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1中学2021届下学期初中九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小题。(5分)

身处流量时代,知识和资讯仿若湍急河流。有的人难以自控,不由自主地【甲】,被眼花liáo
)乱的信息推着走,【乙】于虚拟场景。长时间接触网络,让一些人习惯于追逐信息片段或思想边角料,导致注意力碎片化。浅尝辄止的网上阅读,少有思维的深潜。在这样的过程中,读者的感觉似乎很丰盈,但实质上多是视觉层面的愉悦,停留于浏览或浅阅读。长此以往,无益于深度思考能力的培养,从而失去了阅读的真正意义。

追逐流量效应的人,注定行之不远。的确,互联网提供(
)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可及性,创设了目力驰chěng
)的出口和自由选择的路口,但最终的选择权和控制权在人们自己手上。网络纵有千般好,也不能因此放任思想惰性。面对纷乱的信息流,绝不能一味下沉,窝在思维的舒适区,拒绝深度、躲避思考,追逐简易、刺激、戏剧化、图像化的内容,甚至把阅读目标全盘托付给知识带货商。在流量化的内容产品面前,必须有所思考,有所选择。保持理性与定力,【丙】低俗、拒绝庸俗,才能成为清醒而不恣(
)意的阅读者,做阅读真正的主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分)

①提供(

②恣(
)意

2)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①眼花liáo
)乱
②驰chěng

3)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A. 随波逐流
迷失
抵制 B. 随遇而安
迷失
抵御

C. 随遇而安
迷惑
抵御 D. 随波逐流
迷惑
抵制

4字的第一画是_________1分)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变过程中,汉字在形体上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汉字是中国故事的目录。中国是汉字的故乡,有多少个汉字就有多少个故事。浏览词典、泛舟辞海、徜徉碑林,通过千姿百态和意趣横生的汉字让你沉迷其中。

万物皆入字,一字一幅画,世界上能将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山林川流、人物鸟兽、天时地理、农技工具、纲常伦理形象成字的,唯有我泱泱中国,因为字形的特立独行和仪态万千,而使书写方法成为书法理论的,唯有我谦谦中国。

1)阅读第一段,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现存最早的原始文字是上古时代的石刻字符

②至少有数千年的历史

③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④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甲骨文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④③② D. ③④①②

2)第二段中有一处语病,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2分)

3)第三段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1分)

3.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②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③还是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④我慢慢走着,我走在绿之上,我走在绿之间,我走在绿之下,绿在我里,我在绿里。⑤阳光的酒调得很淡,却很醇,浅浅地斟在每一个杯形的小野花里。⑥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君王要举行野宴呢?⑦何必把每个角落都布置得这样豪华雅致?⑧让走过的人都不免自觉寒酸了。

——张晓风《魔季》

A. 第①句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用清瘦来形容去秋时的山容,突出表现去秋时节山上草木枯萎、萧条的景象;以来喻芦花之盛、之茂、之广。

B. 第②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出山色彩缤纷的特点。

C. 第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以“”等词语突出表现初春天气的温和。

D. 第⑦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阳光照到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4. 一位同学想写一副礼赞抗疫英雄的对联,请帮他确定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2分)

上联:救死扶危,医护柔肩____

下联:____,军民铁臂____

A. ①擎大爱
②干群携手
③祛温疫

B. ①渡劫波
②克难致胜
③济时艰

C. ①擎大爱
②克难致胜
③济时艰

D. ①渡劫波
②干群携手
③祛瘟疫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5分)

5. 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6. 沙鸥翔集,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7. 古典诗文的字里行间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范仲淹通过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寄托了戍边将士思乡却不得返的矛盾心情;辛弃疾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表达自己渴望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但终究不过是可怜白发生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①属:适逢。②幽人:此处指邱员外。

8. 两首诗共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请你结合画线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出师表》,完成10-12题。(7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0.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引喻失义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家喻户晓

B.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惶诚恐

C.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路不拾遗

D.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独善其身

11.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翻译: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

理解:诸葛亮在表文中告诚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这样才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翻译:接受遗命以来,日日夜夜担忧兴叹,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没有效果,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

