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本试卷有2道大题,考试时长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吉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2.早期中国古籍没有标点。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何尊,其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其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历史学家解读为”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因而认定这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但也有学者从古籍印证、语言对仗等角度考证,认为其真正的断句应为”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不能为了”中国”二字最早组合的出现,做出违背历史的解读。这说明

A.对历史真相的了解,应尽量多用实物资料

B.阶级立场的不同,对文物的评价会有区别

C.不同的历史史料,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D.同一史料,因理解角度而导致解读不同

 

3.下表中的两则史实反映了商代

1

“今夏多罪,天命殛之。”-商汤讨伐夏桀的誓词

2

“先王有服,恪谨天命”-盘庚迁殷后的训示

A.借助神权强化王权 B.依据血缘分配权力

C.君王权力日益集中 D.开始实行分封制度

4.《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

A.民族交融 B.学术下移 C.王室衰微 D.诸侯争霸

5.下列主张与”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

B.”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C.”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

D.”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

6.以下史实中属于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表现有

①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设立”中朝”,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③盐铁官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④实行郡国并行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国史十六讲》评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之一在于”原先胡人与汉人的差别,逐渐转化为士人与庶人(庶人:无官爵的平民)的差别”。以下直接推动此现象出现的措施是

A.规定鲜卑贵族死后不得归葬平城

B.学说汉话,穿汉服,移风易俗

C.鼓励鲜卑族贵族和汉族士族通婚

D.改汉姓,确定鲜卑贵族门第高下

8.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 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

9.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皇帝权力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每一命令,必须门下省副署,始得发生正式效能。如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命令便不得行下。”这反映了唐代

A.三省分工明确利于决策严密 B.门下省的权力高于另外两省

C.门下中书之间是上下级关系 D.部门互相掣肘导致王朝衰落

11.政事堂制度始创于唐初,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唐高宗时期,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唐玄宗时期,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二为一,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这一制度的变化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C.缓解了皇帝与宰相的对立 D.使六部的权限受到削弱

12.如图”唐朝怀集庸调银饼”佐证了《唐六典》中的记载,即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由此可知,”变造”制度

A.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B.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标准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造成国家财政出现困难

13.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应为

①两税法实行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均田制被破坏 ④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②③④①

14.”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上述材料中所提及的税制

A.征税对象由按”户”为单位向按”人丁”为单位转变,更加公平

B.与均田制相配合,征收实物,稳定农业生产

C.使税收名目更加复杂,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15.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起自耕农,终于醯醢(酿造、腌制各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同”缺”)而不录。”从上述文字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A.该书主要研讨民众谋生的技术

B.说明作者主张发展商品经济

C.体现了作者”民以食为天”的思想

D.反映了作者重农抑商的思想

16.《通鉴纪事本末》记载某朝皇帝说:”朕即位之始,览前王令典,睹五代弊端,乃革故鼎新,别怍(改变)朝廷法虚。”下列史实与此相符的是

A.”分天下出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B.”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削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C.”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知州掌郡国之政令,通判为之贰”

17.太祖敕令子孙不得诛杀文人,他的助手赵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口号也是宋代时提出来的。这反映出宋代统治者

A.倡导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 B.体现了宋统治者的虚伪

C.突出了科举制度的重要性 D.强化对民间思想的控制

18.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有

①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 ②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③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 ④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讲道: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时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已知道可以用信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增长。材料表明王安石变法在理财方面的特点是

A.通过加税来增强国家财力 B.用改革经济来操纵国事

C.以抑制土地兼并稳定农业 D.运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

20.王安石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21.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

22.在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其错误的一项是

23.至元元年(1264年)十二月,元世袒忽必烈罢除各地管民官世袭,制定迁转法,收回世侯符节,易地为宜;死后,其子孙按荫叙法授官而不再承袭父职。忽必烈采取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废除世袭制度 B.加强军事控制

C.抑制割据势力 D.控制官吏任免

24.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阀、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

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25.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婿,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中央职官),这反映了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 B.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

C.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D.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

26.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称,”朝廷见收买木棉、虔布万数不少”;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在南宋时期

A.中原地区是棉花主产区域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棉花已经取代丝麻成为衣被原料

D.衣被原料的种植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27.阅读以下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表格能够说明

年代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A.商税收入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B.北宋时期纸币成为市场流通的货币

C.宋代加强农村契约租佃关系的管理

D.边境榷场贸易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

28.《宋会要》记载,宋代在对外贸易中大量使用金、银、铜币进行交易。考古发现,今东南亚地区、日本、朝鲜均有大量宋代金属货币出土。由此可推论

①宋代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

②《宋会要》的记载基本属实

③宋代金属货币在当时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通用

④宋代金属货币大量外流客观上有利于纸币使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9.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大量丝织品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30.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秦人的智慧

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在中央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权力体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朝在制度创新中的具体表现。(4分)

材料二 隋唐的创新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

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2)依据材料二,分析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度的主要变化。(8分)

材料三 元代的变革

元代疆域图

(3)依据地图,指出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什么?结合所学史实说明这一变革的积极作用。(8分)

32.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繁华热闹的中原都市

宋代汴梁城内外,随处都有店铺、酒楼与民居、官署、寺宇相错……除了店铺随处临街开设以外,流动小贩也走街串户,随处叫卖。在达官贵人的宅舍门前,每日都有小贩卖肉食禽鸟、鱼虾水产及其它日用品。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1)依据上述图文资料,从商业发展的角度归纳北宋都城的特点。(6分)

 

材料二 生机勃勃的草原民族

辽夏金简表

政权

民族

都城

制度

文字

契丹-辽

契丹

上京

契丹大字、小字

西夏

兴庆府(银川)

仿照汉制

西夏文

女真

中都(③)

女真文

(2)仿照范例,完成上面的表格。依据表格,结合所学,概括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相同之处。(8分)

材料三 多姿多彩的思想文化

辽宋夏金时期,虽然全国有多个政权并立,战争此起彼伏,但……都呈快速发展之势。特别是两宋……文明达到新高峰。其主要标志是,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四大发明,有三项是由宋人完成或广泛应用的……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等著名思想家建构的宋代理学,代表着中国古代理论思维发展的新高度,史学、文学、艺术别开生面。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史实,从思想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两宋文明达到新高峰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C

D

A

D

D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D

D

B

D

A

A

D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C

D

A

D

A

D

D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1)表现: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全国推行郡县制 (4分)。

(2)特点:分科考试,分级筛选;注重考查儒家经典和诗赋文章;注重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分)

变化:选拔方式从举荐到分科考试;选官标准由家世转向才学;更为公平公正。(4分)

(3)变革:实行行省制度(2分)。

说明:全国共设10个行省,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的宣政院管理,还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加强了对岭北、辽阳等边疆地区的管辖。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6分)

 

32.(1)特点:出现瓦肆,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出现夜市,店铺随处开设,商贩活动范围广,交易频繁;商品丰富,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5分)

(2)(每空1分)。

政权

民族

都城

制度

文字

契丹-辽

契丹

上京

①南北面官制

契丹大字、小字

西夏

②党项

兴庆府(银川)

仿照汉制

西夏文

女真

中都(③燕京)

④猛安谋克制

女真文

相同:都建立了独立的政权,确定了都城;都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学习中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4分)

(3)认识: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儒学复兴,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史学、文学、艺术别开生面,词进入鼎盛时期,出现早期白话小说话本。(6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