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有五道大题,考试时长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基语用(共15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嫣(yǎn)然 寒噤(jìn) 邋(lā)遢 横(héng)征暴敛

B. 幡(fān)然 襁(qiáng)褓 鄙(bǐ)夷 孑(jié)然一身

C. 斜睨(nì) 咬啮(niè) 刹(chà)时 游弋(yì)自如

D. 背鳍(jì) 相(xiàng)机 吞噬(shì) 恻(cè)隐之心

2. 下列字形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寒暄 怪癖 运筹帷幄 窘态必露

B. 跋涉 截然 屈尊俯就 渡过难关

C. 标签 陨命 千钧雷霆 兵戎相见

D. 褴褛 诉颂 狡黠机智 步履轻盈

3. 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孔子晚年致力教育,整理”六经”。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

B. 李耳的《道德经》、庄周的《南华经》、孟轲的《孟子》、墨翟的《墨子》等是诸子散文的代表。

C. 《大学之道》强调”修身立本”,提纲挈领地论说”三纲””八目”的体系。

D.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有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惠子为代表的名家、墨翟为代表的墨家等。

4. 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老人与海》的作者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告诉人们:命运常常捉弄人,老人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

B.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最重要的作品,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的形象。

C. “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D.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代表作。书中成功地刻画了大卫·科波菲尔、佩格蒂、谋得斯通、米考伯夫妇等人物形象。

5.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2分)

A. 我刚在同事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6.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信息越透明,谣言消弭就越快,社会就将越稳定。

②而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应从逐步推进信息的公开透明开始。

③好莱坞电影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面对状况专家大声疾呼,民众则不以为然。

④而公众则能够坚信政府有能力保障民众的安全。

⑤而在中国则是反之。

⑥我们希望中国有一天也能出现这样的局面,政府、专家比百姓自己更关心公众的安危。

A. ①③④⑤②⑥ B. ③⑤⑥④②①

C. ①③⑤⑥②④ D. ⑥④②③⑤①

7. 下面语段中有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部分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使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受到制约。我们要坚决落实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切实把学生过重的负担减下来;要坚决制止不能随意增减课时现象;要鼓励和表彰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的优秀教师。

原句或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或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或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共15分)

《春秋》之所治【1】,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仁之于人,义之于我者,不可不察也。众人不察,乃反以仁宽己,而以义设人,逆其理,鲜不乱矣。莫欲乱,而大抵常乱,以暗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义之所在也。是故《春秋》为仁义法,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为仁。

仁者,爱人也。昔者晋灵公杀庖厨以善饮食,非不厚自爱也,然而不得为淑人者,不爱人也。不爱,奚足谓仁?兵已加焉,乃往救之,则《春秋》弗美。未至,豫备之,则美之,善其救害之先也。夫救早而先之,则害无由起,而天下无害矣。观物之动而先觉其萌,绝乱塞害于将然而未形之时,《春秋》之志也。其至明矣。是以知明先,而仁厚远。故王者爱及四夷,霸者爱及诸侯,安者爱及封内,危者爱及旁侧,亡者爱及独身。独身者,虽立天子诸侯之位,一夫之人耳,无臣民之用矣。如此者,莫之亡而自亡也。故曰:仁者爱人,不在爱我,此其法也。

义者,非谓正人,谓正我也。虽有乱世枉上,莫不欲正人。奚谓义?昔者楚灵王讨陈蔡之贼,非不能正人也,而《春秋》弗与,不得为义者,以其身不正也。潞子【2】之于诸侯,无所能正,《春秋》谓之有义,以其身正也。故曰:义在正我,不在正人,此其法也。

是义与仁殊。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谓之义。君子求仁义之别,然后辨乎内外之分。是故内治反理以正身,据礼以劝福;外治推恩以广施,宽制以容众。《春秋》刺上之过,而矜下之苦。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此之谓也。故求诸己,谓之厚;求诸人,谓之薄。自责以备,谓之明;责人以备,谓之惑。是故以自治之法治人,是居上不宽也;以治人之法自治,是为礼不敬也。居上不宽,则伤厚而民弗亲;为礼不敬,则伤行而民弗尊。弗亲则弗信,弗尊则弗敬。仁义之处可无论乎?虽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虽有圣人之至道,弗论,不知其义也。

(取材于董仲舒《春秋繁露》)

注释:【1】治:研究。【2】潞子:小部落的首领。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而以义设人 设:陷害

