 对农具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的农本思想
C. 农具的大量推广促进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D. 商业环境的宽松进一步推动宋代农具市场的发展
18. 下列图片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情景作了很好的比较。下列关于这两种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恬静的农耕文明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B. 两种文明的生产动力相同
C. 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人类向工业文明的演进
D. 工业文明进一步加深了生活的自给自足的程度
19. 1844年,柏林一家工厂制定了这样的工作章程:”普通工作日从每天6点半开始……工人迟到2分钟将会被扣除半小时的薪水……如果不是跟工作相关的原因,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工作时间禁止聊天……”工厂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
A. 进行科学管理 B. 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
C. 保证生产效率 D. 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0. 根据下表提供的有关数据,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应该是
平均时间 | 1885-1919年 | 1920-1944年 | 1945-1964年 |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 | 30年 | 16年 | 9年 |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 | 7年 | 8年 | 5年 |
A. 科学技术与生产、销售的结合程度越来越紧密
B. 财富驱使着人类不断在科技上创新发展
C.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没有科技含量
D.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1. 商部落时期农业和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实力日渐强盛,产品有了剩余,为了发展壮大本部落实力和换取所需的物品,商部落和周围部落进行商品交换,这表明
A. 产品剩余是商业贸易的前提条件 B. 货币逐渐成为商业贸易的媒介
C. 生产力发展推动专业商人的出现 D. 私商在商业贸易活动中占主体地位
22. 《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中与商务有关的条文几乎占总条数的一半,如关于商业损失补偿风险分担机制的规定等。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A. 是古代欧亚商贸活动的中心 B. 对外贸易发达
C. 政府垄断了商业发展 D. 商业非常繁荣
23. 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4. 据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统计,1889年”内地铁货出洋以锅为大宗,其往新加坡、旧金山等处,由佛山贩去者约五十余万口,由汕头贩去者约三十余万口,由廉州运往越南者四万余口”。这些数据说明晚清
A. 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洋务派积极开办民用企业
C. 炼铁技术超越西方水平 D. 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25. 下面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
A. 美国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 B. “苏联模式”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
C. 冷战是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的主因 D. 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
20. 《汉书·沟洫志》中记载:”古者立国居民……填淤肥美,民耕田之……稍筑室宅,遂成聚落。”这说明
A. 古代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 村落为人们提供安定的生活环境
C. 农业的发展促进村落出现 D. 人们筑屋定居后才发展农业生产
27. 以下城镇,在明朝末年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的是
A. 景德镇 B. 汉口镇 C. 石门镇 D. 盛泽镇
28. 四合院是北京人传统的住宅,形式上以东南西北建房,合围出一个院子。院子的外墙除大门外,没有其他通道与胡同相连,组成一个安全、宁静、封闭的私家天地。家中长者住正房,长子住东厢房,次子住西厢房。四合院的设计体现了
A. 强烈的家族宗法礼教的思想 B. 明清时期人口不断增加的需要
C. 明清时期北方经济的发展水平超过南方 D. 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威胁的意识
29. 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印第安人土坯房是一种多层多家的集合式住宅(如下图)。它由晒干的泥土砖堆砌而成,屋顶为平面,木横梁露在墙外面,通过梯子由屋顶的入口进入,在内部还有数不清的梯子,门窗是和平时期才增加的。据此可知该地区
A. 房屋设计注重通风散热
B. 神学观念影响房屋结构
C. 房屋设计注重防御功能
D. 房屋的防雨效果非常好
30. 下图是一张体现19世纪世界部分大都市人口(单位:千人)发展的折线图,它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
B. 欧美国家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
C. 世界各地城市化的进程不均衡
D. 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各国完成了城市化
二、非选择题(本试题共三个小题,31题22分,32题18分,33题15分,共55分)
31. 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是国家社会治理的基础。(22分)
材料一 中世纪法国城市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自由市,没有选举产生的市长和市政机构,由领主派代理人管理,但市民都获得了自由人的地位,缴纳规定的租金和罚金。比自由市独立程度高一点的叫自治市,它的组织是一种新型共同体,市民之间订立了互助的誓约,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所以又称为”公社”。法国城市公社的历史开始于10世纪末叶,公元958年,坎布雷的居民为了抵抗主教的压迫,不断起义暴动,最后教会颁布特许状,以缴纳租金为条件允许其自治。
——摘编自陈嘉俊、朱琳《法国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的演进历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归纳概括法国中世纪基层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0分)
材料二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摘编自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8分)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
32.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商贸活动的内容、形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18分)
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毛皮流行于明朝和朝鲜。当时有一张延伸至西伯利亚和库页岛的贸易网。大量毛皮通过蒙古人、女真人的朝贡和贸易流入以上两个宫廷和东北亚的精英手中。毛皮逐渐成为东北地区的专属物产:例如从15世纪60年代开始,《明实录》不再记录明朝与女真人交易马匹和其他”土产”(例如珍珠),转而记载貂皮。
——摘自邱仲麟《保暖、炫耀与诠释》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15世纪末16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商业贸易的特点。(4分)
材料二
(2)阅读上图,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分别充分提取四幅图的信息;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4分)
33. 城市产生以来,承载了很多功能,其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根据两张示意图,比较古代中外城市功能的相同点,并用图中所示内容加以说明。(8分)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成为近现代大都市的因素。 (7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45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B | B | D | D | C | D | C | C | D | A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C | C | A | A | C | B | B | C | D | A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A | D | A | D | B | C | B | A | C | D |
二、非选择题(本试题共三个小题,31题22分,32题18分,33题15分,共55分)
31. (22分)
(1)特点:以自治为主,由领主派代理人、市民间签订互助誓约等方式管理;包括自由市、自治市等多种类型;自治组织内部关系自由、平等。(6分)
原因:市民不断反抗专制压迫;市民普遍获得自由民身份;获得领主、教会许可;向封建主缴纳租金。(4分)
(2)变化:宋代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4分)
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4分)
(3)村民自治是乡村治理的创新,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立法推动基层民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4分)
32. (18分)
(1)交易物品以皮毛等贵重物资为主;贸易形式有普通贸易和朝贡贸易;范围广阔,延伸至西伯利亚和库页岛。(4分)
(2)评分标准:(14分)
一类:14~11分:信息提取全面、表述准确,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无史实性错误;
二类:10~7分:信息提取比较全面,总结和归纳比较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比较清晰,无史实性错误;
三类:6~4分:信息提取和总结、归纳均有瑕疵,解释和分析逻辑有不足,无史实性错误;
四类:3~0分:信息提取不充分,表述不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混乱,有明显史实性错误。
33. (15分)
(1)(8分)
功能 | 说明 |
军事防御 | 城墙 |
政治 | 宫殿、广场 |
经济 | 市场 |
宗教和祭祀 | 神庙、宗庙 |
(2) 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因内河主航道入海口,交通便捷,最早的通商口岸而兴起;在商业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动下成为商业中心、工业区;民族资本发展推动上海成为新的商业区。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政府参与、主导城市规划。新中国成立后,因其近代民族工业的基础,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