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图是2019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春秋曾侯宝夫人墓的编钟,上有”余(曾侯宝)文王之孙,穆之元子,出邦于曾”的铭文,曾国最初”左右文武”(辅佐周王室),后来则”左右楚王”(臣服于楚国)。曾国”左右楚王”的史实反映出

A. 最初分封范围仅限于王族

B. 诸侯有权在领地继续分封

C. 诸侯国联盟以反对周王室

D. 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动摇

2. 中国历史上系统提出并实践重农思想是在战国时期。下列体现商鞅重农思想的措施是

A. 推行县制 B. 统一度量衡 C. 鼓励耕织 D. 实行二十等爵制

3. 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崇尚道法自然,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下列思想能够体现以上内涵的是

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④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发展与纷争为后来秦的统一准备了诸多条件。下列属于秦自身条件的是

A. 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B. 各地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C. 秦”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物质基础雄厚

D. 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各民族进一步交融

5. 史家称:”盖嬴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秦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重大意义在于

①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问题

②扩大了地方的统治范围和自主权

③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

④推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下图为《紫禁城内廷和外朝示意图》,中国古代皇帝总揽大权,为提高办事效率需要近臣辅佐,从而形成内朝。一日内廷机构权力膨胀,帝王为驾驭制约,转而扶植新的内廷机构。与内廷机构开始设置及达到顶峰相关的皇帝是

A. 秦始皇 明太祖 B. 汉武帝 明成祖

C. 汉武帝 雍正帝 D. 宋太祖 康熙帝

7. 汉武帝时期,河间王国被分为11个侯国,淄川、城阳、广川、代、中山等诸侯王国也都分成几个或十几个侯国。与此现象相关的措施是

A. 世卿世禄制度 B. 三长制 C. 币制改革 D. 推恩令

8. 以下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成果,出现于汉代的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重大革命

②《齐民要术》记录黄河中下游的生产经验

③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

④《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中国书法史上”甲骨文—篆书—隶书—行书—楷书”的书体演变脉络,到____已基本结束,此后以书法流派和风格发展为主干。①处应填写的时期是

A. 西汉初年 B. 汉末魏晋 C. 唐末五代 D. 北宋时期

10. “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诗中涉及的灌溉工具为”龙骨水车”,也被称为

A. 耧车 B. 水排 C. 翻车 D. 筒车

11. 东晋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北民南迁,南迁汉民带去北方成熟的铁质农具和耕作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结合,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A. 南北经济差距逐渐减小 B. 长江流域普及稻麦轮作制

C. 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D. 造成南方人多地少的矛盾

12. 398年,拓跋珪采用汉臣建议下诏”给内徙新户耕牛、计口授田”,并”迁都平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这些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有很多相似之处。由此推断

A. 鲜卑族完成了向农耕生产方式的转化

B. 拓跋珪开创少数民族采用汉制的先河

C. 孝文帝沿用前人做法而无创新之处

D. 民族交融成为当时黄河流域的趋势

13. “虽然隋唐王朝自称是汉室的正统后人,但是隋唐王朝所颁布的很多律令以及行事规范都沿袭了’胡人’先辈的传统。”下列制度属于隋唐沿袭少数民族政权的是

A. 宗主督护制 B. 科举制 C. 均田制 D. 行省制

14.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执行体系日臻完备。其决策体系包括

A. 皇帝 尚书省 六部 B. 皇帝 中书省 六部

C.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D. 六部 尚书省 门下省

15. 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设文学馆,常邀杜如晦、房玄龄、孔颖达、虞世南等十八人讨论政事,时称”十八学士”。下列唐太宗的观点与此举相符的是

A.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C. “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

D.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6. 唐初曾规定”诸非州县治所,不得置市”,在州县治所,市的废置也要由政府掌握。唐末时,允许在一般城市设市,农村的交通要道上也出现了集市。此变迁出现的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对外交流的扩展

C. 藩镇割据的强大 D. 全国交通的发达

17. 鉴于以下五代建立者的身份,宋初采取的措施有

政权名称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建立者

朱温

李存勖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原任官职

宣武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邺都留守将军

①把兵权收归中央,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②地方赋税除一部分留作开支,其余收归中央

③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④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 以水磨为主题的绘画兴盛于五代。下图《闸口盘车图》为画家卫贤于宋初绘制,描绘了河旁闸口的磨面作坊、堂屋和商船。对此画评述准确的是

A. 面对战乱有感而发,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B. 目的是详记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应用