B. 然而不得为淑人者 淑:善良

C. 则《春秋》弗美 美:称赞

D. 观物之动而先觉其萌 萌:萌芽

9.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所以治人与我者 B. 乃往救之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乃不知有汉

C. 其至明矣 D. 然后辨乎内外之分

至若春和景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逆其理,鲜不乱矣。

——违背了这个道理,少有不混乱的。

B. 以暗于人我之分。

——以致于隐藏起别人和自我的分歧。

C. 绝乱塞害于将然而未形之时。

——把祸乱消灭在将要发生而没有成形的时候。

D. 是故内治反理以正身。

——因此要求自己就要依据道理来端正自身。

11.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春秋》刺上之过,而矜下之苦。(2分)

(2)自责以备,谓之明;责人以备,谓之惑。(4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13题。(共6分)

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释】①骚人:指屈原。因其作《离骚》,故被称为”骚人”。②可煞:表示疑问,是否。

12.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情疏迹远只香留”赞美桂花情怀疏淡,远离尘世,将芳香长留人间。

B. “何须浅碧轻红色”写桂花不需要与浅碧或深红的花相比,表达词人的怨愤之情。

C. “自是花中第一流”尊桂花为花中一流,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D. “梅定妒,菊应羞”承接上片内容,以梅、菊衬托桂花的美。

13. 下列诗句使用的的修辞手法,与其他诗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B.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C.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 诗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6分)

(1)自是者不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子》)

(2)聚族而谋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不过数金,___________________,请与之。”(《五石之瓠》)

(3)大学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学之道》)

(4)王于兴师,___________________,与子偕作。(《无衣》)

(5)玉户帘中卷不去,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6)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___________________,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

(7)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

(8)孔子说《诗经》有很多作用,除了”兴观群怨”,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三、名著阅读(共19分)

15. 《论语》填空(4分)

(1)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穷斯滥矣。”

(2)子曰:”当仁,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6. 翻译文中两个划线句子。(每句2分,共4分)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2)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7. 《红楼梦》填空(5分)

(1)书中有这样一段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段判词是_______________(请填写人物名字)的判词。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相关事件)就可以很好地印证判词中的划线句子。

(2)古人云:”文如其人。”意思是说诗文的风格与创作者的个性特点大体是相似的。这一说法在《红楼梦》诗词中能够得到很好的印证。例如,”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就出自①___________________之手,”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应该出自②___________________之手。

18. 《平凡的世界》填空(6分)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记录着时代的印迹。例如:双水村第一生产队的队长①_______________开时代先风,虽然遭到了村支书②_______________的反对,但仍然坚持要在本队内搞③_______________制;④_______________在结束了自己的教师生涯后,决心离开双水村,要到⑤_______________(请填写地名)去历练自己;⑥_______________(请填写人名)在遭遇低谷后,在时代的浪潮中晋升为地区”一把手”,他将要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带领人民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四、散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乡魂

倘若你生长在故乡,那份乡情乡恋牵肠挂肚自不必说;倘若你出生在异地他乡,你对它的印象与情感都是从长辈那里间接获得的,对故乡,你又是怎样一种感觉?

数年前,我应邀与几位作家南下访游,依主人安排,途经宁波一日。车子一入宁波,大家还在嘻哈交谈,我却默然不语,脸贴车窗,使劲向外张望着,好像急于想抓住什么,好跟心里的故乡勾挂一起。此时我才发现心里的故乡原是空空的。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面对祖父与父亲的出生地,为何毫无感应?

啊,故乡原本只是我的一个符号——籍贯!

我不是”回”故乡,而是”来”故乡,第一次。我渴望与故乡拥抱和共鸣,但我不知道与故乡的情感怎样接通。好似一张琴闲在那儿,谁来弹响?怎么弹响?

 

下车在街上走走,来往行人的宁波话一入耳,意外地有种亲切感,透入心怀,驱散了令我茫然的陌生感。

我很笨,一直没从祖父和父亲那里学会宁波话。但这特有的乡音仿佛是经常挂在人们嘴边的家乡的民歌,伴着我的童年、少年。那时,来串门看望祖父的爷爷奶奶们,大都用这种话与祖父交谈。父亲平时讲普通话,逢到此时便也用这种怪腔怪调插言谈话,好像故意不叫我听懂,气得我噘起小嘴抗议。那些老爷爷老奶奶们便逗我,哄我,依然还说那种难懂的宁波话……这曾经让我又气又恨的宁波话,为什么此刻有如施魔法时的咒语,一下子把依稀的往事、把不曾泯灭的旧情、把对祖父与父亲那些活生生的感觉,全都召唤回来,逼真地如画一般地复活了?