理解:诸葛亮自从出山以来,殚精竭虑,为蜀国的江山社稷付出很多,现在即将带兵北伐,想到后主刘禅难当重任,所以不免在表文中流露不满之情。

12. 唐太宗开创了一代盛世贞观之治,诸葛亮也曾与先帝谈论汉室之隆,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使国家兴隆的共同因素。(4分)

【链接材料】

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上以问封德彝,对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擿疵颣太为烦碎。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对曰:天下之务,当尽至公,善则从之。德彝所言,真得大体,臣诚心服,不敢遂非上悦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唐大宗。②封德彝:人名,时任尚书右仆射。③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④正:只。⑤稽失:延误,贻误。⑥愆(qiān)违:过失。⑦擿():挑出。⑧疵1èi):缺点,毛病。⑨至公:极为公正。⑩遂非:坚持错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4分)

13. 走近名著,可以与美好的品质同行。请从《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中任选一部,谈谈主要人物身上吸引你的美好品质有哪些,并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至少答出两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16题。(共7分)

【材料一】

棉花是重要作物,它的生产消费情况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我国国家统计局每年都正式发布我国棉花信息的公告。从中可以了解到,作为世界最大棉花消费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国,我国2020-2021年度棉花产量约595万吨,其中,新疆棉产量520万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我国棉花总需求量约780万吨,年度缺口约185万吨。和2012年比较,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的影响,虽然我国棉花____,但新疆棉____

美国也很重视全球及本国棉花生产和消费情况。2020611日,美国农业部发布了全球棉花供需预测报告称,2020-2021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和消费量将下调,2020-2021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下调将超过43.6万吨。其中中国大陆下调21.8万吨,印度下调10.9万吨。2020-2021年度美国棉花工厂使用量在前一年下调基础上还将再下调2.18万吨。2020年底美国棉花库存为159.14万吨,预估2021年底美国棉花库存将达到174.4万吨。


1

年份

全国(千公顷)

新疆(千公顷)

新疆以外地区(千公顷)

疆棉面积占比

2012

4. 688

1. 721

2. 967

36. 71

2013

4. 346

1. 718

2. 627

39. 54

2014

4. 222

1. 953

2. 269

46. 26

2015

3. 797

1. 904

1. 892

50. 16

2016

3. 376

1. 805

1. 571

53. 46

2017

3. 230

1. 963

1. 267

60. 77

2018

3. 352

2. 491

0. 811

74. 31

2019

3. 339

2. 541

0. 849

76. 10

2 2012-2019中国棉花种植区域结构

【材料二】

新疆长绒棉是优质棉,和国内其他产区的棉相比优势明显。新疆长绒棉纤维更细长、更坚韧,织出的布料顺滑有光泽,韧性十足,悬垂感强,新疆棉的吸湿透气性好、纤维蓬松性好,所以用新疆长绒棉做的衣服和被子特别舒适、保暖。

新疆为什么盛产优质的棉花?

首先,新疆棉区有着很大的植棉气候优势。棉花喜温喜光。新疆年日照时数为2500-3500小时,有效积温高,能够满足棉花生长所需的光热。天山南北、从南疆到北疆都分布着大片的棉田。

第二,新疆长绒棉对水分敏感。新疆西北侧山地较低,有很多缺口,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少量水汽由此入疆、再加上冰雪融水、库容59亿立方米的水库水资源,充分保证了棉花所需的水分。

第三,新疆长期贯彻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措施。棉田生态条件较好,有益生物种植数量多,有利于保护益虫控制病虫害。而且,新疆棉区气候干燥,冬季严寒,最低气温多在-20摄氏度以下,不利病虫越冬繁衍。

另外,新疆棉区地广人稀,平坦的土地为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基础条件。这促进了新疆地区优质棉花的大量生产。

