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西周中期的曶鼎铭文里出现了最早的整数四则运算。铭文大意是:赔偿曶庄稼十秭(秭:古代数目单位),还要送他十秭,一共二十秭。若第二年不偿还,就要增加到原来的两倍,即四十秭。这包含了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10+10=20,20×2=40。从该图文材料可知
A. 此鼎可用于研究西周中期的土地制度
B. 西周中期已具有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C. 此时已有数理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结合
D. 西周中期开始出现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2. 论及汉武帝崇儒的目的,吕思勉先生说:”世谓武帝之崇儒,乃所以便专制,非也……后世儒家之尊君抑臣,岂汉武所能逆睹哉?……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吕思勉意在说明
A. 儒学吸收了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 B.汉武帝意在顺应自然发展的趋势
C.汉武帝具有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 D.崇儒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3. 唐初,皇帝诏令主要由中书省负责起草。唐玄宗以后,诏令被分为内命和外命两种。内命属于重要的中央决策,由皇帝直接指令翰林院学士起草,由禁中(禁中:帝王所居宫苑)直接发出。外命为一般决策,仍由中书舍人起草后交门下省审查颁发。这一变化说明
A. 宦官干政加剧了政治的腐败 B.君主对政务的控制加强
C. 儒生开始成为政治舞台主角 D. 三省六部体制难以为继
4.”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轴,作二卧轮。用水激转下轮,则上轮所周弦索,通缴轮前旋鼓,棹枝(棹枝:曲柄)一侧随转。其棹枝所贯行桄(桄:绕线的器具),因而推挽卧轴左右攀耳,以及排前直木,则排随来去,扇冶甚速,过于人力。”该发明
A.是东汉杜诗创制的水利鼓风装置 B.是唐代改进的农业灌溉工具
C. 是曹魏时期劳动人民改制的翻车 D.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5. 叶适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他反对把仁义和功利对立的观点,认为谋利而不自私其利,计功而不自居其功,这便是仁义。叶适还赞扬”通商惠工”,要求”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叶适的上述思想
A. 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B.体现了程朱理学的内涵
C. 表明时人普遍认为农商并重 D.推动了纸质货币的产生
6. 唐宋时期,江浙地区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东南之田,所种惟稻”;但明中后期,江浙”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以他种以图利”。据此可知明代江浙地区
A. 农业生产无利可图 B.资本主义萌芽已产生
C.区域经济差异较大 D.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
7.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社会开始了社会转型,能够体现这种转型的历史事件包括
①沿海地区通商口岸开放 ②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8.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下列各项属于新状况的是
①出现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中国生丝和茶叶开始运销西方
③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对中国水运的垄断 ④中国开始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1916年,陈独秀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陈独秀这段话旨在说明
A.民众觉悟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 B.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独裁不得人心
C.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需与民众结合 D. 中国不具备推行民主政治的条件
10.1931年的一份中共党内出版物论述:要反对”枪杆子主义”和”农民意识的地方观念和保守观念”,要准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以期达到革命在”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上述主张
A.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B.开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
C.未能正确认识当时中国的国情 D.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的准确结合
11.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有些人只看到办社必须有机械化,而没有看到可以先办社后机械化,只有农业增产了才能给工业提供物质基础,要破除没有农业机器就不能办社的迷信。毛泽东这一观点的落实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B. 推动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C.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展开 D.加速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程
12. 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
A.阐述了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内涵 B.体现了求同存异的思想理念
C.开始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 D.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3.下图是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的柱状图,导致1963—1965年呈现图中状态的主要原因有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中共八大方针的贯彻落实
C.八字方针的落实 D.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14. 20世纪50年代以来,民法典立法工作因各种原因五次搁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这说明我国
A.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开始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法制建设不断走向健全 D.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制度