C. 将”格物”精神用于绘画,写实而严谨

D. 是再现当时生产和生活场景的风俗画卷

19. 北宋时,考虑到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了南北分卷的办法,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此现象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 北方人口大规模向南方地区流动 B. 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处于劣势

C. 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文化的进步 D. 全国政治中心伴随经济重心南移

20. 下表为1087年政府向南北地区征收矿产品比例,体现出北宋矿冶业发展的特点是

①金铁以北方占优势,银铜南方超过北方

②矿产资源分布不均,采掘加工技术落后

③南北地区在矿冶生产中的地位各有千秋

④矿产品的开采和加工总量大大超过前朝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1. 与唐宋瓷器不同,国内销售的元青花瓷出现大量人物故事题材图案。以下解释准确的是

A. 杂剧故事被移植到青花纹饰中

B. 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设计

C. 推动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

D. 反映了文人画表现个性的特点

22. 观察《明代阁臣出身分类表》,结合所学可知

出身

状元

榜眼

探花

进士

荐举

乡举

生员

贡生

人数

17

15

9

117

1

1

1

2

占总数百分比%

10.4

9.2

5.5

71.8

0.6

0.6

0.6

1.3

A. 明朝开始设置进士科选拔人才

B. 科举成为时人做官的唯一途径

C. 阁臣多科举出身,保证官员素质

D. 阁臣出身体现重文轻武局面形成

23. 中国古代长期将治竹、铜、窑等视作贱工,到明朝中后期,一些工匠凭借自己的产品打出名声,出现了”士大夫多与之游””与缙绅先生列坐抗礼”的现象。引发此变化的是

A. 社会世风日下,道德败坏

B. 理学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

C.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观念

D. “西学东渐”平等思想传入

24. 中国人在对抗疫病的实践中创建了闻名世界的中医药体系,对世界医学做出了杰出贡献,在药物学方面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25. 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部分节目单整理如下。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先秦·屈原·《离骚》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北朝民歌·佚名·《木兰诗》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清·曹雪芹·《红楼梦》

①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历朝名家辈出

②诗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③少数民族的诗歌丰富了中华诗词宝库

④《红楼梦》通过历代诗词反映社会变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综合题(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2分、29题6分,共计50分)

26. (16分)【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一 东亚农业有上万年的历史,以中国为典型代表。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形成以粟、黍、稻、麦、豆、麻为主的种植业结构,由此奠定了明代以前主要粮食作物种类的基础。

——摘自杨共乐主编《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最早培育出的两种粮食作物名称(2分),列举一项唐朝发明的耕地农具。(2分)

材料二 在汉末之前,中国食用油主要以动物油为主,辅以少量大麻油。”张骞外国得胡麻(即芝麻)”,之后逐步推广。到了《齐民要术》成书的年代,以芝麻为主的植物油生产加工就很普遍了。唐宋时期,食用油作坊兴起,食用油商品化趋势增强。

油菜在元代传入我国,并逐步取代了芝麻的地位。来自美洲的花生引入后,种植范围逐渐遍及全国。20世纪初,榨油机器传入,使原本手工榨油机榨不出油的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在北方逐步取代了芝麻的地位。

——摘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等

(2)依据材料二,填写《中国古代至近代油料作物的种植及加工发展历程简表》。(6分)

角度

重要转折期

史实

农作物结构中的地位

____

芝麻等从附属于粮食作物变为独立的油料作物

油料作物的____

元朝

南方以油菜为主;北方以芝麻为主

食用油加工技术或手段

近代

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占据苏州的张士诚最终被朱元璋打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苏州的粮食短缺。南宋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但南宋以后苏州地区谷物的供给开始依赖湖广地区。明中后期,苏州城内西部是商业区,东部是织染工业区。有钱人在城东出资建立机房,雇工织造。1601年,朝廷派孙隆赴苏州增收税金,计划对每台织机征银三钱,或对每匹绸缎征银五分,每匹纱征银二分。听闻此消息,机户纷纷停业,解雇织工。织工聚众抗议,由此引发纵火伤人。

——摘编自【日】宫崎市定《明清时期的苏州与轻工业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概述明代苏州经济发展的特点。(6分)

27. (16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一 中国传统社会灾荒救济制度也称荒政。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出现荒政的雏形。《晏子春秋》记载,有一年阴雨连绵连下了17天。晏婴将自己禄田的粮食发放给灾民,并去见齐景公说:”我跟随在百官之后充数供职,却让百姓生活贫困而得不到救助,让君王沉迷于饮酒作乐、失去民心而不知担忧,我的罪过实在太大了!”请求辞官。