在天童寺,一位老法师为我们讲述这座古寺的经历。他地道的宁波口音,使我如听外语,全然不懂。我便仔细去端详这法师的仪容,竟然发现他与祖父模样很像:布衣布袜,清瘦身躯,慈眉善眼,尤其是光光的头顶中央有个微微隆起的尖儿。北方大汉剃了光头,见棱见角,或圆或平;宁波人歇顶后,头顶正中央便显露出这个尖儿来,青亮青亮,仿佛透着此地山水那种聪秀灵气。我觑起眼睛再感觉一下,简直就是祖父坐在那里说话!

祖父喜欢用薄胎细瓷的小碟小碗吃饭。他晚年患糖尿病,吃米都必须先用铁锅炒过。他从不叫我吃他的饭,因为炒过的米少了养分。宁波临海,这里的人吃起海鲜精熟老到。祖父吃清蒸江螺那一手真叫空前绝后,满满一勺入口,只在嘴里翻几翻,伴随着吱吱的吸吮声,再吐出来便都是玲珑精巧的空壳了。每次吃江螺,不用我邀请,祖父总会令人惊叹又神气十足地表演一番。然而,祖父,如今你在哪儿呢?我心头情感一涌,忽然张开眼睛,想对老法师大喊一声:爷爷!

奇怪,祖父是在我十岁那年去世的,三十年过去了,什么缘故使我隔着岁月烟尘,如此动情地呼叫他呢?

是我走到故乡来了,还是故乡已悄然走进我的心中?

 

前两年,我去新加坡参加一个会议。忽有十几位上了年纪的华侨同胞到宾馆来访,见面先送我一本刊物,封面上大大地写一个”冯”字。原来是此地冯氏宗亲会的成员。华人在海外,组织各种同乡同族会,彼此守望相助,可剖肝胆。每每同乡同族人有了难题,便一齐合力解助;若同乡同族人有了成就,也同喜同贺。一位冯姓长者对我说:”你是咱冯家的骄傲啊!”

我看见坐在侧面的一位老者,清瘦;文弱,似曾相识,心有所动,问道:”您家乡在哪儿?”

“宁波。”他一开口,便带着很重的乡音。

我听了,随即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我老家也在宁波。”

他马上叫起来:”现在就是一家,我们好近呀!”随即急渴渴向我打听故乡的情形。

多亏我头年途经故乡,有点见闻,才不致窘于回答。他一边听我讲,一边忽而大发感慨:”全都不一样了,不一样了……”忽而冲动地站起来,手一指叫着:”那是我去捉过鱼的地方!”然后逼我讲出更多细节,仿佛直要讲得往事重现才肯作罢。

这老乡情不自禁把座椅挪到我身前,面对面拼命问,使劲听。可惜我只在故乡停了一天,说不出更多见闻。但我发现,我随便扯些街道的名称、旧楼的式样、蔬菜的种类,他也都视如天国珍闻,引发他一串串的问题、感叹或惊叫。他脱口吟道:

“_______________。”我感到故乡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住一切属于它的人们,不管背离它多久多远。

我怕冷落了他人,才要转换话题,那些人却笑眯眯摆手说:”不碍事,你再给他多讲讲吧……”

他们高兴这样旁听,直听得脸上全都散发出徽醺的神气,好像与我的这位老乡分享着一种特殊的幸福,那便是得以慰藉的乡恋。

此时我多么像在家人中间,张张陌生的面孔埋藏着遥远的亲切。我想象着在哪里曾与他们相关相连,唐宋还是秦汉?我想起在黄河边望着它烟云迷漫、波光闪耀的来处,幻想着它万里之外那充满魅力的源头。同种同族,同乡同姓,有一种血脉相通的源头感。

有着共同源头的人,身上必定潜在着一个共同的生命密码,神秘地相牵。

(取材于冯骥才的同名散文)

19.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初次来到宁波,作者却毫无心灵感应,他不禁对自己的故乡产生了怀疑。

B. 作者儿时觉得宁波话怪腔怪调,到故乡后,却觉得乡音入耳,格外好听。

C. 对三十年前去世的祖父的思念,使作者心中萌生出的故乡情愈发强烈了。

D. 作者对故乡宁波并不熟悉,只好杜撰些见闻来应付海外同乡急切的打探。

20. 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B.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C.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 今时明月他乡客,旧地故人往日情