1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及科技等方面取得诸多成就,创造了很多属于中国甚至世界的”第一次”。下列历史事件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②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 ④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二、非选择题。(16题10分,17题9分,18题14分,19题10分,20题12分,共55分)
16.中外史家对中国历史的研究,给我们呈现了丰富的历史,提供了认识历史的角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光余主编《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从先秦到1949年(见下图,节选)
分 类 | 书名 | 作者与籍贯 | 成书时间 | 分类 | 书名 | 作者与籍贯 | 成书时间 | |
根 源 篇 | 诗经 | 春秋前 | 创 新 篇 | 史记 | 司马迁 陕西 | 西汉 | ||
周易 | 春秋前 | 论衡 | 王充 浙江 | 东汉 | ||||
老子 (附庄子) | 老聃 河南 庄周 河南 | 春秋 战国 | 唐诗三百首 | 唐朝 诗人 | 唐朝 | |||
春秋 (附左传) | 孔子 山东 左丘明 山东 | 春秋 战国 | 资治通鉴 | 司马光 山西 | 北宋 | |||
论语 (附孟子) | 孔子 山东 孟轲 山东 | 战国 | 四书集注 | 朱熹 江西 | 南宋 | |||
韩非子 | 韩非 河南 | 战国 | 明夷待访录 | 黄宗羲 浙江 | 清 | |||
红楼梦 | 曹雪芹 北京 | 清 |
分类 | 书名 | 作者与籍贯 | 成书时间 |
探 索 篇 | 海国图志 | 魏源 湖南 | 1842 |
新学伪经考 | 康有为 广东 | 1891 | |
天演论 | 严复 福建 | 1898 | |
建国方略 | 孙中山 广东 | 1919 | |
阿Q正传 | 鲁迅 浙江 | 1922 | |
独秀文存 | 陈独秀 安徽 | 1922 | |
新民主主义论 | 毛泽东 湖南 | 1940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光余将书划分为”根源篇”、”创新篇”和”探索篇”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6分)
(2)指出上述书籍的作者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趋势及其成因。(4分)
17.江浙财团
江浙财团的雏形是宁波商帮。明清之际”宁波帮”形成并发展,以讲信用著称。
鸦片战争后,宁波人开始向上海进军,与其他商帮依仗与官府的特殊关系不同的是,”宁波帮”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19世纪晚期,”宁波帮”又向近代工业企业和新式银行扩展,其成员由宁波籍扩大到浙江、江苏、安徽籍等,发展为”江浙财团”。1904年,清廷组建大清户部银行,因国库空虚,邀请民间资本入股,江浙绸缎商抓住此机会参与筹办户部银行。后来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中国银行的前身),大部分由江浙商人掌握。至中华民国初期,江浙籍人士控制的银行已成为上海金融界最重要的力量,江浙财团至此达到鼎盛。
江浙财团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但蒋介石并没有像江浙财团希望的那样给他们足够的政治地位,也没有实行江浙财团希望的民主政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蒋介石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将江浙财团所掌握的银行业纳入国家的控制下。三十年代随着日本入侵的威胁日益临近,国民政府对经济的统制程度日渐加深,至1935年时,全国2566家银行有1971家被国民政府控制,江浙财团在经济上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它们中许多银行和企业被兼并,逐步沦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附庸。这种局面的形成,标志着江浙财团开始瓦解。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江浙财团的兴衰。(9分)
18.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阅读图1至图4,以民族交融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9.”保卫和平”坊(10分)
在今天北京的中山公园内坐落着一座镌刻着”保卫和平”的牌坊,从1903年建成到1952年,牌坊历经一次易址,两次易名。
名称 | 简介 | |
“克林德碑”坊 | 1900年6月,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清军击毙。1903年1月,清政府在克林德被杀的地点修建了一座牌坊,以克林德的名字命名,以示道歉。 | |
“公理战胜”坊 | 1918年11月,”克林德碑”坊被拆除,1919年,牌坊的散件被移建到中央公园(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原有文字全部被除掉,重新镌刻了”公理战胜”四字。 | |
“保卫和平”坊 | 由于美国侵略者破坏朝鲜停战谈判和在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建立军事基地,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的和平与安全遭到严重的威胁。1952年,中国发起和召开了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共有37个国家参加了会议,为表彰中国人民为保卫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大会决定将”公理战胜”坊改为”保卫和平”坊。 |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为该牌坊撰写一份简介。(10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分析全面,解释合理)
20.2020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七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二十八个国际消除贫困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社仓是一种民间互助形式,出现在隋唐时期,宋代已较为完善,一般借用祠堂庙宇来存储粮食,粮食主要来自向乡绅募捐或劝捐,丰年积储、荒年使用,但通常不是免费发放,而是通过借贷的形式发给贫户,青黄不接时放粮,秋收时回收。义庄也是一种民间帮扶形式,通常由宗族中少数富裕者拿出一定钱财置办田地,称为”义田”,用其田租来帮助族中贫困之家,有的义庄还包括公益性学校、宗族祠堂等,除为贫困户提供物质需要外还为其子女提供免费教育,对死后无钱安葬的人进行安葬。义庄还设有义宅供贫困族人居住。
材料二 1978年,中国广大农村分布着2.5亿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极端贫困人口。1986年,国务院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划定重点扶持区域,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国家扶贫行动。有世界银行专家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尤其对减少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人数更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提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建立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等。明确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奋斗目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社仓和义庄的主要异同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扶贫工作的核心举措,分析1978以来中国扶贫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6分)