【材料三】

据新疆农业部门发布的2020年数据显示,新疆棉花机械采摘率已达69.83%,其中北疆95%的棉花是通过机械采摘的。即使在忙碌的采摘季节,也不需要大量的采棉工

据了解,新疆约有近一半的农民从事棉花生产工作,农民每年近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于植棉收入。在短短的将近50天的采棉季中,采棉工人均挣上万元。新疆政府给棉农补贴实标数额的60%按面积核发,其余40%按籽棉实际交售数量核发。另外政府已实行多年的棉花良种补贴、农机补贴、膜下滴灌设施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科技入户技术补贴,新型棉农培训补助,化肥生产企业扶持,优质基地县建设资金支持,政策性储备补贴、棉花企业优惠贷款、新疆棉及其产品(纱和布)出疆补贴等仍继续进行。

新疆农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本着平等自愿原则,与有关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从事劳动生产获取相应的报酬,就业地点的选择也完全享受自由。

14. 根据图1和图2的信息,在材料一横线处填写合适的信息。(2分)

15. 阅读材料二,我们可以知道新疆盛产棉花的原因有光热充足、________和适宜机械化生产。(2分)

16. 据以上三则材料的信息,概括出三条理由,对链接材料中的错误观点予以简洁有力的驳斥。(每条不超过20字)(3分)

【链接材料】

日前,HM一份停用新疆棉花声明引发中国网友强烈不满。耐克等企业也提出抵制新疆棉花。他们列举的理由是强迫劳动“”少数民族歧视等。有的人甚至无端猜测中国是在强行向外国倾销新疆积压的劣质棉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寻面记》,完成17-19题(共11分)

寻面记

①童年一碗面,魂牵梦绕40年。

②人说北方面条南方米饭,生为地道的南方人,我却对小麦面情有独钟。我曾经简单地把这归结为我天生的北方情结,在记忆的海里打捞,童年那碗面被不动声色地从幕后推到台前。

③四岁?五岁?老人的回忆不甚清晰,我通过他们零星的词句连缀成一个关于我童年生活的片段。我和父亲到三伯家做客。那时的人们普遍少油水,饥饿的肠胃对一切食物充满真实恳切的好感。猝不及防,年幼的我和一碗拌面相遇。翠绿的葱花,馋人的热猪油,油滋滋香喷喷光亮亮的一碗面,我双手捧碗,两眼发光。父亲手持竹筷,小心地挑起两三根面,放到嘴边吹一下。我的嘴巴已经急不可耐,凑过去,一口咬住了筷子,猪油的鲜香,酱油的酱香,在这些香里穿梭的葱花的气息,活泼泼地和我的味蕾相遇。来不及咂摸其中的滋味,面条已被我吞下了肚,我的辘辘饥肠开始咕咕直响。

④一旁的三伯慈爱地看着我,明知故问:孩子,面条好吃吗?我腾不出嘴来回答,只顾点头。那是我今生吃过的最为美味的一碗面。

⑤如今,父亲已经入土,慈祥的三伯已到肺癌晚期。每次相见,我终究开不了口,求三伯再为我做一碗面。我知道,那碗面,今生再也无法复制。

⑥一个人的旅行,也往往是寻面之旅。我一直期待着,在万水千山的行走中,和一碗面不期而遇。

⑦到扬州,徒步五六个小时,游了瘦西湖后,我在大街上随心游走,寻觅一家有缘的面店。就是它,素朴的门面,干净的桌椅,微笑的伙计。一碗扬州炒面,少放油。一会儿,它被摆到我面前,浇头的红椒、葱段、鲜笋、肉丝,都被切成寸把长的细条状,或隐或现在面条里,和谐而从容。浇上醋,夹一筷入口,有麻油的香,有菜蔬的鲜;细细地品,有绍酒的绵,有白糖的微甜。但那些外在的调味反而掩盖了面条的本味。它不是我苦苦等待的那碗面。

⑧飞到重庆,尝担担面。那时我已经习惯了素食,各式荤腥诱惑不了我的胃。我拨开浇在上头的肉末,挑几乎不粘着肉末的细薄面条吃,酱香浓郁,咸鲜微辣。我的嘴巴赞着它的好味道,我的心却还惦记着童年那碗面。游武汉,尝热干面。到北京,吃炸酱面。玩河南,点一盆原汤三鲜烩面。在三亚,吃一碗山西人做的刀削面。所谓的中国五大名面,我都用心品尝过了。那些美味仿佛有灵,它们使出浑身解数,从色香味各个角度对我的味蕾发起冲击,但我的味蕾仍顽固地守卫着那碗无法复制的面。