21. 下列文中画线的词语中,加点词的运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 牵肠挂肚 B. 慈眉善眼 C. 可剖肝胆 D. 血脉相通

22. 本文第一部分中,作者为什么强调自己不是”回”故乡,而是”来”故乡?(3分)

23. 本文第二部分中详细描写了天童寺的老法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24. 本文结尾写道:”有着共同源头的人,身上必定潜在着一个共同的生命密码,神秘地相牵。”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五、写作(60分)

25. 微写作(10分)

封面是书籍的外貌,好的封面一般能以特有的形式(图形、色彩、文字等)把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直观地呈现给读者。如果为《平凡的世界》或《四世同堂》设计封面,你将如何设计?请任选其中的一部,描述你所设计的封面并说明设计理由。

要求:描述准确,设计理由充分。150—200字。

26. 大作文(50分)

“小确幸”一词,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

何为”小确幸”?寒雨过后,收到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疲惫之时,发现休假又多了一天;排队等候,你所在的队伍前进得最快;电话响起,正是你刚好想要联系的朋友……这些都是生活中小小的快乐与满足。

人们对”小确幸”的看法不一。很多人都说,”小确幸”使我们感受到温暖,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幸福;也有人说,”小确幸”让人只顾眼前微小的快乐,丧失了对未来的追求;还有人说……

对于”小确幸”,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试题答案】

一、基础(15分)

1. C(A嫣(yān)然 B襁(qiǎng)褓 D背鳍qí)

2. B(A窘态毕露 B殒命 C诉讼)

3. A(《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4. A(这篇小说的主题应是积极的、昂扬的)

5. B(A”失陪”一词应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语。C项”寒舍”是称自己家的谦词,不能用于别人家。D项”千金”用于称对方的女儿,不能用于自己的孩子。)

6. B(注意句间的”这一点””也能””反之””而”等词语。)

7. ①缺少主语,删去”由于”或删去”使”;

②搭配不当,”落实”改为”纠正”;

③误用否定词,意思说反了,删去”不能”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8. (3分)A(要求)

9. (3分)D(A. 用来……的方法;……的原因。B. 才;竟然。C. 表示程度,极;至于。D. 的)

10. (3分)B(因为不明白别人和自己的分别)

11. (6分)【评分标准】每个分句1分

①《春秋》指责居上位者/统治者的过错(1分),怜惜下层百姓的疾苦(1分)。

②用全面(的标准)要求自己(1分),叫做明智(1分);用全面(的标准)要求别人(1分),叫做糊涂(1分)。

12. B(”怨愤”错了。应该是清高傲岸、超凡脱俗。不屑与凡花为伍。)

13. C(其他三项都是拟人。)

14. 默写(每空1分,共16分)

(1)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我世世为洴澼絖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3)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4)修我矛戟

(5)捣衣砧上拂还来

(6)天生我材必有用 烹羊宰牛且为乐

(7)料得年年肠断处 短松冈

(8)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三、名著阅读(共19分)

15. (1)君子固穷 (2)不让于师 (3)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16.

(1)不担忧财富不多却害怕分配不均,不担忧国家贫困却害怕不安定。

(2)已经使他们来了(归附了自己),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17.

(1)香菱/甄英莲

幼年时被拐子拐卖、从小就与父母亲人失散、被拐子卖与两人并引发人命官司、被拐子卖给了不懂得疼惜自己的薜蟠、被夏金桂折磨致死等。

(2)林黛玉、薛宝钗

18.

孙少安、田福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责任制、承包制、生产责任制)

孙少平、黄原县城、田福军

 

五、散文阅读(共19分)

19. (2分)C(A. “对自己的故乡产生了怀疑”与文意不符;B. “格外好听”与原文”有种亲切感”不完全一致;D. “杜撰””应付”有误)

【评分参考】选C得3分,选B得1分。

20. (2分)D

21. (2分)、B(其他三项都是比喻义)

22. (3分)”回”意味着曾经在故乡生活过,”来”强调的是作者第一次来到故乡(1分),”来”字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陌生与隔膜(1分),为下文对故乡情感的转变埋下伏笔(1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23. (6分)文中详细描写了老法师的地道宁波口音,呼应了上文对童年时听宁波话的回忆(2分);描写了老法师的仪容,与祖父极为相似,引出了下文对爷爷的深切怀念(2分)。