景公急忙追赶……找到晏婴说:”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晏婴于是回到朝廷,动用国库粮食进行赈济。

——摘编自《清代荒政研究》《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与运用》

(1)阅读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分析齐景公接受晏婴建议的原因。(4分)

材料二 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把汉唐以来临灾救济和时断时续的常平仓(政府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而收购,谷贵时减价而卖出)、义仓(政府直接赈济)等荒政措施,提高到作为国家大政方针的新阶段。

王安石的思想深受孔、孟以来儒家正统派的影响。他设提举常平司,掌管常平仓、市易、水利等,”视岁之丰歉而为之敛散,以惠农民”。若从荒政的角度考察,变法的终极目的是培育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施必要的社会救济。”损有余以补不足”,将抑制兼并与救荒紧密联系起来。

1085年宋神宗去世,新法被废。1098年,宋哲宗”以常平、免役、农田、水利、保甲,类著其法,总为一书”,颁行全国。

摘编自李华瑞《北宋荒政的发展与变化》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史实,从荒政的角度评析王安石变法。(6分)

(要求:史论结合,解释合理,逻辑清晰)

材料三 清朝前期各时段灾赈、灾蠲(注)如下表所示:

时期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总计

灾赈占受灾比例(%)

5

21

61

63

32

21

39

灾蠲占受灾比例(%)

66

77

72

57

25

37

54

注:灾赈是指在受灾后由政府发放钱粮等对灾民进行救济。灾蠲(juān)指或免除灾区全部租赋,或减征租赋数额,或延缓征收时间,以减轻灾民负担的措施。

摘编自李向军《清代荒政研究》

(3)依据材料三,对照前后阶段概括康乾时期荒政的特点,结合所学概述这一时期实施社会救济的影响。(6分)

28.(12分)【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材料一 泉沟墓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是丝绸之路战略要冲,扼吐蕃通唐朝和中亚之门户。8世纪时吐蕃统治青海地区。壁画墓盛行于汉文化区,但在青藏高原极为罕见,泉沟墓是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吐蕃时期壁画墓。绘画技法具有浓郁的唐风,图像内容又兼具高原游牧民族特色。出土的鎏金王冠显示墓主人很可能与吐蕃当地王室有密切关系。

——摘自全涛等《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吐蕃时期壁画墓》

(1)依据材料一,概括泉沟墓反映出的8世纪时青海地区文化的特点,分析此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

材料二 中国史上的”士”大致相当于今天所谓的”知识分子”。孔子最先揭示的”士志于道”,便已规定了”士”是基本价值的维护者。此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汉时士的活动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以儒教为中心的方面,有”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宋代儒家复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明清之际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都能感到这一精神的跃动。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2)依据材料二,仿照下文《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任选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说明”士”在思想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6分)

示例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动荡,社会出现大变革和大发展。士阶层崛起,针对社会现实,提出稳定社会的不同方案,四处游学问政,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他们的活动和学术成就推动了思想解放,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9.(6分)【考古公开课】

材料一 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好的名称)名之。

——【汉】司马迁《史记》

注:司马迁著《史记》时住在长安城。

材料二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唐】杜牧《阿房宫赋》

材料三 秦阿房宫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

——【宋】宋敏求《长安志》

材料四 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秦阿房宫遗址进行考古勘探。遗址位置如图所示。

考古资料表明,除了阿房宫前殿遗址外,其他地方再没有属于阿房宫的建筑。阿房宫的核心建筑前殿没有最终建成,只完成了夯土台基及其三面墙的建筑。阿房宫前殿遗址未发现被火焚烧的痕迹。

——摘编自李毓芳等《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考古勘探与发掘》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进行作答。

(1)围绕”阿房宫是否建成、是否被烧”的话题,谈谈你对其历史真相的看法。

(要求: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判断其价值,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对问题进行互证。)

(2)综合以上材料,判断材料二杜牧关于阿房宫的说法是否准确,结合时代背景和作名意图加以评述。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A

C

D

C

D

B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C

B

A

A

D

C

B

21

22

23

24

25

     

A

C

C

D

A

     

 

二、综合题(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2分、29题6分,共计50分)

26. 答案要点

(1)作物:水稻、粟。(2分)

工具:曲辕犁(2分)。

(2)①东汉末年或魏晋南北朝时期;②区域格局;③从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每个2分,共6分)