⑨不可否认,在台湾吃的那碗牛肉面,终究有些特别。应我的要求,侍者给我上了一碗不放牛肉的牛肉面。面条在棕色的老汤里沉静地躺着,没有葱姜蒜任何调料。因为台湾的醋和大陆很是不同,在我吃来分明是可乐的味道,不得不放弃。就这样,我和一碗最本色的汤面相遇。拿筷子用心挑起几根面,小心地放到嘴里,耐着心细嚼,一种相隔久远的属于小麦属于北方属于阳光的麦香,和我的味蕾一见倾心。我的眼睛突然有些酸,隔山隔水的,我竟在台北重温童年那碗面的滋味。但很快,牛肉的味道固执地挤上前来,麦香退后,我的泪没有涌上来。

⑩我一直梦想着,有一刻,我捧着面碗泪流满面。我至今没有等到,我遇见的各地面条,都离美味很近,而离故乡很远很远。

我与寺庙一向有缘,天籁梵音,檀香入脾,那种舒泰安详,是在别处很难体会到的。心烦时,便愿意到寺庙,一到寺庙清净地,烦恼顿消;平常时候,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到寺庙走走,庸常的日子也有了莲花般的芬芳。

游走到成都,傍晚时候,去著名的千年佛寺昭觉寺。大门已关闭,我从边门入。恰逢僧人用餐时间,购券排队,一碗素面,4元一份。我和几十个年老的男女一同安静地排队。大锅里的面条,比平日食用的稍宽、稍厚,也许因为在锅里久了膨胀之故,总之有一种不同于往常的色泽。面被盛到家常的海碗里,是那种白底蓝边涂釉料的中等大的碗,上有一个蓝色的工整的字。面条没有什么陪衬,安静地躺在素淡的碗里,清汤寡水。我端着碗,取了筷子,找一处无人的桌凳,轻放那碗面。那是一种半个世纪前常见的竹筷,竹子的本色,连清漆都没有上过。手捏竹筷,我心里的期待呼之欲出,怀着一种从未有过的虔诚,尝第一口面,似乎我应该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让我与那碗面的重逢顺理成章,更具纪念意义。事实上,那是我之后回忆它才有的情感,当时,我什么也没想,只听到自己扑扑的心跳。入口,清淡,软滑,面条的本味在唇齿舌之间醒来,素朴到好似天天相见。

在一个香烟的所在,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我和一碗素面,相看两不厌。我在心里觉得它口感已经无限接近童年那碗面,不知是记忆的偏差,还是因为年龄渐老怀旧的缘故。

想到父系的老人中仅84岁的三伯还在,已是风烛残年,他没有力气再为我做一碗面了。想到堂哥堂姐,几十年与我情同陌路。我终将成为孤儿,悲怆汹涌袭来。我的故乡,一年年,一月月,一天天,在无情地沦陷,我赤脚也追赶不上它消逝的脚步,前方是渺茫的白,回望,也看不真切,怪眼泪不听我的话。

那夜,一碗面,一碗乡愁,入梦来,一个亲切的声音追来:孩子,面条好吃吗?

(作者韩月牙,有删改)

17. 文章记叙了作者的寻面之旅。阅读第⑥-⑬段,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寻面的经历

吃面的心理和感受

在扬州吃扬州炒面

____

在重庆、武汉等地吃担担面、热干面……

____

____

欣喜、感动,仍有些许遗憾

在成都昭觉寺吃素面

____

18. 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细致地描写扬州炒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第④段写道:那是我今生吃过的最为美味的一碗面。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那么怀念那一碗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知入知出》,完成20-22题。(共7分)

知入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时,发现字能表达悠然自得之感。又想到在俗本中改为望南山就变为主动寻求,这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在熟读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思索,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志趣、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

⑤阅读中的,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阅读,要,也要的基础,不则无所谓的目的,不能就失去了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又能,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20. 对本文中心论点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1分)