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情感,从陌生、隔膜到亲切、认同的转变(1分),为下文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做铺垫(1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24. (4分)这句话的含义是:有共同的民族文化的人(2分),内心一定有共同的民族情感,能够相通、共鸣(2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五、写作

25. 微写作(共10分)

评分参考:

封面设计合理,描述清晰(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理由合理,能够体现书籍的内容、主题等。此为硬性要求,全部做到,可得6分。

在此基础上,根据语言生动与否、层次清楚与否进行浮动打分;字数不足或超字数酌情扣分。

26. 大作文(50分)

评分参考:参照高考作文评阅标准打分。

 

【文言参考译文】

《春秋》研究的,是别人和自己(的关系)。用来研究别人和自己(之间关系)的,是仁和义。用仁安定别人,用义端正自己。仁对于别人(的作用),义对于自己的作用,是不可以不明察的。许多人不明察(这一点),竟然反过来用仁宽待自己,用义要求别人,违背了这个道理,(社会)少有不混乱的。没有人愿意混乱,(社会)却大多常常混乱,是因为不明白别人和自己的分别,不明白仁义(分别施用)在何处。所以《春秋》提出仁义的法则,仁的法则在于爱别人,不在于爱自己;义的法则在于端正自己,不在于端正别人。自己不端正,即使能够端正别人,也不能称为义;别人没有蒙受他的爱,即使(他)非常爱自己,也不能称为仁。

仁,就是爱别人。从前,晋灵公杀厨子来改善饮食,并非不厚爱自己,这样却不能算是善良的人,是因为(他)不爱别人。不爱(人),哪里值得称为仁呢?敌人已经来攻打了,才去救他,那么《春秋》就不赞美(这种做法)。(敌人)没到(的时候),预先防备,(《春秋》)就赞美他,赞美他能事先预防祸害。在(祸害产生)之前就先预防,那么祸害就无从产生,天下就没有祸害了。观察事物的发展,事先发现它的苗头,把祸乱消灭在将要发生而没有成形的时候,(这)是《春秋》的思想。这(智慧)极高明啊。所以智慧高明能预先(知道事物的发展),仁爱就能更深远。所以称王的人仁爱惠及四方夷狄,称霸的人仁爱惠及诸侯,能安定(国家)的人仁爱惠及本国,使(国家)危急的人(只)爱身旁的人,使(国家)灭亡的人(只)爱自己。(只爱)自己的人,即使处在天子、诸侯的位置,(也只不过)是独夫罢了,没有臣民让他差遣。像这样的人,没有人灭亡他,他自己(也会)灭亡。所以说:仁是爱别人,不在于爱自己,这就是仁的法则。

义,不是端正别人,而是端正自己。即使是乱世中的邪曲不正的君主,没有人不想端正别人。哪里算是义呢?从前,楚灵王讨伐陈国、蔡国的叛贼,不是不能端正别人,但是《春秋》并不赞许,不能称他为义,是因为他自身不端正。潞子对于诸侯,不能端正什么,《春秋》(却)称他有义,是因为他自身端正。所以说:义在于端正自己,不在于端正别人,这就是义的法则。

这就是义和仁的不同。爱用在别人(身上),叫做仁;义(用在)自己(身上),叫做义。君子寻求仁和义的区别,这之后辨明对自己与对别人的区别。所以要求自己就要依据道理来端正自身,依据礼的规矩(行事)来求得幸福;对待别人,扩大恩施、广布恩惠,用宽容的原则来容纳众人。《春秋》指责居上位者的过错,怜惜下层百姓的疾苦。用仁(的法则)对待别人,用义(的法则)对待自己,对自己(的过错)严厉(地责备)而轻微地责备别人(的过失),说的就是这个。所以对自己要求严格,叫做宽厚;对别人要求严格,叫做刻薄。用全面(的标准)要求自己,叫做明智;用全面(的标准)要求别人,叫做糊涂。所以用要求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这是居上位却不宽容;用要求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是执行礼制不恭敬。居上位不宽容,就损害了宽厚(的德行),百姓就不会亲近;执行礼制不恭敬,就损害了品行,百姓就不会尊重。(百姓)不亲近就不会相信(他),(百姓)不尊重就不会敬畏(他)。仁义的分别可以不思考吗?即使有天下最好的食物,不咀嚼,就不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圣人最高明的道理,不思考,就不知道它的意义。

 

 

 

发表评论