【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C | D | B | A | A | D | A | D | A | C |
11 | 12 | 13 | 14 | 15 | |||||
C | B | C | C | D |
二、非选择题。(16题10分,17题9分,18题14分,19题10分,20题12分,共55分)
16.(1)依据:”根源篇”里的书籍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经典,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或它们所代表的学派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中华文化基础)(2分)
“创新篇”里的书籍在史学、文学、哲学等领域具有开创性;(2分)
“探索篇”的书籍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2分)
(2)变化趋势:从北方、中原(黄河流域)到重在中原、南方(长江流域)(2分)
因素:南方经济发展;南方受西方文化影响早且深。(2分)
17.(9分)江浙财团由”宁波帮”演变而来。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宁波帮形成并发展。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宁波商人向上海发展业务,创办实业,引进西方工商理念,且信用良好,”宁波帮”迅速崛起。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帝国主义竞相在中国开设工厂、银行,大量输出资本,刺激了江浙商人投资近代工业和金融业,宁波帮成员扩大,发展为”江浙财团”。民国初年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的热情,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短暂的繁荣,新式银行业趁时崛起,江浙财团成为上海金融业的重要力量,实力大增。
江浙财团具有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和金融近代化。
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专制统治和经济统制,加之官僚资本的挤压,以及日本侵略的加剧。江浙财团没有获得期待中的政治地位,且在经济上日受挤压,走向瓦解。
江浙财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重特点,其兴衰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
18.(14分)秦朝结束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实现统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增设桂林、象郡等郡,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对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在实现统一后,(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在地方设行省,少数民族聚居的云南、岭北等边疆地区也设立了行省,西藏被设为宣政院辖地,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空前广大的疆域及行省制度的推行,有利于境内各民族的交融,设立宣政院等创新措施更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满族建立清朝后,创立5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和内蒙古盟旗,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在新疆、吉林、黑龙江等地正式建省,康熙等清朝皇帝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通过尊孔崇儒等措施,促进了满汉交融,又加强与蒙、藏等民族的团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综上: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各历史时期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具体民族政策不断适时而变,促进了中国境内各民族的相互交融,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民族逐渐成为一体。各族人民共同开发了祖国的疆域,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最终形成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局面。
19.(10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并被迫修建”克林德碑”坊向被杀的克林德道歉。牌坊的修建既反映了清政府战败的屈辱,又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8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将牌坊拆迁并改名为”公理战胜”坊。牌坊拆迁改名既体现了中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的纪念,也承载着中国人民对公理战胜强权,洗刷近代以来屈辱的强烈情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冷战,美国敌视、孤立新中国,介入朝鲜战争,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加剧了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气焰。在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上,大会决定将”公理战胜”坊改为”保卫和平”坊。此举高度肯定了新中国在建国后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侵略所做出的贡献,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保卫和平”坊的建立与变迁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展现了中国由屈辱到独立,由软弱到强大的艰辛历程。
20.(1)不同点:社仓有偿救助粮食,义庄免费救助粮食并对教育、死亡、居住免费提供帮助;社仓主要体现乡绅社会救助,义庄主要体现宗族互助。(每点2分,共4分)
相同点:都体现民间互助;都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任答一点2分)
(2)举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推动农村及贫困地区经济发展;1986年,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开始国家扶贫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立精准扶贫体系,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三点4分)
原因: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扶贫政策不断深入发展,具有科学性、持续性;党中央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和号召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任答两点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