A. 阅读后要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B. 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

C. 本文主要论述了阅读时的方法。

D. 处理好阅读中的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所在。

21.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最恰当?说明理由。(2分)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是作者的心灵契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根据本文的内容,阅读中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并联系实际,谈谈对你的启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40分)

23.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徜徉在祖国灿烂的文化中,我懂得了爱国;远离祖国,身在异乡,我懂得了爱国;庄严的国歌声响起,我懂得了爱国……请你以“________,让我懂得了爱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请你发挥想象,以我是这样爱国的为题,写一篇故事。

要求:(1)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1. 5

1)①提供(gōng
②恣()意(1分)

2)①眼花缭乱
②驰骋(1分)

3A2分)

41分)

2. 5

1B2分)

2)删掉通过或者通过浏览词典、泛舟辞海、徜徉碑林,千姿百态和意趣横生的汉字让你沉迷其中。

3)泱泱中国后面是分号

3. A

4. C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5分)

5. 山河破碎风飘絮

6. 锦鳞游泳

7. ①燕然未勒归无计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③赢得生前身后名(每空1分)

(二)古诗阅读(5分)

8. 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分)

9. 第一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思念寄托给明月,希望自己能追随友人到贬谪的偏远之地,慰藉朋友的孤独,表达了对友人牵挂之情。(或运用寄情于物的手法,把自己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托付给明月,表达对友人牵挂之情。)

第二首诗运用以声衬静(反衬)的手法,以松子落地之声烘托了一种空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或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一种空寂的氛围,抒发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想象友人此刻还没有入眠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共4分)

(三)文言文阅读(7分)

10. B2分)

11. 乙(2分)

12. ①君主能识别人才,善用人才。(1分)

选文中先帝重用文臣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和武将董允等人(先帝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并委以重任);链接材料中唐太宗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1分)

②臣子忠贞善良,各尽所能。(1分)

选文中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链接材料中杜淹、封德彝各尽其职。(1分)(共4分,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2分,归纳出两个共同因素2分)

三、名著阅读(4分)

答案略。(品质2分,相关情节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16题。(共7分)

14. ①产需有所下降
②面积和占比却在上升。(2分)

15. ①(灌溉)水源充足
②病虫害少(2分)

16.

1)新疆棉农采棉季收入多,不需强迫劳动。(受法律保护,自由工作)

2)政府给新疆棉农补贴和扶助,没有歧视。

3)新疆棉是优质棉,不是劣质棉。

4)中国自身不够用,不可能强行倾销。

(答案合理即可,11分,满3点,给3分)

(二)阅读《寻面记》,完成17-19题。(共11分)

17. ①失望
②赞美,但仍不满足
③在台湾吃牛肉面
④激动、亲切

(共4分。共4空,每空1分)

18. 示例:作者从色、香、味、形多个角度写出了扬州炒面的色鲜味美;它比起童年那碗只放了葱花、酱油和热猪油的面要精美得多,但作者并不满足,突出了他对童年那碗面的怀念之情;为下文写他在各处继续寻面作铺垫。

(共3分。概括内容,1分;表达情感,1分;结构作用,1分)

19. 示例:童年的那碗面是在饥饿状态下吃的一碗面,所以感到最为美味;后来,作者苦寻四十多年也没找到童年那碗面的感觉;童年的那碗面是三伯做的,其中寄寓了浓浓的亲情和乡情;而如今三伯的病情严重,不可能再给我做面,这种亲情终将消失,故乡也越离越远,作者不禁感到孤独和悲怆。因此,作者愈加怀念童年的那碗面。

(共4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知入知出》,完成20-22题。(共7分)

20. D1分)

21. 第②段。叶圣陶先生的这段话说明了读者通过文字和作者进行会面,了解作者的心灵。这和第二段中论述的读者通过文字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相符。(2分)

22. 阅读,要,也要是出的基础,则是的目的。(2分)我在阅读时也要做到要入,也要出。比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时,就会深入书中感受主人公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坚持写作的钢铁般的意志。同时,我也会不时跳出来,用保尔的精神比照自己的生活,激励自己克服学习、生活中的一切困难。(2分)(共4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