(3)产业结构(或城市职能)的角度:从粮食种植中心转型为工商业中心(或粮食向外输出变成向内输入;)城市产业布局呈现区域性和技术性的明显分工;生产关系或经营方式角度: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从媒介角度:白银成为税收的主要货币。从全国总体看,手工业、商业发达。(写出3点即给6分)

27. 答案要点

(1)政治方面,宗法分封制衰落,战争频繁,统治者认识到”民”直接影响税源和兵源,和”国”存亡密切相关;诸侯国中央权力加强,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为实施荒政提供条件;思想方面,民本、”仁”等思想发展,统治者为维护统治注重收获”民心”。(4分)

(2)示例一:北宋中期出现统治危机,财政困难、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贫困,不断起义。变法与荒政有关的措施包括: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以达到富国济民的目的。变法初期取得显著成效,培育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抑制兼并,促进经济的发展,缓和社会矛盾;但有些措施执行中出现危害百姓现象,终被废止。

示例二:北宋中期出现统治危机,财政困难、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贫困,不断起义。在此背景下,王安石以儒家思想为指导,集前代荒政之大成,并提高到国家大政方针的高度。政府设立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由政府实施贷款等,体现了国家力量干预,以达到富国济民的目的。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培育了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体现出将抑制兼并与救荒紧密联系的特点。变法实质是限制地主商人等对农民压榨,保障农民的利益,从而提高政府收入。变法虽然失败,但仍取得一定成效,其思想和做法影响深远。

(3)特点:救济比例较大。(2分)

影响:及时实施救济,保障了灾民的生存和基本生活,稳定社会;减免征收,促进生产恢复和经济的发展;为”康乾盛世”的出现奠定一定的物质和社会基础。(4分)

28. 答案要点

(1)特点:多样性;(或兼收并蓄;或融合中原地区、高原地区、中亚地区文化;)(2分)

因素: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明的政策,促进吐蕃和内地文化交流;唐朝强大国力,保障丝路畅通;叶蕃主动吸收唐朝和中亚文化(写出2点4分)

(2)示例一:汉武帝时期,社会危机潜伏,”有为”成为时代需要。董仲舒结合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对儒家经典重新进行解释,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巩固国家统一起到积极作用;提出”天人感应”以限制君权;宣扬”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伦理秩序。儒家思想成为正统,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主流。

示例二:两宋时期,佛教和道教传播,儒学发展出现危机。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新儒学思想。朱熹提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明道德之善。实现了儒学的复兴,理学成为南宋后的官方哲学,它重节气、品德,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起了积极作用。

示例三:明清之际,针对理学维系专制统治、禁锢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的弊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政治上抨击君主专制,要求限制君权,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这体现出了倡导求实的责任精神,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任选一个发展阶段,按背景、内容、影响各2分,共6分)

29.(1)示例:综合考古成果和文献资料,我认为阿房宫没建成、没被烧。从文献资料看,材料一是史书,司马迁著史态度严谨,且当时住长安城离遗址不远,可以亲临考察,他认为阿房宫没建成。材料三为《方志》,对遗址现状的描述与今考古发现一致。材料四是考古成果,进一步证实阿房宫没建成,没被烧痕迹。而杜牧《阿房宫赋》为文学作品,采用夸张的手法借古讽今,不能作为考证阿房宫是否建成、是否被烧的证据。

分层赋分

等级

细则

等级6-5

观点正确;运用两种证据进行论述;

等级4-3

观点正确;运用一种证据进行论述;

等级2-0

只有观点或观点不正确;

(2)示例:综合考古成果和文献资料,阿房宫并未建成、也没被烧,杜牧文中阿房宫的豪华建筑群是虚构的。杜牧所处的晚唐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藩镇跋扈,人民痛苦不堪。针对这种形势,他希望统治者能励精图治,而事实却相反。他做此赋的目的是借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阐述”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道理,以警示当时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不要重蹈秦亡覆辙。作为咏史抒怀的经典,其价值不在于史实是否准确,更重要的是在当时所产生的讽谏作用。

分层赋分

等级

细则

等级6-5

综合使用材料判断出史实不准确;从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两个角度进行解释,并肯定其讽谏的价值;

等级4-3

综合使用材料判断出史实不准确;从时代背景或写作意图一个角度进行解释,并肯定其讽谏的价值;

或未能综合使用材料,只判断史实不准确;从时代背景或写作意图一个角度解释;

等级2-0

只判断史实不准确;或列出个别史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